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在比利時,“鮑勃”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并且是個實實在在的大“好人”。
此前的幾十年間,比利時每年因酒后駕駛發(fā)生的交通死亡人數(shù),在全球排名一直名列前茅。盡管政府對駕駛員酒后駕駛有著嚴格的處罰措施:駕駛員血液酒精濃度在每升0.5克以上的,罰款6000~60000比郎,關(guān)押15天至6個月,并吊銷駕駛執(zhí)照5年。但酒駕者仍不見減少,因此而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也依然居高不下。
于是,一個名為“比利時道路安全研究所”的非營利機構(gòu),在全國范圍內(nèi)發(fā)起了代號為“好人鮑勃”的指定駕駛活動,具體內(nèi)容為:凡是親朋好友聚會飲酒時,須指定其中一名有駕駛資格的人充當“鮑勃”,這個人在整個聚會活動期間要做到絕對的滴酒不沾,聚會結(jié)束后,要將喝酒的朋友一一安全送回家中。因為被指定為“鮑勃”的這個人,必須為了他人的安全而犧牲自己開懷暢飲的機會,所以,他被稱為“好人鮑勃”。
這一公益性質(zhì)的活動,得到了比利時全體國民的極力擁護。一時間,無論是在飯店里還是在家庭聚會中,爭當“好人鮑勃”成為了一種時尚。“鮑勃”也因此成為比利時治理“馬路殺手”的秘密武器。
隨著“好人鮑勃”的橫空出世,酒后駕駛者呈現(xiàn)出了大幅度減少的趨勢,除個別駕駛員還會偷偷自飲外,凡兩人以上朋友間的聚會中,酒駕的現(xiàn)象幾乎絕跡。
但交通管理部門并未因此而放松對駕駛員的監(jiān)督和檢查,路上經(jīng)常有執(zhí)勤警察對過往的車輛進行檢查,警察會要求被攔下車輛的駕駛員對著一個巴掌大小儀器的吹管吹氣,如果確實不是酒駕,警察便會露出燦爛的笑容,送上一句祝福:“一路平安,鮑勃。”
“好人鮑勃”的形象在比利時已經(jīng)越來越深入人心。如今,5歲以上的比利時人中,95%的人都認識“鮑勃”,而且半數(shù)以上的司機表示自己至少當過一次“鮑勃”。不僅如此,“好人鮑勃”的形象也延伸到了整個歐洲。在歐盟委員會的推動下,“鮑勃”已成為一個宣傳開車不喝酒公益活動的知名品牌,爭做“好人鮑勃”的活動,如今遍及歐盟。
“比利時道路安全研究所”還開發(fā)了以“鮑勃”命名的酒后駕車模擬系統(tǒng)宣傳車,在全國巡回免費讓公眾和駕駛員體驗酒后駕車的危險性,從親身體驗上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酒駕危害的認識。
不僅如此,比利時警方每年還要開展多次打擊酒后駕駛的集中整治行動,每次的代號都無一例外地被冠以“鮑勃”。
埃利奧·迪呂波曾在競選比利時首相時,提出的口號之一就是“學習好人鮑勃”,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選民們尋求安全的心理。勝選后,迪呂波在接受媒體采訪談到“鮑勃”時說:“因為有了無數(shù)個‘鮑勃,才使比利時的交通事故率不斷創(chuàng)歷史新低。國民能過上現(xiàn)在這樣幸??鞓返纳睿c‘好人鮑勃的出現(xiàn)密不可分?!彼?,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的心,某些看似難以破解的問題,也能找到合理、有效的應(yīng)對辦法,“好人鮑勃”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