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軍
(秦皇島市海港區(qū)教育局招生辦公室委員會,河北 秦皇島066000)
語文學科是基礎(chǔ)工具學科,語言文字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具有強烈的思想性,而語文學科的德育,是語文教師憑借語文教材,發(fā)揮個人優(yōu)良品德的影響,對學生進行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行動、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活動。在語文學科教育中實施德育,必須遵循語文學科的特點來進行。下面,談談語文學科應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在當前更有其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叭酥?,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作為正處在十五六歲年齡段的初中生,雖早已告別“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學上正處于第二次“斷乳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期,他們的心理判斷能力還較弱,這就更需要每一位為人師表者在教好書的同時,要積極利用課堂教學工作,創(chuàng)造一個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也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的:“學語文不是只學雕蟲小技,而是學語文學做人”。時刻牢記“教之道,德為先?!钡牡览?,不顧此失彼,真正肩負起教書育人的使命。具體到初中語文教學,有意地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對正處于成長和心理高速發(fā)育期的初中階段學生來說,是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在這一點上,語文教育較其他學科來說有著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縱觀初中語文教材,它濃縮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蘊含著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積淀著人間真摯的情感,《誰是最可愛的人》、《社戲》等名作名篇都是初中學生很好的德育教材。“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闭Z文教學德育滲透藝術(shù)構(gòu)思與傳達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為關(guān)鍵的是,構(gòu)思與傳達的主體這“源頭”必須“活水”長流!也就是說,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能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諧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nèi)ヮI(lǐng)略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藝術(shù)殿堂里一幅幅閃耀著人類理性光輝的美麗圖畫。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課文中的情景和情感。再現(xiàn)文章所描繪的情境,將學生的情感帶進去,讓學生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積累,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作者心靈相通,使學生獲得如臨其境的氛圍體驗,那是啟迪智慧,滋潤情感,會讓人如癡如醉。我在上《孫權(quán)勸學》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揣摩人物心理,我讓學生上臺表演,每三個人為一小組,分別飾演孫權(quán)、呂蒙和魯肅。我給了學生五分鐘的準備時間,接下來課堂就變成了一個舞臺,孩子們爭先恐后的上臺展示他們在剛才五分鐘里所準備的情節(jié),上臺表演的既是導演又是演員,而下面的同學就成了現(xiàn)場評委。同學們在表演中加進去了自己的思想,同時又能夠體驗古人的思想。課后談感想時,學生都說感悟很深。這樣的感悟,在作者的文字里融進自我的人生體驗,那是情感的愉悅,那是頓悟的樂趣,學生是樂于接受的。其次,通過多媒體的綜合效應,讓學生通過各種感官的參與,達到身心與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的和諧統(tǒng)一。多媒體利用了現(xiàn)代的聲、光、電創(chuàng)造出一種形象、直觀的現(xiàn)代氛圍,使語言教學從單調(diào)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來,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的是文字、語音、形象、色彩這一新奇的美,這種美感對學生是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感悟,使他們獲得美的陶冶,從而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制作科技含量高、說明性強的《化石吟》、《看云識天氣》課件時,選用大量化石、云層圖片,更從網(wǎng)絡(luò)下載了一段關(guān)于恐龍化石的影碟片段,使課文一下子生動起來,為學生設(shè)立了一個活潑、生動的學習情境。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由于有視覺感知帶動想象,學生思維異?;钴S,不僅能很快地抓住實質(zhì),而且還留有寬闊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空間。
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德育的永恒主題。語文學科蘊涵著生動、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因此,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滲透,使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例如在學習《最后一課》時,可讓學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對國家的淪陷,把自己的滿腔愛國熱情表現(xiàn)在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上。針對學生普遍重外文輕國文的現(xiàn)象討論,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又該如何對待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呢?其實給學生以啟示,教育學生愛國并非空洞遙遠,它就在我們?nèi)粘I钪校谖覀兊纳磉?,這就是愛國的行動。又如在教授《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先讓學生充分體會志愿軍戰(zhàn)士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感動氛圍的基礎(chǔ)上,再啟發(fā)引導學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這種精神呢?該如何去做才是愛國呢?并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再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沁園春·雪》以及《藤野先生》等。后者向我們展示了魯迅先生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yī),但在日本期間的見聞,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給別人示眾的材料,從而使他毅然棄醫(yī)從文。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如何傳達給學生,是需要教師認真下一番功夫的。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要借助于感情。一種經(jīng)驗要成功地向別人傳達,也必須借助于感情。在學習《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時,先讓他們整體感知內(nèi)容:一群斑羚被逼上傷心崖,陷入進退維谷的絕境,老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選擇死亡,讓年輕的斑羚獲得新生。學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又讓同學們討論“如何看待父愛母愛”,同學們在列舉了父愛母愛的種種事實后感慨:誰言寸草心,難報三春暉!有位同學這樣說道:“世間最純潔的便是母愛,她的寬容涵蓋了我們一切的幼稚和無知,她的寬容更無法掩飾我們內(nèi)心的自私,如果要學會愛別人,就先從熱愛自己的父母開始吧。”還有一位同學說:“我們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鳥,我們要自立自強,在天空中展翅高飛?!苯璐?,啟發(fā)學生: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需不需要這種集體主義精神呢?讓學生與之相比較,談認識,從而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活的的確確少不了這種團隊合作、自我犧牲和集體主義精神。所以,初中語文課中的思想內(nèi)容多數(shù)呈現(xiàn)為經(jīng)驗形態(tài),決定了語文教師進行思想教育時必須注重相應的情感教育。
總之,把語文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在傳授語文基礎(chǔ)知識、訓練語文基本技能和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更加充分的發(fā)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這應該也是一名語文教師最終的任務。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的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劉秀林.試論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技資訊,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