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晶
文風話風,是一個人思想觀點、修養(yǎng)和精神境界等綜合反映。 所謂“文如其人”“聞言知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目前,正在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致力于黨的作風建設,力戒“四風”,純潔黨風。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文風也是黨的作風”。如何使這一活動取得成效,須以群眾為“鏡”,轉變文風話風,做到言之有用、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情。
言之有用。文風話風問題自古有之,如魏晉時代的“駢體風”、宋代的“浮華風”、清代的“八股風”等。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同志提出“反對黨八股”,就是要旗幟鮮明地改進文風、整頓黨風?!拔倪^飾非”、“嘩眾取寵”、“無病呻吟”、“正確的廢話”、“以文件落實文件”等詞匯,集中反映了當前文風話風“假、大、空”等現(xiàn)實問題。這些筆尖、舌尖上的繁文末節(jié),不僅讓作者頭痛、言者無奈、聽者無語,也禁錮了思想,脫離了群眾,是形式主義、官僚作風的病癥。改進文風話風,就要大力倡導習總書記提出的“短、實、新”標準,做到文以載道、言之有用。短,就是言簡意賅、取舍有道、不講廢話,這是基本要求。實,就是有真情實感,講真話、講實話,這是核心與靈魂。新,就是思有創(chuàng)新,這是文風升華的境界。
言之有物。改進文風話風,涉及知識底蘊、黨性黨風等多方面的問題。時下很多領導干部疏于學習,忙于“接待應酬”,疲于“文山會?!保瑯酚凇懊貢鷶M”,習慣于“電腦搜索”、“復制粘貼”等“二次加工”來做文章,所言“似曾相識”、言之無物,必須以訓練有素的“軟實力”來打造新文風。同時,還需夯實理論基礎,廣泛涉獵科技、經(jīng)濟、金融、法律、哲學、歷史等社會、人文科學,把它作為提升自身修養(yǎng)、駕馭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
言之有理。改進文風話風,調查研究是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湖北時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決策權。只有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才能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文風貼近民風?!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開展調查研究,既要“規(guī)定動作”早作安排,更要“一竿子插到底”,不打招呼,防止“走過場”;既看“盆景式”典型,也看“原始森林”,防止“被調研”;既走田間地頭,也看機關大樓,防止“一邊倒”;既看先進地區(qū)的好經(jīng)驗,也看困難地區(qū)的突出矛盾,以防止“客里空”。因此,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改進話風文風的靈魂。
言而有信。在調查研究中,不能“先入為主”、帶著調子下去。我們既要聽好話,也要聽“諍言”;既要讓群眾講訴求,也要請群眾提意見。這樣,通過調研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提看法不提辦法。針對“原始資料”進行匯總分析,把群眾“原滋原味”的觀點、想法充實到各類材料和講話中去,使自己的文風話風實事求是、內涵豐富、貼近群眾、引領民風,從而徹底根治“下載風”、“拷貝風”等不良之舉。在調研中,我們所“定的調子”、所“拍的板子”,須言必信、行必果,不折不扣加以落實,用實際行動來回應群眾的重大關切,要做到言行一致,取信于民。
言之有情。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改進文風話風當中,各級領導干部要以普通黨員的身份把自己“擺進去”,做“局中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跟群眾講話要通俗易懂,忌“打官腔”;要放低身段,用民間俚語做好政策性解說,在感情得到群眾認可,才能把握好話語權。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執(zhí)行聯(lián)系點工作制度,把駐點村作為“試驗田”,把“蹲點”作為“社會實踐”,定期就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重點工作推進、群眾關心熱點等問題“問計于民”,通過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掌握黨的政策落實情況,了解基層干部群眾所急所盼,為改進文風話風提供源源不斷的“第一手”資料,增強文件、文章、講話的針對性、實效性、操作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改進文風話風劃有“硬杠杠”,要認真貫徹“八項規(guī)定”要求,按照“短、實、新”標準,提倡發(fā)短文、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切實改進文風話風。對頂風而上、屢勸不改者,要給予“壓力”和“懲戒”;對積極踐行、立竿見影者,報以“掌聲”和激勵。
(作者單位:竹山縣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