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頻 捷
(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96)
晉城市中等專業(yè)學校圖文信息綜合樓整合設計
顧 頻 捷
(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96)
以山西省晉城市中等專業(yè)學校圖文信息中心為例,通過對建筑功能和校園空間的理性分析,探討解析了職業(yè)技術學校綜合樓建筑空間的整合設計策略,以充分表達院校特有的氣質,給校園增添具有時代感的文化信息。
綜合樓,功能,整合,空間
本項目為山西省晉城市中等專業(yè)學校圖文信息中心,是在2012年該校整體校園規(guī)劃中標方案基礎上深化設計而來。建筑位于新校區(qū)核心位置,四面環(huán)以生態(tài)景觀,總建筑面積約23 300 m2,主體高度50.40 m,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山西省晉城市中等專業(yè)學校新校區(qū)位于晉城市主城區(qū)東北側的金村區(qū)教育科研和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基地內,規(guī)劃金村大道以東,規(guī)劃丹川路以西,規(guī)劃青山街以南,規(guī)劃學苑街以北,距離晉城市區(qū)約7 km,交通便利。
晉城市中等專業(yè)學校新校區(qū)圖文信息中心位于新校區(qū)禮儀軸線終點(見圖1),建筑西側正對校園主入口及禮儀主廣場,南部為三期教學樓,北部為景觀綠核,東部為學生宿舍區(qū)?;啬媳遍L約50 m,東西長約160 m,與南側地面落差約4.6 m。
3.1 “適度整合”的設計思路
“校園規(guī)劃是多目標優(yōu)化和多重價值整合規(guī)劃,要滿足校園作為教學、科研、師生生活和城市生態(tài)建設等要求”[1]。晉城中專新校區(qū)總體規(guī)劃以“一軸一核,兩環(huán)四區(qū)”的整體非勻質空間布局來實現這一目標,師法造園,適度節(jié)約用地、改善環(huán)境。在建筑單體設計中,體現為整合部分體量較小的功能用房于一體,形成校園為主體標志性建筑,強調學校入口處軸線關系;同時緩解校區(qū)可建設用地緊張的局面,創(chuàng)造條件形成核心生態(tài)景觀,塑造校園的特色空間。晉城中專的招生規(guī)模學生人數為7 600人,根據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設置標準》(教職成[2010]12號)文件精神,測算校區(qū)內行政、圖書館及各系科實驗組團建筑面積基本在1 000 m2~6 000 m2左右(見表1)。若按照傳統(tǒng)強調功能獨立的校園布局模式,各功能用房勢必結構松散,占地較大,增加建筑成本,無法滿足節(jié)約用地及建筑經濟性指標的要求。因此,結合現狀確立整合功能相互干擾較小的行政、圖書、校史、電子信息系科等多組團于一體的設計思路是正確合理的。
表1 晉城市中等專業(yè)學校部分功能用房一覽表 m2
3.2 “綜合分區(qū)”的組織模式
各類校園“教學綜合體集多種功能于一身,各功能主體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需要一定的交往和便捷的聯(lián)系,在設計中,需處理好各個功能之間的關系。多種功能的組合或集中,或分散,在基地條件、工程造價等因素的制約下,其功能空間布局呈現出豐富的多樣性”[2]。校園綜合體多選用水平分區(qū)、豎向分區(qū)和綜合立體分區(qū)三種功能組合方式。
水平分區(qū)即以水平方向來劃分各個功能模塊,再通過水平向的走廊、平臺等交通空間聯(lián)系各組團,其優(yōu)點是布局靈活,干擾較小,但往往占地較大;垂直分區(qū)一般在多層或高層建筑中使用,各功能模塊沒有獨立體量,而是以樓層為基本單位劃分,通過樓梯、電梯等垂直交通來組織為建筑整體,人流集散的可達性為這種組織方式的主導因素,同時對各個功能模塊的基本使用模式也有較高的相似要求;綜合立體分區(qū)方式則是綜合運用水平及豎向兩種組織方式來組織多種功能。該種方式兼具兩者優(yōu)點。
本項目在結合地形條件、規(guī)劃要求及業(yè)主意愿等多種因素下,最終采取了綜合立體分區(qū)的功能組織模式。
設計統(tǒng)一考慮校園軸線關系,結合南高北低的基地地形。本方案把建筑主要出入口設置在建筑西側,面向學校主廣場布置大臺階,便于師生人流由校園禮儀廣場直接進入圖書館;建筑底層向北設置行政辦公用房入口,人流可經過北側電梯廳直接進入學校信息中心及行政用房。東側裙房部分在南北向分別設置供學生使用的教學用房出入口。底層大臺階下設置供書籍及后勤人員出入的輔助出入口,2層南側設置與南側高地直接銜接的圖書館次要出入口;地下車庫坡道則利用基地北側地形高差,從北部的地勢較低處直接出地面與校園干道相連。
本建筑為高層綜合樓,地下1層,地上12層;由西側的12層塔樓及東側的裙房組成。內部功能主要包含圖書館、行政用房、信息中心、電子信息專業(yè)實驗實訓用房等功能。建筑功能依據位置和樓層采取水平及豎向垂直組合劃分,減少各功能區(qū)域間相互干擾的原則,把人流密集的圖書館、信息系教學用房設置在建筑下部、人流較少的行政用房設置在上部。方案具體分布如下:建筑地下層為車庫(戰(zhàn)時為人防設施)及相關設備用房;西側塔樓部分底層為學校圖書館閉架書庫用房,2層,3層為圖書館大廳、學校陳列室以及貴賓接待室等用房,塔樓4層~6層為圖書館閱覽室,7層為學校的信息中心技術用房,8層為信息系教師辦公用房;9層~12層為學校的行政辦公用房;建筑東側裙房部分靠近教學樓及學生宿舍,布置電子信息系實訓教學用房。
圖文信息中心位于教學區(qū)的核心位置,其造型設計的出發(fā)點是采用立面基本對稱的點式高層構建一個高聳的主體體量,以統(tǒng)領整個校園的建筑群。建筑西立面作為建筑的主立面,正對校區(qū)的主入口及禮儀廣場,塔樓的造型手法借用古典的三段式比例關系,使整個建筑體現出校區(qū)標志性建筑莊嚴、典雅的氣質;同時建筑融合現代元素的細部處理方式,兼顧校園空間的輕松與活力。多層教學裙房延續(xù)高層建筑的立面處理手法,強調節(jié)奏與韻律感,與塔樓有著良好的呼應關系(見圖2)。
圖文信息中心外立面主要采用米黃色干掛花崗巖作為建筑主要飾面,配合局部深灰色的金屬格柵及淺色玻璃,營造統(tǒng)一的質感使整個建筑渾然一體、大氣簡約;西立面主入口寬大的2層入口臺階及出挑的深色金屬雨棚,加強了該樓作為校園主入口對景的標志性效果。
作為新校區(qū)標志性主體建筑,晉城市中等專業(yè)學校圖文信息中心的設計工作受到業(yè)主及規(guī)劃主管部門等多方面的重視及關注。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方案及施工圖設計與審查工作,進入施工準備階段。未來,結合建設方及施工單位的積極配合,該建筑必將充分表達晉城市中專特有的技術院校氣質,同時給校園增添具有時代感的文化氣息。
[1] 吳正旺.大學校園規(guī)劃建設的高密度趨勢[J].新建筑,2009(7):33-34.
[2] 任有才,武頌東.淺談高等教育學校綜合樓體設計[J].中外建筑,2008(2):70-71.
Integrity design of graphic information building of Jincheng secondary profession school
GU Pin-jie
(SoutheastUniversityBuildingDesignInstituteCo.,Ltd,Nanjing210096,China)
Taking the graphic information center of Jincheng secondary profession school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its architectural functions and campus space, explores integrity design strategies of comprehensive building space of vocational school, with a view to express its special quality and express its cultural information with times sense.
comprehensive building, functions, integrity, space
1009-6825(2014)30-0034-02
2014-08-09
顧頻捷(1978- ),男,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國家注冊城市規(guī)劃師
TU24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