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琦 袁兵
假體植入乳房重建術作為一種常見的整形手術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各種乳房假體組織相容性很好,但是對于人體來說是一種異物。當假體植入人體后,作為機體的正常反應,在假體周圍會形成纖維包膜,但是程度不相一致。輕者僅形成一薄層纖維組織膜,不會產生任何不良反應;嚴重者發(fā)生攣縮造成局部不適、乳房變硬、乳房形狀改變以及假體移位、扭曲、疼痛,部分病例甚至需要再次進行假體去除手術[1]。有關文獻報道包膜攣縮的發(fā)生率為10%~40%,一般發(fā)生在術后1年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實施假體植入乳房重建術后包膜攣縮患者共60例,根據性別、年齡、病情等匹配的原則,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其中干預組平均年齡(31.8±3.1)歲;對照組平均年齡(31.9±3.2)歲。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口服抗包膜攣縮藥物,干預組在常規(guī)口服抗包膜攣縮藥物的同時進行心理干預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1)講授情緒與包膜攣縮的關系,強調良好的心態(tài)、穩(wěn)定的情緒對包膜攣縮治療的重要性,學習對不良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及如何調整情緒。對有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干預,制造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讓患者傾訴、發(fā)泄,采用理解支持、安慰、疏導、鼓勵、放松等方法,改變患者的認知和態(tài)度,并對A型行為性格進行矯正。(2)加強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對患者家屬進行心理培訓,使家屬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積極的引導作用[2]。
1.3 療效評價 采用Baker分類法評估包膜攣縮嚴重程度。根據隆乳術后乳房的手感、外觀和患者自己的感覺,乳房包膜攣縮可分為4級。Ⅰ級:乳房柔軟,如同未經手術的正常乳房;Ⅱ級:輕度變硬,乳房假體可捫及,但外表看不出;Ⅲ級:中度變硬,乳房假體容易捫及,并能看到;Ⅳ級:嚴重變硬,疼痛敏感,假體扭曲[3]。
2個月后,對60例患者包膜攣縮程度進行判定。干預組30例患者中,出現Ⅰ級攣縮人數25例(83.3%),Ⅱ級攣縮人數3例(10.0%),Ⅲ級攣縮人數為2例(6.7%),Ⅳ級攣縮人數(0.0%)例。對照組30例患者中,出現Ⅰ級攣縮人數14例(46.7%),Ⅱ級攣縮人數10例(33.3%),Ⅲ級攣縮人數為5(16.7%)例,Ⅳ級攣縮人數1例(3.3%)。兩組臨床療效效果對比,干預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1 包膜的形成原因 (1)假體的質量及性狀。研究發(fā)現毛面型乳房假體包膜攣縮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光面型乳房假體;硅凝膠乳房假體的手感明顯好于生理鹽水乳房假體。(2)假體植入的位置。將假體植入到胸大肌后間隙,術后包膜攣縮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將假體植入到乳腺后間隙。(3)血腫。如果術區(qū)的積血沒有被充分引出,形成血腫,術后包膜攣縮的發(fā)生率大大提高[4]。(4)感染。即使術區(qū)發(fā)生隱性感染,術后包膜攣縮的發(fā)生率也會大大提高。(5)異物的存在,如:滑石粉等,會增加術后包膜攣縮的發(fā)生率。
3.2 包膜攣縮治療研究進展緩慢的原因 (1)包膜攣縮測量困難,還未找到普遍接受的客觀測量方法。目前常用Baker分級法,但該法的客觀性和精確性不高,有學者認為MRI可用于包膜攣縮的判斷,但該法費用較高,難以普及。(2)包膜攣縮的過程機制還未研究明確,其中纖維細胞和肌成纖維細胞的調控機制尚在研究中。(3)對術后包膜攣縮患者的隨訪存在一定的困難[5]。
3.3 心理干預對假體植入乳房重建術后包膜攣縮癥狀的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30例患者中,出現Ⅰ級攣縮人數較多,為25例,Ⅱ級、Ⅲ級攣縮人數較少,共5例,未出現Ⅳ級攣縮病例。對照組30例患者中,出現Ⅰ級、Ⅱ級攣縮人數相仿,分別為14、10例,Ⅲ級攣縮人數為5例,同時出現Ⅳ級攣縮病例1例。兩組有效率比較,干預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梢钥闯觯睦砀深A對改善假體植入乳房重建術后包膜攣縮癥狀有積極的意義[6]。心理干預有助于患者包膜攣縮的控制,除了干預患者自身軀體、心理因素外,還涉及社會和家庭的因素,因此對假體植入乳房重建術后包膜攣縮,醫(yī)務人員與家屬可共同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包括心理咨詢、放松療法等多種形式,從而對乳房重建術后包膜攣縮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7]。
[1]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2):31-31.
[2] 張志升,張磊,沙榮珍.隆乳術后纖維包膜攣縮的預防與治療[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1(6):139-140.
[3] 袁偉偉,羅錦輝,劉春利,等.隆乳術后纖維包膜攣縮機理的實驗研究[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1999(19):46-48.
[4] 郭樹忠.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美容手術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美容醫(yī)學雜志,2004(15):278-279.
[5] 范林軍,姜軍,楊新平,等.全腔鏡乳腺癌皮下腺體切除一期假體植入乳房重建[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8,8(6):484-487.
[6] 范林軍,姜軍,楊新平,等.腔鏡手術在乳腺疾病外科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5,85(3):181-183.
[7] 張婷,陶春英,楊曉娟,等.乳腺癌術后硅凝膠假體重建與放療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