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諾曹”的創(chuàng)作始末
其實,卡洛·科洛迪只是作家的筆名,他真實的名字叫卡洛·洛倫齊尼,科洛迪是他母親出生地的一個小鎮(zhèn)的名字。
洛倫齊尼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他之前從未涉足過兒童文學,只是辦報,撰寫文學批評、諷刺隨筆和小說,以及從事詞典編纂和舞臺劇的創(chuàng)作。19世紀70年代初,洛倫齊尼背負了沉重的賭債。為了減輕債務危機,他受出版商朋友之邀,嘗試編寫教科書。之所以請洛倫齊尼寫,是因為他曾將幾位法國著名童話作家的作品翻譯成了意大利文。當然,這同時也開啟了洛倫齊尼自己的童話寫作之路。從1875年開始,他便連續(xù)出版了《漫畫》、《眼睛和鼻子》、《快樂的故事》和三部《小手杖漫游意大利》等作品,這些作品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只有《匹諾曹歷險記》成為了經久不衰的名著。
1881年7月,洛倫齊尼開始以科洛迪為筆名,在《兒童日報》上連載一篇名為《一個木偶的故事》的童話,描寫的是老木匠杰佩托把一塊木頭雕刻成了木偶后發(fā)生的神奇故事。其背景設在洛倫齊尼的家鄉(xiāng),結局是小主人公匹諾曹被兩個強盜吊在一棵大橡樹上,后來昏死過去了……科洛迪原想就此結束,停止連載,但他又想到,匹諾曹雖然因貪玩而逃學,因貪心而受騙,可他不過是個天真無邪的孩子,頭腦比較簡單,自制力也較差,這只是很多孩子的通病而已,所以,讓主人公吊死是不符合小讀者的心愿的。而且,一些小讀者們讀了他的故事后,也無法接受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紛紛寄信到報社來。
科洛迪創(chuàng)作《一個木偶的故事》等童話原是為了還債,沒想到讀者會如此喜愛他的作品,他非常高興。后來,他將故事從原來的16章增加到了36章,同時也改變了故事的結局——讓匹諾曹歷經無數艱辛和磨難的考驗,終于從木偶變成一個“聰明伶俐、活生生的小男孩”,書名也改為了《匹諾曹歷險記》,還配了一些精美插圖。
也許連科洛迪自己都沒有想到,一不小心,他竟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偉大的著作。自問世之日起,《匹諾曹歷險記》就成了意大利兒童最喜愛的童話之一。后來,這本暢銷書也被世界各地的兒童和成人傳閱,還先后被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法國和美國等國家改編和翻拍成各種影視作品。隨著不斷改編,《匹諾曹歷險記》這個名字和其中有趣的故事,也漸漸深入到世界人民的心中。
匹諾曹真是“木頭人”?
讓一個小木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這不得不讓人感嘆作者的奇思妙想。究竟科洛迪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何而來呢?一些科學家們對此也非常感興趣。
2005年,美國考古學家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科洛迪的墳墓附近,進行考古發(fā)掘工作時,發(fā)現了一座很奇怪的墓,這座墓的碑上竟然刻著“匹諾曹·桑切斯”的名字??坡宓吓c匹諾曹,一個作家和他名作中主人公的名字居然巧合地出現在了一起,頓時便引起了考古學家們的注意。難道,這個埋在科洛迪旁邊的人就是其作品中主人公的原型?這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神秘故事呢?
結合一些考古發(fā)現和檔案資料,考古學家們發(fā)現,過去確實曾有過匹諾曹這樣一個真實的人,他是1830年桑切斯家生的一個男孩。小匹諾曹雖然是一個健康的孩子,但他的身高僅有130厘米。盡管這樣,在18歲時,他仍然選擇和父親一起去參加意大利的獨立戰(zhàn)爭,只是作為一個士兵,匹諾曹實在太矮小了,于是他便被安排做了一名鼓手。
匹諾曹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人,為什么科洛迪在作品中卻將他塑造成一個木偶人呢?原來,匹諾曹在軍隊里待了15年,在這15年里,他失去了雙手、雙腿和鼻子,返回家鄉(xiāng)時已經成了一個殘廢。之后,在一位魔術師的幫助下,他的兩手、兩腿都裝上了特殊的木頭假肢,鼻子也裝了一個木頭支管。接下來,這位戰(zhàn)時的鼓手便進了當地的一家劇院工作,因為他太矮小,又有木頭四肢,能供觀眾取樂。這樣一來,匹諾曹變得小有名氣了。后來,他去世了,也就埋在了那個墓地。
不久以后,科洛迪回憶起這個叫匹諾曹的可憐人,便寫出了這個童話來。
匹諾曹只是地名?
不過,意大利的科學家卻有不同的研究發(fā)現——
研究人員將童話與歷史地圖進行了對照比較,并翻閱了有關的歷史文獻,結果發(fā)現,《匹諾曹歷險記》所寫的故事背景地,其實就是科洛迪家鄉(xiāng)附近的一個叫圣米尼阿托的小村子。更為有趣的是,這個小村子原來的地名就叫“匹諾曹”,是在1924年才改名為圣米尼阿托的。對于科洛迪而言,他肯定知道這個村子,而且還很熟悉住在那里的人,所以,他便會很自然地用身邊的素材來直接塑造童話中的人物。不僅如此,居住在圣米尼阿托村里的人都叫匹諾曹,或匹諾奇尼,這就能解釋為什么科洛迪在書中這樣寫道:“在杰佩托給他的木偶命名時,他說,‘就叫匹諾曹吧,這個名字會帶來好運的。我認識一家叫匹諾曹的,全家都過得很好……”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fā)現,歷史地圖上有幾個地方和《匹諾曹歷險記》中涉及的背景地極為相似。例如:當時在圣米尼阿托村子里開有一家“白凈旅店”,時至今日,這家旅店依然在那里,只不過變成了“白凈酒吧”。研究人員認為,《匹諾曹歷險記》里提到小木偶、狐貍和貓待了一夜的“紅蝦旅店”的店名應該是受“白凈旅店”的啟發(fā)。因為在《匹諾曹歷險記》中是這樣敘述的:“狐貍和貓騙木偶說,‘大家在紅蝦旅店歇幾個小時,半夜再走,明天天亮,就到神奇的土地了?!倍吧衿娴耐恋亍边@個地名,也來源于歷史地圖上一個叫“神奇之源”的地名。有趣的是,甚至連狐貍和貓也可以在這份歷史地圖上找到出處,因為圖上有一處標的是“狐貍泉”的名稱,還有兩座叫“貓”的房子。
可見,一部經典的著作,并非只是隨意離開現實,天馬行空地胡亂編造一氣,一定會有來自生活的靈感。真是應了那句話,“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碑斎涣?,不管匹諾曹的原型是什么,這部著作所傳遞的正能量,會讓我們的孩子深受啟發(f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