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紅 齊永勝 張 進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廣泛深入地應用,新興媒體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近年來,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正風頭強勁地涌入大學校園,成為高校學生獲取資訊、交流溝通的重要工具,也是當代大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興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內(nèi)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shù)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
據(jù)《新浪微博用戶發(fā)展報告》顯示,截止2013年5月,新浪微博用戶超5億,80后占55%,90后00后占37%,這兩者合計占九成以上,70后和70前僅占6%、2%。根據(jù)騰訊官方公布的信息,截止2012年11月微信用戶已經(jīng)突破2億。從微信用戶年齡分布來看,20~30歲之間的青年占了74%,職業(yè)分布大學生占了64%。
由此可見,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和交流信息的新渠道,深受大學生的關注和喜愛,對大學生的生活產(chǎn)生著影響。
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在大學校園內(nèi)迅速普及,除了大學生崇尚新潮,追求新奇以外,平等開放、方便快捷、資費便宜、形式多樣等諸多元素將吸引著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群體加入到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的隊伍中來。
如今,大學生的生活節(jié)奏變得越來越快,用手機可以隨時登陸微博、微信,即時更新信息,迎合了大學生隨時隨地記錄所想的需求?!皐ifi”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有利于用微博、微信快速獲取各類知識,包括科學技術知識、生活常識、資訊信息等,它們幫助學習與工作,服務生活。
新時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很強,對自我評價、社會評價更加敏感,渴望在所處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自我,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成為關注的焦點。大學生對于社會現(xiàn)象的評述,對于周遭際遇的記錄,將以廣播的形式,向外輻射,同時又以同等速度得到反饋,這種無限傳遞的傳播鏈將無限滿足希望被關注,希望表達,希望被認同的心理。
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使學生融入到新的社交圈。相互關注的不僅僅是熟人,在微博、微信平臺上說一句話,發(fā)一句感慨,上傳一張照片或者一段視頻,所有關注的人都能看得到。在微博、微信上關注一些名人、財經(jīng)、新聞等,也讓學生認識了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新朋友。
近年來,大學生競爭壓力大,升學、就業(yè)需要獲取多方面信息,微博、微信提供無限增長的海量信息,拓展無限的人脈資源,并且促進大學生對公共事件、國家大事的關注,便利同學們發(fā)表意見并參與其中。
案例一:舟曲泥石流災害發(fā)生后,重慶理工大學學生王凱以“Kayne”為名發(fā)了100多條關于災區(qū)情況的微博,在網(wǎng)上被迅速轉發(fā)傳播,部分圖片被各大網(wǎng)站轉載。
案例二:“雅安發(fā)地震了!”20日一大早上,中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馬曉岸還躺在床上,一打開手機微博,被這條信息驚得坐了起來。和馬曉岸一樣,數(shù)以萬計的人不是通過電視、報紙得知“4·20”雅安地震,而是通過微博、微信第一時間獲知這一信息。這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發(fā)生時的信息傳播方式形成鮮明對比。
尤其是微信的資費便宜。用學生的話說,“用微信,省錢?!蔽⑿胖换髁?,不收取其他費用,而且話費流量還很小。校園、商城、公共場所基本普及了WIFI無線網(wǎng),大部分是免費使用。
起床刷微博,睡前聊微信,近半大學生是“手機控”。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所產(chǎn)生的巨大正面效應有目共睹,但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刷微博聊微信,嚴重影響課堂紀律。如果長期延續(xù)下去將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為高校課堂無形中增添了監(jiān)管盲區(qū),從而對學校的學風和考風建設中帶來很大的阻力。
新興媒體中信息泛濫,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和虛假信息,尤其是應用插件魚龍混雜,個人信息容易被泄露。并且新興媒體所營造的虛擬環(huán)境,將使大學生沉迷于自我經(jīng)營的虛擬世界之中,不利于大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新興媒體的價值觀多元,良莠不齊,享樂、功利、媚外等思想誘惑力大,多部分學生對很多社會現(xiàn)象缺乏獨立正確的認識能力,產(chǎn)生的價值觀對其形成負面影響很大和不良誘導,人性的陰暗面極易被開掘。
對新興媒體帶來的負面效應采取干預措施,防止問題惡化,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新興媒體。
利用新興媒體建立民主、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耐心傾聽、用心交流,這種交流方式帶來輕松和諧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也會很愿意把自己內(nèi)心深處最本真的想法傾訴出來,與老師探討交流,使老師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
所有媒介都有其自身的傳播特點和規(guī)律,其傳播的信息也呈現(xiàn)出一種海量增長的態(tài)勢。在這些信息中,不免有各種反動、虛假和不良信息,大學生在面對這些良莠不齊的信息時,很容易產(chǎn)生困惑和迷茫。在大學生中存在著大量主動或被動接觸不良信息的現(xiàn)象,盡管大部分大學生能意識到新媒體對自己的行為習慣以及觀點思維的影響,但他們對于新興媒體的評估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能夠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同時將不良情緒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
新興媒體和黨團活動相結合,讓新興媒體成為有利的宣傳工具。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自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能夠讓更多的學生關注點從網(wǎng)上轉到現(xiàn)實,從自我封閉空間轉向社會群體。
[1]曾軍順.微博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學理論,2011,(20).
[2]王煜全.微博里的社會心理學.互聯(lián)網(wǎng)周刊,2011,(05).
[3]杜坤林.“微時代”高校網(wǎng)絡輿情生成與干預機制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06).
[4]范蕓蕓,畢瑩.淺談微博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技資訊,2010,(21).
[5]方宏建,杜亮.以微博為載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