楊玉玲,馬連湘
(1.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2.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2)
《徐霞客游記》中共出現(xiàn)“互相”類情態(tài)副詞9個,分別是互相、相與、相、更相、交、互、交互、交相、自相。在《徐霞客游記》中這類情態(tài)副詞都用在動詞謂語前作狀語,主要表示動作行為的實施方式。通過對具體語境的分析發(fā)現(xiàn),《徐霞客游記》中的“互相”類情態(tài)副詞,按語義特征又可以概括為三小類:一類表“交相、交互”義;一類表“交替、相繼”義;還有一類表“一起、共同”義。《徐霞客游記》中的“互相”類情態(tài)副詞的語義指向在具體語境中也不盡相同,既可以指向人,也可以指向物;既可以指向雙方或多方,也可以指向單方。下面我們按照語義特征所分的三個小類,結(jié)合語義指向?qū)Α缎煜伎陀斡洝分小盎ハ唷鳖惽閼B(tài)副詞在具體語境中的使用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
用在動詞謂語前作狀語,表示同樣的動作行為是由不同的主體相互發(fā)出的,兩個或多個主體在動作中彼此對待、互為施受??勺g為“相互”、“互相”、“交互”等義。由于《徐霞客游記》文體的特殊性,作為游記文章,文中記錄的大多是關(guān)于名山大川的自然景觀,因此,文中的情態(tài)副詞的語義指向除了“人”之外,還往往指向“物”。
屬于這一小類的情態(tài)副詞主要有“互”、“互相”、“相與”、“交相”、“相”5個。例如:
(1)風帆方駛,舟人先有鄉(xiāng)人泊此,遂泊而互酌?!痘浳饔稳沼浫?/p>
(2)余索帖再三,諸人俱互相推委,若冀余行即已者?!痘浳饔稳沼浰摹?/p>
(3)余乃令顧仆以石樹往視之,相與抵掌為異。《滇游日記十一》
(4)涯人謂:“廬且不保,何有于薪?”舟人謂:“余因水為利,不若汝之胥溺等待淹沒?!苯幌嘈σ病!痘浳饔稳沼浂?/p>
(5)余匍匐以進,胸背相摩,盤旋久之,得度其險。《游武彝山日記》
上例(1)中“互”用在動詞“酌”前作狀語,“酌”這一動作行為發(fā)出的主體為“鄉(xiāng)人”,即鄉(xiāng)人甲向鄉(xiāng)人乙斟酒的同時又接受鄉(xiāng)人乙對他斟酒;鄉(xiāng)人甲和乙都既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又是動作行為的受事者,二者之間彼此對待、互為施受。
同樣,(2)、(3)、(4)、(5)中的[互相]推諉,[相與]抵掌,[交相]笑,[相]摩等,各主體“諸人”、“余”與“顧仆”、“涯人”與“舟人”、“胸”和“背”等在動作行為中也存在彼此對待、互為施受的關(guān)系。它們的語義指向都與人相關(guān),(2)、(3)、(4)動作行為的語義指向主體都是人,(5)中動作行為的語義指向主體“胸”和“背”為人體的兩種器官,與人相關(guān)。
屬于這一小類的情態(tài)副詞主要有“交互”、“交相”、“互相”、“互”、“相”、“相與”、“更相”、“自相”共 8 個。例如:
(6)蓋硝石之南,其山皆塊石堆簇,南則交互盤錯,斬若截堵,峰峰皆然,以鐵仙為中?!督矣稳沼洝?/p>
(7)霓旌云幢,交相映焉?!痘浳饔稳沼浂?/p>
(8)而渺漠無征,唯與山靈互相盼睞而已?!痘浳饔稳沼浂?/p>
(9)土人言,其水與蘭州溫泉彼此互出?!兜嵊稳沼浧摺?/p>
(10)自關(guān)嶺為鎮(zhèn)中、永寧分界,而安莊衛(wèi)之屯,直抵盤江,皆犬牙相錯,非截然各判者?!肚稳沼浺弧?/p>
(11)懸峽飛瀑,宛轉(zhuǎn)而下,修竹回巖,更相掩映?!痘浳饔稳沼浺弧?/p>
(12)望東臺、南臺,俱在五六十里外,而南臺外之龍泉,反若更近,惟西臺、北臺,相與連屬。《游五臺山日記》
(13)復(fù)至岡上尖峰側(cè),踐流石,援棘草,隨坑而下,愈下愈深,諸峰自相掩蔽,不能一目盡也?!队吸S山日記后》
上例(6)中“交互”用在動詞“盤錯”前作狀語,動詞“盤錯”為“盤繞交錯”義,其“盤繞交錯”的對象為堆簇的“塊石”,即塊石甲盤繞著塊石乙同時也被塊石乙盤繞著。堆簇的“塊石”都既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又是動作行為的受事者,各“塊石”之間存在彼此對待、互為施受的關(guān)系。
同樣,(7)至(13)例中的交相映、互相盼睞、互出、相錯、更相掩映、相與連屬、自相掩蔽等,各主體“霓旌云幢”、“渺漠”與“山靈”、“水與蘭州溫泉”、“犬牙”、“飛瀑”與“竹”、“西臺、北臺”、“諸峰”等在動作行為中也存在彼此對待、互為施受的關(guān)系。它們的語義指向都是自然風光,與物相關(guān)。在《徐霞客游記》中,像這種語義指向自然風光的“互相”類情態(tài)副詞出現(xiàn)的頻次相對較高,這與這部著作的游記性質(zhì)是分不開的。
二、表“交替、相繼”義
用在動詞謂語前作狀語,其語義指向都與人相關(guān),但是表示動作行為的主體有單方和雙方(或多方)之別。根據(jù)其在具體語境中的細微差別,可以分類為兩小類。一是語義指向雙方(或多方),表示動作行為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更替、輪換或一個接一個地接連進行??勺g為“交替”、“輪流”、“交相”“接連”、“相繼”等。另一是語義指向單方,即動作行為由一方發(fā)出而及于另一方,是一方主體(單獨或共同)的行為,不包括對方,我們又可以稱這種情況為偏指。
屬于這一小類的情態(tài)副詞主要有“交相”、“相”、“互相”這3個。例如:
(1)及往拜趙于學齋,遇楊學師,交相拜焉?!兜嵊稳沼浰摹?/p>
(2)艾仆隔江呼其主,余隔江呼靜聞,徽人亦呼其侶,各各[相]呼,無一能應(yīng)?!冻稳沼洝?/p>
(3)是方極畏出豆天花。每十二年逢寅,出豆一番,互相牽染,死者相繼?!兜嵊稳沼浧摺?/p>
上例⑴中“交相”用在動詞“拜”前作狀語,“拜”這一動作行為發(fā)出的主體為“余”和“楊學師”,即二者既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又為動作行為的受事者,語義指向雙方,意為交替、交相。例(2)中“相”用在動詞“呼”的前面作狀語,這一動作行為發(fā)出的主體為“艾仆”、“余”、“靜聞”、“徽人”等,多方主體均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同時又為動作行為的受事者,其語義指向多方,意為交替、交相、接連;例⑶中“互相”用在動詞“牽染”的前面作狀語,意為一個接一個地牽累、傳染,根據(jù)常識我們可以知道“出豆天花”者不可能二次感染,因此,這里的施事者與受事者不存在相互“牽染”的動作行為,但是,每一個受事者都可能成為第三個主體的施事者。與表“交互”義不同的是,主體之間彼此對待、互為施受的關(guān)系。
屬于這一小類的情態(tài)副詞主要有“交”、“相”這2個。例如:
(4)時有游人在玉皇閣者,交呼:“此處險極難階”《滇游日記七》
(5)惟日夜懸之,而彼反以詬交詈?!痘浳饔稳沼浰摹?/p>
(6)馬元中、劉北有相繼來拜,皆不遇,余往玉工家故也。《滇游日記十》
例(4)中“交”用在動詞“呼”的前面作狀語,這一動作行為發(fā)出的主體為“游人”,“游人”只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而動作行為的受事者則另有其人,語義指向其中的一方,意為接連、相繼。例(5)中“交”用在動詞“詈”的前面作狀語,結(jié)合上下文知道這一動作行為發(fā)出的主體為“寶檀、云白二僧”,二者為“詈”這一行為的共同施事者,“余”為“詈”這一行為的受事者,其語義指向其中的一方,意為交替、輪流;例(6)中“相繼”用在動詞“來”和“拜”的前面作狀語,這一動作行為發(fā)出的主體為“馬元中、劉北有”,二者均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而動作行為的受事者則是“余”,其語義指向單方,意為輪流、接連。
用在動詞謂語前作狀語,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主體相互或共同發(fā)出同一動作??勺g為“互相”、“共同”、“一起”、“一塊兒”“都”等。其語義指向一般都與人相關(guān),也有個別句子語義指向與物相關(guān)。
屬于這一小類的情態(tài)副詞主要有“更相”、“相與”這2個。例如:
(1)乃持蓋匍匐,路俱滑塍,屢仆屢起,因令追者先趨松柏要留劉,而余同靜聞更相跌,更相詬也?!冻稳沼洝?/p>
(2)相與追述所歷,始知大龍井正在大溪口,足趾已及,而為僧所阻,亦數(shù)也!《游白岳山日記》
例(1)中“更相”出現(xiàn)了兩次,語義指向都與人相關(guān),意思都為“一起、一塊兒”,但是其語義的具體指向又有區(qū)別。第一個“更相”用在動詞“跌”的前面作狀語,“跌”的受事者為“余同靜聞”,第二個“更相”用在動詞“詬”的前面作狀語,“詬”在這里為“辱罵”義,但絕不是“余同靜聞”之間的互相辱罵,結(jié)合上文我們可以知道,辱罵的對象另有其人,因此第二處的“更相詬”中,“余同靜聞”為“詬”這一行為的共同施事者;例(2)中“相與”用在動詞“追述”的前面作狀語,語義指向與人相關(guān),意為“一起、一塊兒”,“追述”的行為主體既是施事者又是受事者。
屬于這一小類的情態(tài)副詞只有“相”。例如:
(3)然練城之三江合流,此所之三江分流,雖同南行注洱海,而未嘗相入也?!兜嵊稳沼洶恕?/p>
例(3)中“相”用在動詞“入”的前面作狀語,語義指向與物相關(guān),意為“共同”,前面的否定成分“未嘗”與“相”一起修飾動詞“入”。
另外“相”在具體語境仍可以受“不”修飾組成“不相”一起用來修飾動詞或動詞性成分。例如:
(4)粵西之山,有純石者,有間石者,各自分行獨挺,不相混雜?!兜嵊稳沼浂?/p>
根據(jù)筆者統(tǒng)計,《徐霞客游記》中“互相”類情態(tài)副詞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相”,“相”不但可以表示雙向的交互行為,還可以表示單向的交互行為,且前面可以受“不”修飾組成“不相”一起用來修飾動詞或動詞性成分。通常情況下,“互相”類情態(tài)副詞大多表示社會活動的交往方式等,其語義指向動詞的主語一般都與人有關(guān),動詞一般都用來表示人際活動?!缎煜伎陀斡洝纷鳛橐徊恳悦鑼懽匀痪坝^為主的曠世佳作,“互相”類情態(tài)副詞語義指向動詞的主語還包括自然景觀。例如《江右游日記》中“蓋硝石之南,其山皆塊石堆簇,南則交互盤錯,斬若截堵”,“交互”用在動詞“盤錯”的前面作狀語,“盤錯”為盤繞交錯的意思,這一動作行為發(fā)出的主體即為“塊石”。像這樣的情態(tài)副詞表現(xiàn)形式在《徐霞客游記》中還有很多,這也正體現(xiàn)了這篇以描繪中國大好河山的自然景觀為主的游記文學的獨特之處。
[1] 徐宏祖. 徐霞客游記[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 張亞軍. 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 錢如玉. 情態(tài)副詞研究綜述[J]. 語文學刊(高教版),2005.
[4] 賴先剛. 語言研究論稿[M]. 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
[5] 楊榮祥. 近代漢語副詞研究[M].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