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is Business,這誰都會說,NBA本質(zhì)上是一個商業(yè)聯(lián)盟,這也不是什么秘密,每個球迷都可以講得頭頭是道。對于任何一筆交易、簽約、特赦、裁員,所有人都會嘆一句,“都是生意!”
但為什么到了勒布朗·詹姆斯,當他打著“回家”的旗號、以暖男形象重返騎士的時候,會有那么多人45度仰面看天,眼角有淚水劃過?這就不是“生意”么?
勒布朗從小就遭遇嚴重過度化的商業(yè)包裝,當你審視勒布朗時,很難看清他的真實面目。即便他的幾乎每一個細節(jié)都被曝光在大眾面前,他仍然是神秘的。就像你根本搞不懂,他跟德韋恩·韋德更加親密,還是跟THE CHOSEN TWO的安德森·瓦萊喬更加親密;就像你根本猜不到他究竟會先拿到 7個總冠軍,還是7個總亞軍。
所以,撕開商業(yè)包裝的外衣,勒布朗這一場的“回家”大戲,只不過是又一次趨利避害的本能行為而已。在NBA的生意規(guī)則之下,他的團隊經(jīng)過再三衡量后,做出了一個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在熱火,勒布朗已經(jīng)很難取得更大的突破,即便再次奪冠,也沒有任何顛覆性意義。而回歸騎士,一方面抹掉四年前的污點、樹立起游子歸家的暖男形象。另一方面便于未來追逐最大化的經(jīng)濟收益,標準的名利雙收。而且,如果他真的能為克利夫蘭帶來總冠軍,那更是歷史級的成就。
至于騎士張開雙臂擁抱回家的孩子……我得說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回家的孩子,而是一個懷里揣著好幾億美刀的孩子,這樣的孩子給你,你也抱。勒布朗這次歸隊,帶給騎士的直接回報超過1.2億美元。與此同時,騎士市值也超過了10億美元,達到此前的兩倍。所以,大家不過是互相利用罷了。
你是不是想用郭冬臨的語氣對我說,“你心里能不能陽光點!”
好,我們單純一點,避開其中摻雜的商業(yè)元素,只談大家喜聞樂見的感情——
韋德與勒布朗這一對好兄弟一起品嘗過太多的勝利和喜悅,但在2014年夏天,拖著殘破膝蓋的韋德再也不能像一名霸道總裁那樣,給勒布朗任何承諾。他的內(nèi)心里無比希望勒布朗能夠拍著他的肩膀,說一聲“輸球一起扛”。而這時候,他從自己的兄弟口中聽到這樣一句話:
“把球給我,我要回家?!薄墩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