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辛燕
摘 要:本文主要對鋼鐵生產物流系統中運用到的投入產出系數進行了說明,通過實驗數據重點闡述了物流從至表法在鋼鐵生產物流系統中的應用,并通過分析指出了加入動態(tài)投入產出系數在鋼鐵生產物流作用;同時提出編譯工作表讓數據自動生成的想法。
關鍵字:從至表法;投入產出系數;鋼鐵生產物流
鋼鐵行業(yè)普遍采用固定的投入產出系數進行相關的生產計劃、生產物流平衡、生產質量管理方面的測算,盡管簡化的管理、計算管理方法、分析工作,但是結果往往不能反映實際生產情況,因此如果采用動態(tài)投入產出系數從而可以提高相關計劃的準確性;但是動態(tài)的投入產出系數很復雜,如何能更快更好的取得動態(tài)數據呢?
1 方法介紹
1.1 投入產出系數
鋼鐵物流系統中投入產出系數表示正常物流量在生產階段的損失,如:冶煉損失,加熱過程的損失,軋制過程中的切頭切尾、軋廢等。投入產出系數的準確計算非常復雜,與很多因素有關,如:鋼鐵產品種類,鋼鐵產成品質量,鋼鐵生產設備情況,操作人員水平等。
1.2 從至表法
從至表法;一般的從至表是指從一個工作地到另一個工作地搬運次數的匯總表。表的列為起始工序,行為終止工序,對角線右上方數字表示按箭頭前進的搬運次數之和,對角線左下方數字表示按箭頭后退的搬運次數之和。
2 實驗過程
2.1 實驗簡介
本次實驗的從至表是指一個工作站到另一個工作站的物流量的匯總表,表的列為起始工作站,行為終止工作站,表中數據數字表示按從左至右生產流程前進的物流量及之和,輔料合金投入橫行為每個工作站加入的輔料;根據鋼鐵生產物流流程圖繪制,運用流程圖目的是為了表達清晰,圖1;
2.2實驗分析對比數據
由于版面有限,數據繁雜,這里僅以板坯產品做對比,此次統計記錄數據時間為半旬,投入產出跟蹤統計共涉及爐次506爐,其中板坯146爐,板坯連鑄分為11個澆次。
以澆次中心分為:板坯投入產出表和板坯折線圖(見表1);
2.3 實驗對比
采用澆次法,就是追蹤時間段數據,人工累加計算,進行數據統計,比較繁復,而且必須專業(yè)人員分析由于澆次差距產生的投入產出系數誤差。
采用工作站法,每個設備獨立就像是針孔,而數據就像引線,將整個生產物流串聯起來;可以進行任意時間點或時間段的物流量采集。由從至表法表達的各個工作站投入產出系數清晰,環(huán)節(jié)明了;同時如果進行物流分析,可以對整個物流系統差誤進行甄別,從而找到失誤的工作站。
3 存在問題及發(fā)展方向
由于存在時間這樣的延續(xù)參數,使得動態(tài)投入產出系數得以實現,若要取得每天投入產出系數,就要進行工作表編譯編程;若要分析動態(tài)的投入產出系數的變化,就要進行數學建模,從而更好的進行生產物流系統維護。
4 結語
相比之前以澆次為分界點進行投入產出分析而言,應用從至表法對鋼鐵生產物流進行規(guī)劃的方法更好,對動態(tài)的投入產出系數更清晰,快,準;但是要達到更加準,快,全的數據必須進行工作表編譯編程,進行數據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