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九龍坡區(qū)委組織部
字幕:什么時候種下,我就什么時候發(fā)芽!
字幕:重慶·九龍坡·黃桷坪
這是一座嬗變中的半島。
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老與現(xiàn)代并存,粗獷與時尚交融,剛柔動靜之間演繹著滄桑變幻的夢幻色彩。這獨有的神韻源自這里遍布各地的黃桷樹,不畏貧瘠、頑強生長,遒勁的根脈滿布時間的創(chuàng)痕和生長的能量。
這塊土地孕育了黃桷坪文化的魂,解碼這生生不息的能量。我們在活躍的一群人身上找到了答案,這群人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黃桷義工。
黃桷義工是黃桷坪街道黨工委在基層組織建設年探索打造的一項群眾工程。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群眾工作的基本路線。但是黃桷坪街道近十萬的人口容量中,僅靠街道黨組織是遠遠不夠的。如何突破現(xiàn)有管理服務模式,如何整合轄區(qū)資源,如何發(fā)動人民群眾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同發(fā)展,黃桷坪街道獨辟蹊徑,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他們突破傳統(tǒng)“單位黨建”的縱向管理模式,將隸屬不同系統(tǒng)、掌握不同資源、比較松散的黨組織聯(lián)系成為緊密型的黨建共同體,建立具有黃桷坪特色的三級組織架構,從而形成全覆蓋、廣吸納、動態(tài)開放的基層黨組織體系。黃桷義工就組建在各黨支部之下,是最基本的力量。
字幕:黃桷坪地區(qū)大黨委—社區(qū)黨委—黨支部
屈大芳是“愛心呼喚”服務義工的典型代表,也是一名社區(qū)普通居民,她主動參與社區(qū)開展的“尊老、助老”活動,服務時間長達四年。
同期 余云芳(90歲孤寡老人):感謝大芳啊,屈大芳就像我的親生女兒啊,沒有她,我真的活不下去。
在四年中,屈大芳不計報酬地幫助90歲孤老余云芳老人。為了讓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顧,她從來不敢出遠門,平日里幫老人做可口的飯菜、打掃房屋、擦洗身子、陪老人聊天。老人家的水管、電燈泡壞了,保險絲斷了,老人夜間發(fā)病了……只要“愛心呼喚器”一響,不管大事小情,屈大芳都會立即前去幫助。
同期 屈大芳(56歲黃桷義工):能夠當上黃桷義工,我感到特別光榮。我覺得能夠幫助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緊貼黨員群眾需求,黃桷坪黨工委結合黨員職業(yè)、身份、興趣、特長等特征,建立了“紅風箏”“愛心呼喚”“賀大姐在線”“愛心網(wǎng)絡”“愛心家政”等21個功能型、服務型特色黨支部,把轄區(qū)廣大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社區(qū)干部以及義工志愿者組織起來,構筑網(wǎng)格服務的組織體系。屈大芳所在的就是“愛心呼喚”服務義工隊伍。
在這里還有一位義工的名字特別響亮。
賀明鳳,一位最基層的社區(qū)書記,一位街坊鄰里最貼心的大姐。六年前,她率先創(chuàng)辦了“賀大姐聊天室”,專門傾聽幸福小巷的聲音,調解鄰里的煩心事。她用自己的真心、誠心和耐心,一心一意為群眾服務,先后接待群眾1200余人次,化解鄰里糾紛800余起。六年沐風櫛雨,六年春華秋實,“賀大姐”三個字已經(jīng)在群眾中樹立了最為溫情的形象。六年后,基層組織建設年的春風拂動,“賀大姐”網(wǎng)絡服務的效應次第綻放,她又先后開設了“賀大姐在線”服務微博和“賀大姐”QQ服務群,組建了“賀大姐在線”黨支部。貼心服務全天候,真誠溝通零距離。如今,“賀大姐”三個字在黃桷義工中已經(jīng)成為品質的代名詞。
同期 賀明鳳(黃桷義工、社區(qū)書記):我們這里的居民都愛黃桷樹,不論多苦多累,只要看見黃桷樹,我們就感覺親切輕松。所以,黃桷義工從誕生之日起,就特別受居民群眾的歡迎。
目前,街道黨工委共計劃設置了8個社區(qū)網(wǎng)格、74個基礎網(wǎng)格、222個單元模塊。通過發(fā)動招募1800余名黃桷義工,組建“1+1+1”網(wǎng)格服務隊伍,廣泛開展愛心服務,使萬余名群眾從中受益。在這個地區(qū),“有困難找黃桷義工,有時間當黃桷義工”已蔚然成風。
字幕:一個網(wǎng)格化服務黨支部、一個工作組、一個特色義工服務團隊
在他們中間,我們還先后走訪了貼心照料“空巢老人”的張清祿、自費創(chuàng)建再就業(yè)服務站的龔仕平、不懼高齡愛心義教的張新榮、成功引導自卑學生走出心理困境的年輕人吳翰,還有陶镕、何翠蘭等。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樁樁感人的故事,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折射出文明的演進,構筑著精神的高地,吟唱著和諧的旋律。這正是黃桷坪街道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聯(lián)系和服務群眾的縮影。
為了進一步深化聯(lián)系服務舉措,黃桷坪街道正在籌建 “與愛零距”黨群服務中心,通過“一平臺+五窗口”服務體系,實施零距離幫扶。
字幕:數(shù)字化管理平臺、法律服務窗口、職介服務窗口、教育培訓窗口、農(nóng)民工服務窗口和義工志愿服務窗口
字幕:零距離宣講、零距離接訪、零距離幫扶、零距離辦理、零距離答復、零距離監(jiān)督
黃桷義工成功的實踐探索,讓愛儲蓄,讓愛流動,與愛零距。
放眼今天的黃桷坪,隨處可見的是黃桷樹以及如同黃桷樹般根向大地、枝葉繁茂的黃桷義工。
什么時候栽培就什么時候發(fā)芽。黃桷樹獨有的生長軌跡賦予了黃桷義工平凡但卻堅韌的品質,而這品質呈現(xiàn)出來的是盎然生機和蓬勃活力。在烈日下灑下清涼,在風雨中提供庇護,在四季里孕育生命呼吸的氧氣。
字幕:黃桷義工·讓愛回家
(該片獲2013年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三等獎、重慶市第六屆黨員教育教學課件暨“身邊好干部”微視頻觀摩評比二等獎)
總監(jiān)制:李學建
總策劃:程彪
編導:楊彬
撰稿:任興文、潘威
攝像:任興文
剪輯: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