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 芳圖片說明:中國是否走在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上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力度不斷加大,經濟改革持續(xù)深化,民主、法制、社會福利等領域的改革也在同步進行。環(huán)球輿情調查中心連續(xù)第5年針對全國主要城市普通民眾的“中國國家發(fā)展民眾預期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者認為“中國現(xiàn)在走在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上”,顯示國人對中國的長期發(fā)展有信心。本次調查范圍為北京、深圳、西安、沈陽、烏魯木齊、廈門、保定、蕪湖等具有代表性的一、二、三線共計15個城市。調查截至8月1日15時30分,共回收有效問卷2218份。中國目前是什么樣的國家?81.7%受訪者選擇了中國依然是“發(fā)展中國家”,創(chuàng)下此項調查5年來的最高值。只有5.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發(fā)達國家”。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4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這說明公眾對國家和國情的看法,對自身建設和追求的基本認識都趨向客觀。對于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82.9%受訪者認為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較大,其中21.1%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全球范圍內有影響力的超級大國”。中國能否實現(xiàn)和平崛起,成為世界強國呢?對此,59.5%受訪者持積極樂觀態(tài)度。其中,9.4%的受訪者表示“中國已是世界強國”,50.1%的受訪者認為“肯定能”,30.1%的受訪者認為“也許能”。調查還顯示,79.6%受訪者認為中國現(xiàn)在走在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上。52.6%的受訪者表示中國“肯定能”排除西方國家干擾,繼續(xù)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逾七成受訪者對未來5年中國的法制化進程有信心,超過六成受訪者對未來5年中國的民主進程有信心,預期會有“非常大倒退”的受訪者僅有1.0%。雖然認識到中國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但仍看好中國的未來。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對《環(huán)球時報》說,這說明國人對中國的長期發(fā)展是有信心的。雖然對具體前景不太確定,但是中國民間社會的活力已經被釋放出來。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我們不比別人更好,但具有很大潛力。但是對于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68.0%的受訪者擔心未來5年會受到威脅,其中13.0%認為“會受到很大威脅”。與此同時,46.4%受訪者對中國軍力保障國家不受強國入侵持肯定態(tài)度。張頤武說,當前讓中國人感到領土和主權受到的威脅,一是來源于大國關系,主要是和美國的關系;二是來源于周邊國家,包括和日本、菲律賓等國家的關系。這兩條又是互動的。中國崛起進入深水區(qū)。張希賢表示,恐怕在未來二三十年內,這個問題都會嚴峻地擺在中國面前。關于“中國現(xiàn)在的經濟發(fā)展速度太快”的觀點,只有38.8%受訪者表示“認同”,這一比例為近4年來最低值。55.9%的受訪者“不認同”,高于過去3年。對此,張頤武分析說,過去幾年經濟發(fā)展過快,暴露了很多問題。但在經濟發(fā)展慢下來之后,公眾意識到,一些內部和外部的問題都無法解決。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公眾對保持一定的經濟發(fā)展速度,期望越來越強烈。與前3年調查結果相比,受訪者對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測更為樂觀。認為未來5年中國經濟總體增長速度會“逐年上升”的受訪者達46.4%。將民眾對中國社會各方面發(fā)展信心的調查結果轉化為5分制得出結果,未來5年,綜合考慮中國發(fā)展的宏觀與微觀領域,民眾信心最足的領域是反腐?。?.01分),信心最弱的領域是縮小社會貧富差距(2.64分)。張希賢說,調查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反腐深入人心,而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的確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面臨的最為艱巨的任務。雖然對很多問題有不同看法,但在回答“您熱愛中國嗎”時,高達96.8%的受訪者表示肯定。89.0%的人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94.5%認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