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穎
(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陜西 西安 710054)
嵌人式館員是一個新的概念,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Dewey[1]將嵌入式館員中的嵌入定義為一個獨立的組織與其他組織的整合,即讓館員為用戶提供與教學、學習和科研有關的服務,與用戶交互,加強彼此間的合作。Shumaker[2]則認為,嵌入館員是深入用戶提供服務的一類參考館員,“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需要,就教授用戶研究技能”,通過館員嵌入到學術部門,圖書館也能提高對自身館藏資源和服務的認識,進而從中獲益。
到底什么是嵌入式館員呢?David Shumaker曾給出一個相當精準的定義:“嵌入式館員能夠鎖定信息的需求、來源和價值———通常比客戶和同行要領先一步———并且能傳遞這些信息給需要的人。要做到這一點,嵌入式館員必須熟悉團隊的工作,了解工作的邊界和目標。成功做到這些,他就能成為團隊極有價值的一員?!盵3]Shumaker和Tyler指出嵌入式館員的三種維度::物理嵌入(將辦公地點搬到服務對象的團隊中)、組織嵌入 (由客戶提供嵌入館員的工資并監(jiān)督他的工作)、虛擬嵌入(利用虛擬工作站提供圖書館服務)[4]。
也許我們不必拘泥于嵌入式館員的具體定義,而更應把握其背后的理念:為了讓圖書館在信息競爭中處在不敗之地,圖書館員應走出圖書館,積極融入讀者中,主動發(fā)現并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成為讀者依賴的信息專家,與讀者形成水乳交融的良好關系。筆者認為,大致符合下面兩項特征中的一項,即可稱為嵌入式館員:(1)深度介入用戶的項目,如課題、課程等。(2)走出實體圖書館,和用戶一起工作,隨時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
當前,隨著高校讀者個性化信息需求的發(fā)展,基于優(yōu)化館藏結構的單一合作模式,已經遠不能滿足高校讀者服務需求。因此,圖書館應與院系共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和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學科館員則應深入到負責的院系,嵌入院系的咨詢服務、科研和教學活動,根據出現的知識和信息需求,提供高質量和深層次的信息服務。
由于全球數字化信息增長迅猛,用戶在海量信息中尋找信息時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用信息的尋找不是更容易了,而是更難了,用戶常常無能為力,束手無措。這就需要嵌入式咨詢服務一方面改變傳統學科館員在圖書館等待用戶到館咨詢的方式,走出圖書館提供面對面的信息咨詢服務,如參與企業(yè)項目的策劃、與教師親密合作、為教學科研提供信息資源服務等等;另一方面,嵌入式館員充分利用新一代網絡技術和圖書館2.0技術,為用戶提供實時虛擬咨詢服務。如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利用QQ和MSN建立了博客解答用戶咨詢,通過博客圈在網上發(fā)布最新消息、參考資料、信息素養(yǎng)等相關知識。
嵌入教學是指“圖書館員作為教學助手嵌入到課堂或者網絡教學平臺中,有機地將信息素養(yǎng)與專業(yè)課程結合起來,把信息檢索技能、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融入專業(yè)課程教學內容,通過與專業(yè)教師的協作使學生掌握專業(yè)課程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5]我們認同這一觀點。這一概念強調了四個核心要素:即館員作用(教學助手)、嵌入內容(信息素養(yǎng)與課程結合)、嵌入方式(課堂與教學平臺)、協作。
2.2.1 課前準備
首先確立開展嵌入教學服務的計劃,然后與院系領導、課程老師以及教學管理人員進行溝通與協商,在取得支持之后,選擇開展嵌入教學服務的課程,配備相應的高素質館員。
2.2.2 課程中嵌入服務
該服務主要集中在文科課程中。在文科教師開設的任何一門課上,留出一到二次課程,由館員來介紹與該課程或者學科相關的電子資源的種類、數量和使用,并結合課程作業(yè)、課堂討論、結課論文題目等介紹如何利用電子資源完成這些要求。此外,北京大學圖書館十分注重教學參考資源的建設,早在 1999年就提出并開始實施了《北大圖書館教學參考書數據庫系統》計劃,該計劃鼓勵教師共享網絡課程,參與網絡教學。[6]
2.2.3 課后遷移
課后遷移是指嵌入式館員在課程結束后,幫助學生就某一問題的研究達成共識,完成最終的知識遷移。通過專業(yè)課和信息素養(yǎng)的捆綁教育,使學生學會完整的科研工作方法,包括信息檢索、分析利用,實驗設計、方法和條件的選擇,實驗結果分析,以及實驗或者科研報告撰寫。通過討論過程中的設疑、解疑、答疑,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不同學習方案的選擇,培養(yǎng)他們的科研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最終達到授之以漁。例如,美國科羅拉多州圖書館LRS中心的Lance博士發(fā)現:館員與教師的課堂協作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成正相關。為了驗證這個結果,Lance博士和他的同事在美國其他 6個州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館員參與教學越多,學生的學習成績越好??屏_拉多州的實驗結果,使許多專家深信館員與教師協作將成為未來信息素養(yǎng)教學的發(fā)展趨勢[7]。
科研嵌入是指嵌入式館員參與院系師生的科研活動。館員嵌入到科研活動中能夠更加及時、清楚地了解科研的相關信息,了解目前科研工作者的思想。更為重要的是嵌入科研服務能夠深入到科研工作者的科研項目中,深入到科研工作者知識需求的解決過程中,并與科研工作者親密合作,協同完成科研項目。以維克森林大學的嵌入式館員為例,2007年該大學嵌入式館員Susan加入社會學系夏季課程小組,并跟隨小組成員完成為期兩周的加利福尼亞北部到南部社會階層方面的一項社會調研。在調研過程中,通過Susan的幫助,學生搜集、整理、處理、發(fā)布信息的能力均有了較大提高,并具備了一定的處理和駕馭信息的能力[8]。在國內,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于2003年實施了“資源到所,服務到人”的戰(zhàn)略,采取多種服務方式,將資源開通到科研人員的桌面上;并于2006年進一步實施了“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的戰(zhàn)略,建立專職的嵌入式學科館員團隊,深入科研一線,提供到所、到組、到人的服務,對科研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由此可見,嵌入式館員在科研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嵌入式館員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教學中的師生群體、科研人員以及企事業(yè)單位等等,但在實踐中很多教師、學生和企業(yè)用戶在科研學習工作過程中,很少甚至沒有利用過圖書館的資源及服務。在這些用戶的潛意識中,圖書館還只是存儲圖書的空間,館員依然是社會老弱病殘的代名詞,遠沒有他們所利用的搜索引擎和網絡方便快捷,他們不需要圖書館。因此,這就要求圖書館在作出決策之前,需要圖書館對本館和用戶群體做科學的定位,對學科館員從事嵌入服務的能力和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進行準確的判斷,以便保證嵌入服務實施的成功率和可持續(xù)性。
嵌入式館員服務的意識上的排斥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解決,首先是通過與院系協商取得院系領導的支持,得到他們的行政支持參與到院系活動中,能拉近與用戶的距離。其次,館員利用海報、公告、電子郵件等傳遞咨詢信息;建立SNS網站與圖書館資源鏈接,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并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同時讓用戶了解,他們所青睞的搜索引擎雖然能查找到所需信息,但圖書館能夠為他們提供更權威和更專業(yè)的信息資源,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科研需求。同時,嵌入式館員深入到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第三,運行試點項目,通過對某一院系的嵌入式館員服務的試驗和成果驗收,將成功案例進行大范圍的推廣,讓更多的用戶愿意接受這種新型的服務模式[9]。
當前高校圖書館嵌入式館員服務的開展不是一時之需,它需要從長遠的角度去建立和維護。有些圖書館可能會說,我們已經有了學科館員很多年,嵌入式館員到底新在哪里?問題是,現有的學科館員并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與外界發(fā)展合作關系,他們主要關注的是館藏發(fā)展,而不是將參考咨詢作為主要職責。從人力資源投入角度上說,圖書館首先考慮的是館內是否有這樣的人才,他們是否愿意走出圖書館去向用戶群體當中,人員走出去后是否影響圖書館的正常運營。因此采取一周中抽出幾個小時在院系從事科研和教學信息服務工作的局部嵌入更適合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實際,一方面,與院系的領導和師生保持一定時間的接觸和交流,能夠解決信息供需的不對稱,讓館員更加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用戶的信息需求,讓用戶也能清楚圖書館的資源分布和服務內容;另一方面,館員能夠在第一時間解決讀者的信息需求。
嵌入式館員服務對館員的個人素質要求較高,除了傳統的學科館員所需具備的學科背景以外,還要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質。前者強調的是解答用戶問題的業(yè)務能力,后者則還需具備較好的與人溝通和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的能力。嵌入式館員只有深入用戶群體,真正融入用戶群體中才可以識別發(fā)現用戶的現有需求和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另外,因為嵌入式館員離開了圖書館的物理空間,進入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群體,如果能夠做到較好地融入用戶群體當中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可能會較受歡迎,一旦沒有達到這種較成功的狀態(tài),加之又處在一群有著不一樣的學科背景的用戶群體當中,沒有較多的共同語言,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不利于后續(xù)工作的展開。[10]
嵌入式館員服務模式的提出,為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工作帶來了新的啟示,提供了新的方向。雖然嵌入式館員服務模式在推進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如:用戶意識上的排斥、圖書館現有的能力不足和館員個人素質方面等挑戰(zhàn),但這種新的服務模式確實為高校圖書館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它給用戶帶來的教學和科研、學術方面的支持,以及圖書館價值的被肯定,都可證明嵌入式館員服務模式在圖書館的服務中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1]Dewey,B.I.The embedded librarian:Strategic campus collaborations[J].Resource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2005,17(1):5-17.
[2]Shumaker,D.,& Talley,M.Models of embedded librarianship:Final report.Chicago:Special Libraries Association[OL].Retrieved April 5,2010,http://www.Sla.org/pdfs/Embedded Librarianship Final-RptRev.pdf.
[3]Shumaker D.Embedded Librarians Seize the Initiative[OL].http://embedded librarian.com/2008/02/16/embedded-librarians- seize- the- initiative/,2012-08-30.
[4]Shumaker D,Tyler L A.Embedded library services:An initial inquiry into practices for their development,management,and delivery[OL].http://www.sla.org/pdfs/sla2007/Shumaker Embedded LibSvcs.pdf,2012-09-02.
[5]謝守美,趙文軍.美國嵌入式學科服務實踐及其啟示[J].圖書館建設,2011(9):60-62.
[6]北京大學圖書館教學參考書 [EB/OL].[2012-01-10].http://www.lib.pku.edu.cn/portal/portal/group/pkuguest/media-type/html/page/resource-books-jc.psml.
[7]楊曉農,胡軍,劉琳.“館員-教師”協作的信息素質教育 3C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J].現代情報,2010(9):144-146.
[8]愛軸唯爾科技部.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途徑與工具[OL].[2008-07-01].http://china.elsevier.com/DAY/INNO--VATION.pps.
[9]Martina,Kesselman,Sarah Barbara Watstein.Creating Opportunities:Embedded Librarians[J].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2009,49:383-400.
[10]David Shumaker ,Guest Columnist.Who let the librarians out?:Embedded librarianship and the library manager[J].Reference & User Services Quarterly,2009,48(3):2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