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敏
(大連外國語大學 應用英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44)
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中國經(jīng)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不同層次的跨文化經(jīng)濟活動和商務活動更為頻繁與活躍。由于各國文化背景不同、認知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都有很大差異,而這些差異影響著商務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甚至還能決定其成敗。我們傳統(tǒng)的商務英語教學只重視讓學生掌握各類商務知識與正確的英語相結合,而忽視了在跨文化環(huán)境下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的正確不能保證表達的恰當。因此在用商務英語進行溝通時,語用失誤現(xiàn)象十分普遍。各種形式的中外交流要求現(xiàn)代商務人士必須具備較強的商務英語語用能力,因此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商務英語語用能力對順利進行國際間的各類商務活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擬在跨文化交際理論視角下論述商務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培養(yǎng)策略。
培養(yǎng)高素質商務英語人才體現(xiàn)了當代外語教學改革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密切結合,以滿足社會發(fā)展對外語人才多元化的需求。話語能力是商務英語的最終目標,各學科知識是商務英語的基礎,商務英語教學是商務英語的實施手段,商務英語研究則是商務英語目標實現(xiàn)的保證(劉法公,2009:15)。商務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扎實的英語基本技能、廣博的商務知識和文化知識,具有在國際商務環(huán)境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熟練運用英語獨立從事外經(jīng)、外貿(mào)、金融、商務翻譯、商務管理工作并具備基本的商務英語研究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
跨文化交際理論是對跨文化交際行為與價值觀念系統(tǒng)化、抽象的和理性的解釋(戴曉東,2011:6)。這一理論視角能夠比較圓滿地解釋交際過程與結果,準確把握交際者的動向,引導人們更有效地進行交際??缥幕浑H能力包括跨文化思維能力、跨文化適應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王立非、李琳,2011:6-14)。商務英語語用能力主要指在商務交際中語言的使用和語言理解的能力。但語用能力并不等同于語法能力,掌握語法知識不一定就有了使用語言和理解語言的能力(何自然,2012:274)。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只注重記單詞、教語法、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等,強調的是所使用語言的正確性,也就是語法能力;而忽視了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話語語境,交流雙方之間的關系以及語言所涉及的不同文化及習慣,即忽視了語用的得體性,也就是語用能力。在國際商務溝通中,如果只講語言的“正確”,而忽視語言的“恰當”,只會導致交流雙方理解的偏差、誤會、沖突,甚至最終交際的失敗。話語的語用成功往往不是取決于語法性或可解釋性,而是它在特定場合中的得體性或合適性(felicity)(何自然、陳新仁,2004:168)。文化是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核心,既包容歷史又反映現(xiàn)實;既包括實物更包含制度與觀念;既有客觀存在的穩(wěn)定性,又有它的能動性;既有涵蓋一個群體的特點,又包含地區(qū)差異與個體差異(胡文仲,1999:43)。
語用學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哲學家Charles Morris(1938:77-138)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而其作為一個獨立的分支是從20世紀70-80年代開始(沈家煊,1996:1-5),相關教育學者才逐步認識到語用學的價值和培養(yǎng)語用能力的重要性(許國璋,1979;錢冠連,1990;何自然,1994;劉紹忠,1997等等)。
通過語用價值的顯性化發(fā)展,商務英語語用學研究逐步引起重視,以及市場對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商務人才的迫切需求,都可以看出商務英語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因此要提高學生商務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學生商務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語用能力可理解為識別語境并在語境中準確理解別人和得體表達自己的能力(何春燕,2011:65)。語用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用語言能力,即能夠根據(jù)語境正確使用語言規(guī)則遣詞造句;二是社交語用能力,即能夠遵循語言使用的社會規(guī)則得體使用語言。商務人士的語用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是否能夠準確理解交流雙方話語中含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詞語、習慣表達方式、禮貌套語、稱呼語等社會文化語言,并且在有交流意愿的時候,能用目的語把自己的思想進行自然得體的表達。中西方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民族又有著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價值尺度、道德規(guī)范和情感取向,這必然會帶來人們思想、行為等多方面的差異,甚至是沖突(王培英,2007:11)。
傳統(tǒng)的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商務+英語”培養(yǎng)的學生缺乏跨文化交際意識,雖然語言能力強,但語用能力欠缺。在具體的商務實踐中,他們會不自覺的借助于母語中的語言規(guī)則、表達習慣、思維方式甚至價值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其中語用失誤頻繁,與對方容易發(fā)生文化碰撞或沖突,直接影響商務交際的效果。語用失誤經(jīng)Thomas(1983:96)指出“只要說話人所感知的話語意義與說話人意欲表達的或認為應該為聽話人所感知的意義不同,這是就產(chǎn)生了語用失誤”。何自然(1997:205-206)認為:“語用失誤不是指一般遣詞造句中出現(xiàn)的語言運用錯誤,而是說話不合時宜的失誤,或者說話方式不妥,表達不合習慣等導致交際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失誤?!绷信e以下兩個語用失誤的實例:
商務接待是商務活動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接待人員從這一刻開始便竭盡全力表達接待方的熱情與好客,但往往有時候忽視了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參照自己母語中的習慣表達,把自我的思維不加轉換,直接用目的語傳遞給對方。例如在機場迎接外商合作方,接待方上前握手就說“You must be very tired after such a long trip.We will take you to the hotel directly。”(長途旅行之后,您一定累了。我們直接送您去酒店。)接待方想用這樣周到體貼的安排來表達中方的熱情好客。外商卻有些不“領情”,或許還會感到一絲不悅,“How do you know I am tired?”(你怎么知道我累了呢?)外商可能期待要抒發(fā)一下自己對這次nice journey(愉快旅行)的個人感受,但沒想到這個話題還沒等展開就被接待方“體貼”的第一句話給擋回來了。
在國際商務活動中,商務宴請也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中方受到中國傳統(tǒng)的自謙思想的影響,在擺滿好酒好菜的宴會桌上仍要謙虛一下:“今天的菜不好,還請多多包涵”,如果讓英語國家的人聽到“Pardon me for the poor foods today”,他們會感覺無比錯愕。一方面他們會認為如此豐盛的飯菜為什么要被說成“poor foods”,這種自謙客套的說法顯得太過牽強附會;另一方面他們不理解請客總希望客人吃的好,既然菜不好,為什么還拿來請客?所以用餐開始時用英語應說:“Bon appetite”(祝您好胃口),或者“Enjoy yourself”(請隨意!)宴請結束有時還會有禮物相贈,“區(qū)區(qū)薄禮,不成敬意”,這是我們中國人為了表示禮貌客氣的一句客套話,有時禮品并非“薄禮”也這么說;而英美人的思維習慣卻是:這是專門為你準備的禮品,希望你喜歡。所以這句應該這樣說:“This is a gift for you.Hope you’ll like it”。
商務從業(yè)人員往往由于忽視了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以致理解和表達都有錯位,這反映學生在校期間對跨文化交際理論和實踐的理解甚淺,商務英語語用能力較弱。因此在培養(yǎng)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的戰(zhàn)略中,培養(yǎng)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意識,提高學生的商務語用能力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已刻不容緩。
畢業(yè)學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不是語言能力不強,主要是商務英語語用能力欠缺。因此商務英語教學要從教材改進、教師培訓、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幾個層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對文化差異具有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以適應日益廣泛的跨文化國際交流的需要。
商務英語教材是用來承載教學內容,傳授商務知識,完成商務英語教學任務的書。隨著商務英語專業(yè)的誕生及其快速發(fā)展,商務英語教材也大量涌現(xiàn)。不同的教材不同程度的涉及到文化知識和文化比較方面的內容,但與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商務英語語用能力所需還相差甚遠。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所以教材主要應該用目的語來反應更多的文化知識,而不僅僅是強調語言本身。商務英語教材對文化知識和商務英語語用問題導入是否充分,直接影響到學生語用能力的高低。編寫教材的五大基本原則:系統(tǒng)原則、交際原則、認知原則、文化原則和情感原則(束定芳、莊智象,2008:143),其中尤其需要強調的是交際原則和文化原則。即是說編寫教材時要注意語言材料的選擇和有關練習的設計,使其能體現(xiàn)實踐性和具體可操作性,要選擇典型的代表目的語主流文化的各種題材和風格的文章和段落。除此之外,商務英語教材編寫中還需要加大語用信息的導入,對合作原則、會話含義、禮貌原則等語用理論在教材中應該分章節(jié)滲透,以改變學生語用意識匱乏的現(xiàn)狀,從而有意識地加強商務英語語用能力在課堂中的培養(yǎng)。
要加強學生在跨文化交際理論下的商務英語語用能力,首先要求商務英語教師提高語用意識,教師的語用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對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成敗。由于任課教師大多缺乏涉外商務實踐經(jīng)驗,在教學中很難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進行跨文化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一名理想的外語教師,不僅應具備一個普通教師所具備的各種基本素質,而且還應具備有關跨文化交際和外語習得理論方面的知識,以及與此相關的個人品質,這是由外語教學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束定芳、莊智象,2008:150)。而一名理想的商務英語教師如果沒有較強的語用意識,通曉跨文化交際原則,熟知各類商務知識,就沒辦法從較廣的視域去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正如王關富和張海森提出的教師“群體復合”這一概念一樣,教師團隊中既要有語言能手,又要有商科專家,還要有跨文化交流行家等(王關富、張海森,2011:20)。另外目前提倡的“雙師型”師資在商務英語教學團隊中也受到高度的重視。加強實習、培訓基地建設,使專業(yè)實習基地在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的同時,也能成為鍛煉和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的搖籃(王莉霞,2005:43-45)。并且在商務英語教師的引進中,應優(yōu)先選擇那些具有涉外商務學習或(和)工作背景的應聘者;對在職商務英語教師,應該鼓勵其到涉外企業(yè)或跨國公司兼職或參與國內外長期或短期的訪學交流,積累跨文化商務實踐經(jīng)驗,體驗語用原則在真實語境中的運用。如若暫時不能達到“雙師”的要求,可采取聯(lián)合授課的方式,邀請有商務背景的業(yè)界人士和商務英語教師一起來完成課堂的教學,給學生現(xiàn)場指導,加深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商務英語的語用能力。
在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中必須要改變以前只教授語言系統(tǒng)知識的情形,應該加強文化理解和文化比較方面的內容。并且在教學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法,使學生充分了解商務英語的交際特性。通過模擬商務實踐場景,督促學生在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中完成一定的交際任務。有條件的高??梢员WC每學期一定課時的教學在模擬商務實驗室里進行。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能夠提高他們的文化意識,鍛煉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商務語言只有在商務交際的使用過程中才能切身體會到僅憑發(fā)音的正確、語法的無誤、詞匯的豐富是不能完全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誤解與沖突的。所以商務的語用知識是學生在商務交際中慢慢積累的,讓他們親身感受商務英語語用在實際交際中的重要,才能逐步培養(yǎng)他們做到利用語用策略,來順利達到有效的商務交際目的。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與一些商務活動,將模擬教學變?yōu)閷嵺`教學。例如: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商務訪問、商務談判,使他們親歷商場,切實體驗在跨文化交際環(huán)境下,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以便他們能更加注重自我語用能力的提升。
反撥效應通常被定義為“考試對教與學積極和消極的反饋作用”(鄒申,1998:230),尤其應用于外語測試對教學與學習的作用。外語測試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評估外語教學的質量(束定芳、莊智象,2008:167),該測試能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甚至是教學大綱的編制等等,而這些影響正是語言測試對語言教學的反撥效應。語用能力測試是語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科學有效的語用測試可以使學生客觀認識自己的語用能力,調整學習方法不斷提升自我。同時可以幫助教師檢驗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商務英語語用能力的測試更多的應該采用商務實景對話、商務談判語言運用以及商務信函書寫等方式。為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交際理論下的商務英語語用能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商務英語教師要努力發(fā)揮語用測試的正面反撥作用。
商務英語的語用能力是跨文化商務交際成功人士必須具備的主要能力之一,具體還可以表現(xiàn)為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文化適應性,在不同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綜合處理商務的能力。商務英語教學中學生語用能力的現(xiàn)狀說明加強商務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不斷鞏固商務英語學習者的語言知識、商務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做為教育者,我們更要在跨文化交際理論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商務英語語用策略研究,使其能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商務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可以從“教材改進”、“教師培訓”、“教學設計”、“教學評價”幾個方面來加強。使學生從教材中就可以了解和積累各國文化和語用知識,從教師身上就可以感受和學習跨文化交際能力,從教學評價的結果就可以檢驗和提高自身的商務英語語用能力,以滿足不斷加快步伐的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對跨文化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
[1] Morris,C.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C]//Neurath,O.,O.Camap& C.Morri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Unified Scienc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8:77 -138.
[2]Thomas,J.Cross-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2).
[3]戴曉東.跨文化交際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4]何春燕.我國語用能力培養(yǎng)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4):65 -71.
[5]何自然.我國近年來的語用學研究[J].現(xiàn)代外語,1994(4):13-17.
[6]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用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7]何自然.語用學探索[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8]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9]劉法公.中國從無到有的商務英語學科[J].外語界,2009(6):10-16.
[10]劉紹忠.語境與語用能力J].外國語,1997(3).
[11]錢冠連.語用學在中國:起步與展望[J].現(xiàn)代外語,1990(2):23-28.
[12]沈家煊.我國的語用學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1):1-5.
[13]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14]王關富,張海森.商務英語學科建設中的教師能力要素研究[J].外語界,2011(6):16-21.
[15]王立非,李琳.商務外語的學科內涵與發(fā)展路徑分析[J].外語界,2011(6):6-14.
[16]王莉霞.關于雙語教學中“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問題的思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4):43-45.
[17]王培英.跨文化交流[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18]許國璋.摘譯論言有所為[C]//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言學情報研究室.語言學譯叢(第一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1-14.
[19]鄒申.英語語言測試——理論與操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