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嘯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賈河初級中學)
在西部邊遠農村,學生流失非常嚴重,具有普遍性。根據調查,農村中學校學生流失率可達10%左右,有的農村中學甚至更高。農村中學學生流失現象的出現及不斷擴大,不僅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還使政府“普九”工程的實施受挫,同時也給家長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社會安定。怎樣改變學生流失狀況,一直是學校、家長感到焦慮和不安的問題,面對學生流失,學校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家長更是產生了恨鐵不成鋼的放棄心理。而學生也變得非常不自信。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在不斷流失,除學生自身心理發(fā)展具有自主性、不平衡性、動蕩性等特征之外,還有社會、家庭、學校等不良因素的影響。本人根據多年的調查研究,就農村中學生流失原因作如下分析。
因家庭生活困難而輟學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占25%。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造成:一是父母一方有病者;二是父母一方先天性殘疾;三是父母一方早亡或父母雙亡,孩子由親戚托養(yǎng);四是家庭子女過多:五是家庭子女有病;六是家庭收入過少。在農村家庭,凡是有以上任何一個原因出現,均會造成子女因家庭生活困難而輟學。
隨著國家取消統(tǒng)一分配的政策,新的“讀書無用論”抬頭。由于這種因素而流失的農村初中生占調查流失量的21%。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絕對不支持孩子上學。一些農村學生家長,聽說分配制度取消,認為上學除了花錢再無大用,只要認得字就行,教育投資那么大,到頭來還沒有一個固定工作,最后還得打工,不如一進入勞動年齡就去打工掙錢。所以對子女長大了以后,再進一步上學,持絕對不支持的態(tài)度;二是見子女升學無望而不支持。目前初中畢業(yè)生升入高中的比例有限。一些家長受傳統(tǒng)升學觀念的影響,認為子女上中學就是為考大學,如果不考大學,就不上,所以當自己的孩子升入初中后,見學習成績一般,升學基本無望,便讓子女提前結束學習,或務農,或打工。
由于普及義務教育,小學畢業(yè)生全部升入初級中學,一些在小學成績不好者,升入初中后,課程增多,難度增大,學習壓力越來越大。老師亦是急功近利,恨鐵不成鋼,批評教育不注重方式,甚至侮辱人格等。歸納起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片面追求升學率:二是片面追求學科平均成績和總分平均成績;三是教師不能因材施教,也無時間和精力去因材施教,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學生流失占流失量的15%。
不良的社會風氣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流失,該原因造成學生流失占流失量的13%。隨著學生進入初中,獨立意識不斷增強,個體的獨立活動日益增多,與社會各方面的接觸也越加廣泛,由于其社會經驗少,判斷能力弱,所以很容易受到社會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研究表明,不良的社會風氣,不健康的文化生活,與有惡習的壞人接觸,以及伙伴們的不良行為等因素都會直接導致學生厭學,是造成學生流失的重要外部原因。
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未來很憧憬,希望得到人的尊重,但家庭的不良影響會造成孩子學習困難,紀律松懈,進而使得孩子成為雙差生。家庭不良影響有:家庭結構不健全和家庭關系不協調的影響,家庭文化不高和家庭教育不良的影響,還有父母雙方外出打工,孩子托人代管的影響。這些影響會直接或間接成為學生流失的重要原因。另有一種普遍情況,就是留守兒童,無人管教。這樣的孩子長期被放縱,會很任性,貪玩好耍,不愛學習,結果是經?;锿舜螂娮佑螒?、上網甚至吸煙,喝酒等,從而使得學習成績一天天下降,紀律一天天松懈,一旦學校老師批評,就賭氣不讀書,家長知道后,不問緣由,接著便是一頓打罵,學生便輟學外出闖天下,這是農村中學生流失不可小視的現象。由于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生流失占流失量的16%。
由于學校教育不良因素造成的學生流失占流失率的4.5%。學校教育并非都是正向功能的,如果教育觀念,教育環(huán)境,教師教育態(tài)度、作風、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就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一項關于優(yōu)秀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調查表明,教師的以下表現會嚴重傷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簡單粗暴,遇事不調查研究,主觀武斷,輕率下結論;對學生只嚴不愛;統(tǒng)得太多,管得太死,學生無自由;不接近學生,不發(fā)揚民主,只用分數、作業(yè)考試壓學生;處理不公正,偏心,把學生分親疏等級;空洞說教,對學生指責、訓斥多,看不到學生一點長處;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放棄大多數;所以,要徹底改變學生厭學、棄學,成為流失生,必須改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衡量標準,改變學校對教師工作成績的評價標準,同時狠抓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
《義務教育法》在貫徹執(zhí)行過程中,突出表現在執(zhí)行中缺乏綜合性和剛性措施,使“義務教育法”只限于教育部門和學校執(zhí)行,對于不執(zhí)行或違反規(guī)定的個人或其他部門無可行的制約和處罰手段,缺乏對義務教育執(zhí)法情況的監(jiān)督機制。具體表現在一些家長或監(jiān)護人把不送孩子上學看成是自己的家事,別人無權干涉,對學校、教師以及政府的勸返工作抵觸甚至無理刁難,而一些鄉(xiāng)鎮(zhèn)政府制定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的相關內容因與《行政許可法》相悖,無法執(zhí)行,致使這些拒學、抗學的違法行為往往得不到應有的處罰和制約。由該種原因造成的學生流失占流失率的2.5%。
其它因素包括:因違紀而退學;因生病而輟學;因盲目轉學而輟學。該種因素造成的流失占流失率的3%。
1.用班主任的愛心留住學生
每學年開學班主任都要做到愛心到位、認識到位、思想到位、措施到位。首先,要重視控輟保學,實現零流失,班主任對控輟保學工作要有深刻的認識,要讓這種思想成為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其次,班主任通過實際觀察,了解到流失生的一般心理特征:(1)想上進又意志薄弱。(2)自尊心強和得不到自尊的矛盾。(3)好勝而又不能取勝的矛盾。作為班主任要十分謹慎地把握好分寸,當學生處于難堪時,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在可能的情況下,激發(fā)學生的自尊心。要做到真正用強烈的愛心和責任心去呵護學生,實現零流失率。
工作中,面對學校的控輟工作,班主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摸清后進生和特困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2)建立和上報特困生的檔案,為特困生學習掃清經濟障礙。學校每年都會有社會捐資助學的單位和個人,班主任及時上報本班特困生情況,為學校提供依據的同時也為本班的控制輟學工作開展打下了基礎。(3)實行經常家訪的措施。一旦后進生和特困生請假,要采用電話確認的方法。要善于運用簡單的話語,使家長和學生在心里感受到班主任發(fā)自內心的關心。要拉近班主任和學生以及家長的距離,為控輟工作掃清障礙。
2.用教師的魅力留住學生
教師注重自身魅力的提升,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生成長過程及心目中的偶像。教師魅力主要包括:具有廣博的知識,幽默詼諧的談吐,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優(yōu)雅美觀的著裝,活潑開朗的性格,舉止端莊的儀容,愛生如子的美德,勤懇敬業(yè)的品質,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些魅力無不時時感染、影響著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生模仿力強,但辨別能力差,也正處在人格魅力塑造的關鍵期,對社會上出現的新生事物,不管美丑、正確與否,都會一并效仿。所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和引導,并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形成健全人格的原動力。也意味著把學生塑造成一個什么樣的社會的人。
3.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現在的中學生由于在學校運動量不足,回家參加體力勞動,家長又不放心。再則一些學生本身勞動觀念淡薄,養(yǎng)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適逢國家大力提倡各級各類學校都要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明確強調各級各類學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保證了中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促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4.社會輿論監(jiān)督是提高控輟保學的有效途徑
貫徹和落實控輟保學,是學校一項重要工作,也是中小學生都能接受并完成國家規(guī)定的九年義務教育,使國民素質整體得到提高的有效手段。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會”這一平臺,不僅要讓家長得知孩子在校的一切表現,還要讓家長了解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理念;明白學校近期和遠期奮斗的目標;要通過宣傳欄中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風采寫真,使家長清楚教師的基本情況和教學能力。同時還要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職能作用,借機宣傳學校整體工作的規(guī)劃,以及對學生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并征求各委員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對落實控輟保學工作獻計獻策。使之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監(jiān)督,使學校成為人民滿意的學校,學生的流失就會越來越少,九年義務教育才能得以順利實現。
1.建立貧困生貸學金制度
目前,國家在高校實行貸學金制度,并且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機制。它成功地幫助了貧困學生學習生活,使許許多多的貧困學生順利地讀完了大學。事實證明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扶貧濟困的好方法。但在中學生中實行貸學金制度,目前還從沒有過。在調查中,筆者通過和師生座談,認為在中學生中實行貸學金制度是可行的,因為一個初中生,在鄉(xiāng)中學求學,除去寒暑假,一年的花費不足千元,他們畢業(yè)后,同樣可以打工掙錢,一兩年內還清貸學金完全是可能的,這對提供貸學金的金融機構沒有太大的風險。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和金融部門統(tǒng)一安排,制定,完善和落實這一制定。當然,貧困生確有必要享用貸學金的,除嚴格審查,學校推薦外,只需要將現有大學生的貸學金制度延伸到中學生即可解決貧困生的上學費用問題。
2.建立助困獎學金制度
解決貧困中學生的生活困難的另一條方法,就是建立助困獎學金制度,特意用來獎勵那些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生。鄉(xiāng)里和學校要成立獎學金基金會,發(fā)動鄉(xiāng)鎮(zhèn)各機關、各行政村,本地在外的社會知名人士,海外僑胞,進行捐贈,政府可以從專項教育經費中有計劃拿出部分,也可以發(fā)動在校的中學生提供捐助?;饡磕昴贸隼ⅹ剟顑?yōu)秀特困生。
3.改革教學方法和課程結構
普及義務教育后,學生成績參差不齊,給教學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教師既要抓尖子,又要照顧大多數,教學要淺顯易懂,培養(yǎng)尖子無可厚非,但對中下游學生不能輕易放棄。教學既要依據教學大綱,又要突出地方特色。學生升入初二后,學??筛鶕W生自愿和成績,進行分層次教學,中、下游的學生可以根據自愿,多開一些實用技術課,比如電腦、家電維修、縫紉技術、茶葉、銀杏、板栗,各種中草藥材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技術,以及各種動物飼養(yǎng)技術。當然這就需要國家給中學加大資金投入,增加設備,培養(yǎng)專業(yè)的教師隊伍,讓部分有趣于此的學生提早掌握這些實用技術,以便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總之,教學方法和課程結構必須改進,突出地方特色。當然也不能把實用技術的學習全部推到職業(yè)高中和中專,因為絕大多數農村學生不能接受那些非義務教育。
1.履行家長義務
家長應認真履行自己的監(jiān)護義務,加強對孩子的教育、疏導,平時應加強與學校的溝通,形成對孩子的共同管理,對于孩子在上下學中管理上的盲區(qū),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彌補。家長盡其所能讓孩子接受教育,不能圖一時省錢,讓孩子打工。單親家庭的父母要經常關心子女的教育成長,不能因婚姻問題影響孩子的學業(yè),同時家長對于學校及教師侵害自己孩子的合法權益,應堅決予以抵制,并通過合法途徑予于控告、申訴。
2.對家長進行社會形勢教育
一是要讓家長了解當今社會用人既講學歷,又不唯學歷,要想將來真正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出路和崗位,必須要有實際能力,具有較高的素質。而這些,必須靠學生時期扎實的基礎知識換取,學生只有對今天的學習充滿熱情,才能對明天的社會充滿信心。二是要使家長明白“窮不學習,窮根不斷;富不學習,富不長遠”的道理。要結合形勢對家長介紹學校的教育目標,以及家長應當樹立的子女觀、成長觀,讓家長從心理上認同。三是要進行法制教育,把《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向學生家長耐心細致地講解,使家長認識到實行義務教育法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從思想上給予重視。
總之,控制學生流失是擺在我們面前十分艱巨而又緊迫的任務,學生的流失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團結協作各界人士,不畏艱難,共同攻關,勇于探索,大膽嘗試,才能尋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達到最好的效果。
[1]趙元銀.信陽市農村中學生流失原因及其對策研究[N].信陽農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11(3).
[2]張玉美.農村中學生流失原因淺析[J].都市家教,2011,(2).
[3]朱書田.殘缺的基石——農村中學生流失原因分析[J].河南教育,2012,(7).
[4]王海豐.淺談農村初中學生流失原因及對策[J].快樂作文,2011,(6).
[5]董明華.做好班主任工作,實現學生零流失[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3).
[6]丁有理.淺談農村中學生流失原因及對策[J].心事·策劃與管理,2013,(3).
[7]趙元銀.信陽市農村中學生流失原因及其對策研究[N].信陽農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11(3).
[8]姚海雷.淺析職中學生流失現象及解決對策[N].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3,7(2).
[9]王海豐.淺談農村初中學生流失原因及對策[J].快樂作文,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