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冰,齊憲濤
(中國礦業(yè)大學 黨委辦公室,江蘇 徐州 221116)
目前,校園安全作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學校安全事件中,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最為突出,影響也最大。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頻發(fā),一方面給學生本人及其家庭帶來極大傷害,另一方面也給學校管理帶來很大不便,成為影響高校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做好在校大學生意外傷害事件的預防和處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社會、家庭及學生個人的共同責任和義務。
本研究選取中國礦業(yè)大學一至四年級在校大學生中的1 600人作為調查對象,其中文史類800人,理工類800人。
采取整群分層抽樣方法進行調查,按照年級進行分層,每年級分別抽取400人納入調查對象,使用筆者自行設計的《在校大學生意外傷害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1 600份,回收問卷1 556份,其中有效問卷1 520份,有效率為97.68%。另一方面,走訪了近60位高校輔導員及學生工作者,從他們的角度更深層次地了解在校大學生意外傷害的現(xiàn)狀以及更好地預防和處理意外傷害事件的措施。
調查項目內容包括學生一般情況、父母文化程度、生源地類型、對于意外傷害急救常識的了解程度、受傷類型、傷害部位、傷害時間傷害地點、、受傷害的權責歸屬、傷害后的處理方式以及是否接受過意外傷害的相關培訓。
本次調查對于意外傷害的判定,采用2004年10月第三次全國傷害預防與控制學術會議修訂后的標準[1],即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判定為意外傷害:(1) 到醫(yī)院或醫(yī)務室診治,診斷為某一種損害;(2) 因傷害休息1天以上。傷害類型分為:扭傷、摔傷、刀傷、斗毆傷、車撞傷、燒燙傷、運動損傷、動物咬傷、異物卡喉、溺水、中毒、其他,計12種意外傷害。
調查在校大學生自2011年9月1日到2012年8月31日期間,發(fā)生在家庭、學校及其它地方的所有意外傷害事故。
所得數(shù)據(jù)均經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EXCEL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并糾錯,通過對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分別統(tǒng)計各個傷害類型、傷害部位、發(fā)生傷害的季節(jié)、事發(fā)地點的比率等,并生成統(tǒng)計圖表。
此次調查中的有效問卷來自于1 520名大學生,其中男生1 010人(占66.45%),女生510人(占33.55%);調查對象的年級分布為一年級362人(占23.82%),二年級372人(占24.47%),三年級386人(占25.39%),四年級400人(占26.32%);調查對象的專業(yè)分布為文史類專業(yè)學生754人(占49.61%),理工類專業(yè)學生766人(占50.39%)。
在有效問卷的1 520人中,474人在過去的12個月中發(fā)生過不同程度的意外傷害,傷害發(fā)生率為31.18%。其中女生的意外傷害發(fā)生率為18.82%(96/510),男生為37.43%(378/1 010),男生傷害發(fā)生率大于女生;低年級(一、二年級)傷害的發(fā)生率為22.34%(164/734),高年級(三、四年級)為39.44%(310/786),低年級同學傷害的發(fā)生率小于高年級同學;不同專業(yè)的傷害發(fā)生率分別為理工類35.51%(272/766),文史類26.79%(202/754),文史類專業(yè)學生傷害發(fā)生率略低于理工類學生;來自農村的學生傷害發(fā)生率31.97%(312/976),來自城市的學生為29.78%(162/544),他們之間的傷害發(fā)生率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
對于一些常見的意外傷害急救常識了解程度,在本次調查的1 520名學生中,十分了解占3.68%、一般了解占52.37%、不太清楚占41.32%、不知道占2.89%;認為自己的應急自救互救能力很高的占3.29%、一般占56.97%、較低占35.53%、很低占4.21%。
本文共調查了12種常見的意外傷害,其中以運動損傷、扭傷和摔傷為主,分別占39.39%、22.05%和14.98%。不同類型傷害的性別分布見表1。
本次調查的意外傷害部位主要分為頭部、胸部、手臂、腿腳和其他,其中以手臂和腿腳為主,分別占23.23%和51.07%。意外傷害部位具體分布如圖1所示。
在被調查的474名曾經發(fā)生意外傷害的學生中,傷害發(fā)生的季節(jié)分布為:春季13.31%、夏季41.02%、秋季23.07%、冬季22.60%。說明一年四季累積傷害發(fā)生率存在差異,而夏季發(fā)生率最高,春季發(fā)生率最低。
學校運動場、學生宿舍、其他、家中、往返家與學校途中的傷害發(fā)生率分別為53.93%、17.45%、12.39%、10.99%和5.24%。由此可以看出,傷害在不同地點的發(fā)生率存在差異,傷害主要發(fā)生在學生運動場與學生宿舍,而其他場所的傷害發(fā)生率相對較低。
在被調查的474名曾經發(fā)生意外傷害的學生中,受傷害的責任歸屬以學生本人原因為主,所占比例為55.56%,不可抗力、第三人行為和校方原因所占比例分別為21.55%、16.16%和6.73%。
發(fā)生傷害的474人中,受傷之后以去醫(yī)療機構治療和自我治療為主,分別占41.56%(197/474)和40.72%(193/474),而未采取治療的占17.72%(84/474)。
表1 不同類型傷害的性別分布
圖1 意外傷害部位分布圖
在校大學生因其從事的具體活動和活動地點原因,其意外傷害有著固有的特點??偟膩碚f,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具有突發(fā)性、偶然性、復雜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同樣,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也是復雜和多樣的,不僅有學生本人的原因,也有學校方面的原因,同時還有的是因為天災人禍等意外事故、第三人行為或者不可抗力所造成的。因此,原因的復雜性自然而然地導致了結果的多樣性,即使是同樣的原因,但是由于時間、地點以及受害者的個體差異等影響因素,往往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結果。
看似復雜的大學生意外傷害,其實是有章可循的。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第一,現(xiàn)實生活中大學生意外傷害的發(fā)生率較高,而且男生發(fā)生率要明顯高于女生。這樣的結論與既往研究近似,主要是由于男生比較具有冒險精神,相對于女生而言,男生天生活潑好動,在具體的活動范圍和活動頻繁度上都明顯高于女生。第二,在各種傷害類型發(fā)生率的排序上,運動傷害是最主要的傷害類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學生經常會進行一些劇烈性的體育運動,因此,意外傷害的預防應當把預防大學生運動傷害作為重點。第三,從傷害發(fā)生的季節(jié)可以看出,夏季傷害發(fā)生率明顯要高于其他季節(jié),原因主要是因為夏天學生進行的體育運動多,而且衣服單薄,容易受到傷害。第四,從傷害地點可以看出,由于學生們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學校,因此學校運動場和學生宿舍是傷害高發(fā)的地方。
1 建立健全高校學生安全管理制度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想更好地做到預防和處理學生意外傷害事故,首先必須具備良好的安全管理制度。一些高校之所以頻繁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除了學生的主觀原因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校缺乏相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預防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加強安全檢查,因此,高校應盡最大能力消除隱患,保障各個教學場所安全設施功能的正常發(fā)揮。“高校要從建立完善各項安全防范規(guī)章制度和保障安全的操作規(guī)程入手,注重在建章立制和抓好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上下功夫,見成效?!盵2]一方面建立健全高校學生意外傷害防范立法和監(jiān)督制度,把學生日常管理納入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道路上來,使大學生意外傷害的處理能夠有章可循,同時做好相應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高校管理和責任體系,尤其是在意外傷害發(fā)生之后,高校相關部門要勇于承擔責任并作出積極回應。
2 加強學生安全教育,提高意外傷害防護意識 高校校園活動不僅應當以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為目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安全教育必須貫穿人才培養(yǎng)始終?!伴_展法制、安全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學生法制觀念、安全意識、自護自救的能力,是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的一項十分重要的群眾性基礎工作?!盵3]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對于一些常見的意外傷害急救常識,只有部分學生了解,大部分學生的應急自救能力較低。在對近60名學生工作干部及輔導員的調查走訪后發(fā)現(xiàn),90%的受訪者都認為建立安全教育機制很有必要。因此,高??梢酝ㄟ^開設相關的公共選修課程,舉辦大型的急救知識、技能的專題講座,通過校內電視和廣播、健康教育櫥窗宣傳,舉辦一些戶外模擬培訓或知識競賽等活動,來進一步完善意外傷害安全教育機制,提高大學生的應急自救能力。
3 建立意外傷害多級預防網(wǎng)絡 做好大學生意外傷害的預防和處理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合作,互相配合。首先,學校相關安全部門應當分工明確,加大對事故多發(fā)時段和多發(fā)地點的檢查力度,特別是對重點關注人群的排查;其次,與學生密切聯(lián)系的輔導員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心理素質、成長狀況以及性格特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同學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最后,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的作用,每名黨員負責一個宿舍,采取黨員聯(lián)系宿舍制度,密切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通力合作,共同建立學生意外傷害多級預防網(wǎng)絡。
4 加強學生心理疏導工作 學生本人是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主體。因此,做好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理工作的一個根本措施就是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以及學會運用應對意外傷害事故的方法,增強學生自身的意外傷害預防能力無疑要比單純依靠外部管理更有成效。“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和引導,是防止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的基礎。”[4]現(xiàn)實的學習生活中,部分高校學生由于各種主觀和客觀原因造成的心理失衡,以及焦慮心理或發(fā)泄心理得不到及時解決,極有可能做出一些具有攻擊性的破壞行為或者自虐自殘的行為,從而造成意外傷害的發(fā)生。因此,學校應當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定期開展一些心理測評,舉辦一些心理健康活動,使大學生自覺掌握調節(jié)的方法,保持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消除某些心理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對于那些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學校應及時發(fā)現(xiàn)并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實施相應的心理干預,從而避免事態(tài)的進一步惡化。
5 完善學生意外傷害保險制度 學生一旦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家長和學校之間往往會因為補償標準問題而產生糾紛,解決這種糾紛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學校通過保險制度來分散風險。西方的一些發(fā)達國家大多實行意外傷害賠償?shù)纳鐣瘉頊p輕本學校的負擔?!叭毡窘^大多數(shù)學校都加入學校健康會,一旦出現(xiàn)學校事故,學?;蚪處熦撚匈r償責任時,即可要求學校健康會支付賠償?!盵5]這些做法值得我國高校借鑒。例如,中國礦業(yè)大學實行學生意外傷害團體保險制度,當學生遇到意外傷害之后,按照規(guī)定程序,凡是符合賠償條件的傷害事件都能夠獲得保險公司的相應賠償,這對于減輕學生及學校的負擔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聲涌.傷害的流行病學界定標準:修改意見[J].疾病控制雜志,2005(1):96.
[2] 余宏明,周炳忠.高校學生傷害事故責任認定及其預防[J].中國公共安全,2006(1):146-150.
[3] 李元芳.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類型及處理原則與預防對策[J].高教論壇,2003(4):151-153.
[4] 卜春梅,王碩.試論高校學生傷害事故[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72-74.
[5] 謝軍.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防范和處理機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版,2010(5):66-68.
[6] 仲春.論高校學生傷害事故校方法律責任制度的完善[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93-96.
[7] 丁彩霞.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學校的法律責任問題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111-113.
[8] 虎業(yè)勤.試論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預防及安全教育的實施[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121-123.
[9] 張芳.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的學校責任分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6):55-57.
[10] 喬玉華.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的學校法律責任[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1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