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進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化工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750001)
我國是世界上大氣污染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燃煤所產(chǎn)生的SO2和 NOx分別約占其各自排放總量的 85%和 60%,屬于典型的“煙煤型”污染。但是由于技術發(fā)展相對受限以及地區(qū)差異等原因,大氣污染,尤其是煙氣中SO2和NOx排放所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依然是困擾世界各國的難題。
活性炭材料是由石墨微晶構成,其孔結(jié)構十分復雜,孔徑分布范圍很寬,從幾個納米的微孔到肉眼可見的大孔,也的形狀也是各式各樣。其比表面積為300-2500m2/g,外觀為黑色無定型粉末或顆粒狀。活性炭中微孔對活性炭吸附量起著支配作用,中孔和大孔一般為吸附質(zhì)分子的進入通道,吸附質(zhì)在通道內(nèi)的擴散過程的快慢也會影響吸附量的大小。
在活性炭材料中除了石墨微晶平面邊緣的碳原子外,在微晶平面層上存在著許多如錯位、彎曲、離位等缺陷,在這些位置上存在著高濃度的不成對電子,構成了活性炭質(zhì)材料的活性位。氧被化學吸附在炭表面的活性位上而形成表面含氧官能團,其存在使活性炭質(zhì)材料的表面極性顯著增大,對活性炭質(zhì)材料的表面反應、潤濕性、導電性、酸堿性、吸附選擇性及催化特性產(chǎn)生重要影響。
活性炭脫硫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在沒有水蒸汽和O2存在時,主要發(fā)生物理吸附,吸附量非常??;當煙氣中有足夠的水蒸汽和O2時,除了物理吸附,還會發(fā)生化學吸附。
活性炭脫硫反應過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SO2、O2、H2O從煙氣中擴散傳質(zhì)到活性炭顆粒表面;
SO2、O2、H2O從活性炭顆粒表面繼續(xù)向顆粒內(nèi)部微孔中擴散直至內(nèi)表面吸附;
在內(nèi)表面吸附部位 SO2、O2、H2O被吸附、催化氧化及硫酸化。
這些過程可作如下描述:
SO2·O2·H2O→SO2*·O2*·H2O*
SO2*+O2*→SO3*
SO3*+H2O*→H2SO4*
H2SO4*+nH2O*→H2SO4·nH2O*
式中:*表示被活性炭微孔表面活化過的物質(zhì)。
在整個脫硫反應過程中,活性炭吸附SO2的速度將隨著脫硫反應的進行不斷下降。在一般煙氣脫硫條件下,活性炭的脫硫速度可用下式表達:
R=K×exp(-E/RT)×[SO2]l×[O2]n×[H2O]m×((QS-Q)+αQ)
式中:QS為活性炭(AC)飽和吸附量,kg(SO2)/kg(AC);Q為活性炭吸附 量 ,kg(SO2)/kg(AC);[SO2]、[O2]、[H2O]分 別 為 煙 氣 中 SO2、O2、H2O 濃度,kg/m3(gas);E 為反應活化能,kcal/mol;l、n、m 分別為反應級數(shù),無量綱;K為反應速度常數(shù),1/h;α為常數(shù);R為活性炭脫硫速度,kg(SO2)/(h·kg)(AC)。
E、l、n、m的數(shù)值根據(jù)活性炭種類、脫硫反應條件的差異而不同,一般它們的變化范圍為:
E——-2.4--7,kcal/mol;
l——0.4-1.0;
n——0.47-0.63;
m——0.41-1.0。
可見,上述條件下活性炭的脫硫反應速度僅與 SO2、O2、H2O的濃度相關。
另外,從上式亦可看出,當煙氣條件、活性炭種類和性能一定時,決定反應速度的是活性炭中 SO2吸附量。而該吸附量不僅包含有脫硫反應吸附的 SO2量,也包括上周期再生后炭中殘存的未被再生的H2SO4量。因此,要使活性炭達到高的脫硫速度和高的脫硫量,要求活性炭的再生過程比較完全和徹底。
利用活性炭脫氮的技術可以分為吸附法、NH3選擇性催化還原法和熾熱炭還原法。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的微孔結(jié)構和官能團吸附NOx,并將反應活性較低的 NO氧化為反應活性較高的 NO2,其吸附量較小,且對于吸附機理研究人員仍存在較大的分歧。
NH3選擇性催化還原法是利用活性炭吸附催化 NOx,降低 NOx和NH3的反應活化能,提高NH3的利用率。其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4NO+4NH3+O2→4N2+6H2O
2NO2+4NH3+O2→3N2+6H2O
熾熱炭還原法是在高溫下利用炭與 NOx反應生成CO2和N2。反應式如下:
2NO+C→N2+CO2
2NO2+2C→N2+2CO2
在煙氣脫硝工藝中,主要是采用 NH3選擇性催化還原法,該反應過程主要由以下步驟組成:①NOx、NH3和O2自煙氣中擴散到催化劑(活性炭)外表面;②NOx、NH3和 O2進一步向催化劑中的微孔表面擴散;③氣相中的NOx和O2與被吸附在催化劑表面活性中心的 NH3反應生成 N2和 H2O;④N2和 H2O從催化劑表面上脫附到微孔內(nèi);⑤脫附下來的H2O和N2到達催化劑外表面;⑥N2和 H2O擴散到主流氣體中被帶走。在上述步驟中,步驟①~④為控制步驟。
在活性炭聯(lián)合脫除 SO2/NOx的工藝中,除了上述反應外,在吸收塔內(nèi)還存在以下副反應:
NH3+H2SO4→NH4HSO4
2NH3+H2SO4→(NH4)2SO4
通常,SO2脫除反應優(yōu)先于 NOx的脫除反應,當煙氣中SO2濃度較高時活性炭內(nèi)進行的是 SO2脫除反應,相反煙氣中SO2濃度較低時,NOx脫除反應占主導地位。根據(jù)吸附理論,SO2的沸點比 NO高,因而更容易被活性炭吸附,物理吸附的 NO將被 SO2置換解析,不會影響到活性炭對 SO2的吸附。同時,由于副反應的存在,SO2濃度越高,消耗的 NH3量就越多,因此,一般吸收塔中都采用兩段式,在第二段通入 NH3脫除 NOx。
根據(jù)再生方式的不同,活性炭的再生反應機理亦不相同。當活性炭采用高溫惰性氣體(或水蒸氣)再生時,其再生反應過程可描述如下:
H2SO4+C→CO+SO2+H2O
2H2SO4+C→CO2+2SO2+2H2O
(NH4)2SO4→2NH3+SO3+H2O
3SO3+2NH3→3SO2+3H2O+N2
上述再生過程是通過活性炭中的 C將H2SO4還原成SO2,整個過程中活性炭的消耗量取決于H2SO4被再生的量。加熱再生的機理主要是根據(jù)呂·查理德原理,溫度升高時引起平衡移動的結(jié)果是產(chǎn)生解吸作用,亦即引起被吸附的分子脫離表面,然后將覆蓋在廢活性炭表面的雜物,加熱解吸和分解。一般加熱再生需要達到 400℃以上才能將活性炭再生完全,由于溫度太高對活性炭也會造成部分損耗,同時所需再生設備儀器較為復雜,成本相對較高。
活性炭亦可采用水洗再生法,這種方式具有溫度低、活性炭消耗量少、產(chǎn)物易于回收且運行操作安全可靠,但是容易造成二次水污染,且效率不高,對于相應材料由于防腐要求高造價也高。當采用水洗再生時,其再生過程表現(xiàn)為活性炭內(nèi)部微孔中的 H2SO4在濃差擴散作用下不斷被活性炭外表面流動的稀 H2SO4溶液所稀釋,使得炭孔中H2SO4量不斷降低。為了提高水洗再生率,一般要求脫硫用活性炭經(jīng)過充分活化,并具有較大的孔容,以減小 H2SO4在微孔中的濃差擴散阻力。另外,提高洗滌水溫亦有助于再生的擴散傳質(zhì)。
隨著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和我國節(jié)能減排政策的推行,煙氣脫硫脫硝成為關注點,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因此成為了治理大氣污染的熱點課題之一。我國有著廣闊的煙氣脫硫、脫硝市場,但由于我國煙氣處理技術起步較晚,目前在火電廠大型機組技術上基本是采取聯(lián)合設計、引進國外大公司的技術的方式,并與此同時逐步掌握設計參數(shù)、主設備選用、工藝系統(tǒng)設計等關鍵技術,并逐步開發(fā)出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技術,顯然,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新井紀男.燃燒生成物的發(fā)生與抑制技術[M].趙黛青,譯.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李曉蕓,趙毅,王修彥.火電廠有害氣體控制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3]孫克勤,鐘秦.火電廠煙氣脫硝技術及工程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
[4]蔣文舉.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