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冬艷
摘要:語文教學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無以倫比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yǎng)、情操陶冶于一體,采取理論灌輸、耐心疏導、情感感染、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又受到情與理的潛移默化,從而陶冶情操、凈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塑造;健康人格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083-01語文教學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無以倫比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yǎng)、情操陶冶于一體,采取理論灌輸、耐心疏導、情感感染、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又受到情與理的潛移默化,從而陶冶情操、凈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體途徑有三:
1.文以載道,在審美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說通過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曉之以理",那么通過審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動之以情"。審美陶冶作用于語文認識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個性心理特征,即我們常說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教師宜通過表情泛讀或指導朗讀、生動描述或指導創(chuàng)造性復述、指導課本劇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藝術(shù)性的教學語言開啟學生形象思維,激發(fā)情感,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體會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樂等豐富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批文入情"法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認同并運用于教學實踐。我在上《背影》一課,首先動情的講起了自己的父親,學生聽得入神感動,然后紛紛講起了自己的父親如何關(guān)懷、培養(yǎng)自己成長,全班沉浸在濃重的情感氛圍中??磿r機成熟,水到渠成地進入了新課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yīng)該改變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大膽地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他們才有探索的樂趣。只有樂在其中,他們才能體驗美,發(fā)掘美,從而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一些優(yōu)美的詩歌和散文,更加要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體會和感受。因為有些東西,如作品暗示出來的意境,確實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或者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比如,在《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xiàn)故都秋天的"清靜、悠閑"特點的片段,結(jié)果答案是多姿多彩的。落蕊、蟬聲、秋草、秋雨自然是很多學生的選擇,但都市閑人的那根煙管、半熟的棗子也被納入了選擇之中。當被問到為什么選擇煙管時,該學生說,在他小時候,他父親整天都忙,就是拿著長長的煙管的時候最悠閑,所以他很有共鳴。我們硬要塞給他一個標準答案,不是大煞風景嗎?所以,我們要給學生一個自由天地。相信經(jīng)過長期的美的體驗,學生的心靈一定會受到美的熏陶。
2.在寫作教學中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作為教師,應(yīng)珍視在學生作文中反映出來的可貴的真實感情、真實心靈。因為這種真實的感情和心靈一旦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那是對我們教師極大的信賴。作為語文老師應(yīng)該關(guān)注學生心理的成長、情感的豐潤、意志的堅定和人格的完善。魯迅先生告訴我們,寫作"固然要有精煉的技巧,但更需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在作文教學中也可以直接提供一些關(guān)于人格題材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對人格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正面思考?,F(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寫就非常注重人文性。課文《丑小鴨》描寫了丑小鴨對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經(jīng)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之后丑小鴨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的故事;《木蘭詩》蘊涵了花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對學生的健康人格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學生只有在欣賞中才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萌發(fā)熱愛大自然之情,激發(fā)作文之趣。其三, 如果說通過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曉之以理",那么通過心靈溝通來塑造健康人格則主要是"動之以情"。
例如,我在教學初二時,在一次作文課上,要求學生給父母寫一封信。在課上我飽含深情地講述了我和我女兒之間的故事,回憶了女兒小時侯的趣事,也講述了女兒成長之時,我們父女之間的"熱吵冷戰(zhàn)",又說到我現(xiàn)在對女兒的無限牽掛,但今天女兒已去重慶市區(qū)上大學了。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最后,我便拿出女兒上大學之后給我的一封信,信中講述的是一個長大的女兒對父親的理解和思念之情。同學們沉浸在我們父女之間的深情當中,不少同學還悄悄拭淚。我就這樣鼓勵學生在信中與自己的親人交流,已經(jīng)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不僅啟發(fā)了學生的思路,更深入觸及到學生心靈深處。同學們普遍都能寫出父母關(guān)愛自己的真實的事例來,流露了要以優(yōu)異成績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情。
3.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使其樹立遠大的人生觀
未來社會是競爭的社會。競爭是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文明進步的動力,競爭是殘酷的,遭受困難和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但目前在校的初中學生,獨生子女的比例較多,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在大人的呵護下成長,意志薄弱。在生活上,學習稍有不順心,就灰心喪氣,怨天尤人,缺乏抗挫折的能力。這在將來很不利于他們在激勵競爭的社會中發(fā)展。優(yōu)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健康肌體,使人喪失成功的上進心;而艱苦的環(huán)境,坎坷的道路,卻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美國劇作家帕特里克說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說明逆境的優(yōu)越性。
為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通過作品的背景和課文豐富的內(nèi)涵,對學生進行抗挫折的教育。教學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課時,我讓學生了解舜等六位古代偉人雖出身卑微貧賤,但經(jīng)受了艱苦的磨練之后,卻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深刻體會成才的艱苦磨練之說,即"故天將降大任于上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身,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從而明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這一篇挫折教育的絕好教材,讓學生學而有得,認識到古人成材尚且如此,而在今天,我們擁有良好的環(huán)境和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更應(yīng)該克服遇到的挫折和困難,立志成材。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僅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傳授,更要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借助現(xiàn)行語文教材豐富的知識資源,在教學教程中要充分借助一幅幅動人的語言圖畫,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激勵學生和熏陶學生,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家愛周圍的人以及積極上進的真摯感情,明確人生職責,達到對學生健康人格教育的目的,讓健康而理性的光輝映射每一位學生情感的天空,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健康人格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