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娜
摘要:合唱指揮集多項重任于一身,既是組織者也是指導者,既擔任導演的角色,又是表演中的主角。合唱指揮除必須具備指揮的基本技能外,還要善于調動每位合唱隊員的積極性和挖掘演員們最大的潛質,在作品的處理和表現(xiàn)上必須別開生面,追求音樂表現(xiàn)的最高意境。本文以《合唱指揮藝術處理則》為題,揭示合唱獨特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合唱指揮 藝術處理 起拍收拍 音響平衡 層次設計
“合唱作品必須通過音響來完成它的全過程。 而音響則是由合唱團的群體演唱來共同制造” 。①合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演唱形式,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又是一種群眾性、普及性的大眾化藝術。在合唱表演過程中,合唱指揮集多項重任于一身,既是組織者也是指導者,既擔任導演的角色,又是表演中的主角。作為一位合唱指揮,僅掌握一定的音樂專業(yè)知識和指揮基本技能,是遠為不夠的。指揮要善于調動每個合唱隊員的積極性,挖掘演員們最大的音樂潛質,在作品的藝術處理上別開生面,以達到音樂表現(xiàn)的最高意境。本文以《合唱指揮藝術處理原則》為題, 從以下四個方面揭示合唱獨特的藝術魅力,感受合唱藝術的和諧美。
一、起拍收拍藝術
起拍 指揮的藝術首先從起拍和預備拍的藝術開始,預備拍給演員提示速度、力度及情感。無論作品是熱情奔放,抑或抒情優(yōu)美,是威武雄壯,抑或深情細膩,當它發(fā)出聲音的一剎那,最能抓住和影響聽眾的情緒 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明朝謝棒《四涅詩話》中說“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彼鲝堥_頭必需有氣勢,結尾必須有余韻。我們不能給開頭和結尾規(guī)定程式化的格式,應根據(jù)合唱曲的內容靈活運用。
指揮在起拍時通常有以下幾方面的處理方式:準確的速度,是慢還是快,還是中速;鮮明的力度,是弱,還是不弱不強;豐富的表情,是優(yōu)美抒情還是堅強有力。起拍的預備動作是一個虛拍。這個虛拍是音樂開始前一拍的圖示,也是精確地給演員開始演唱的重要呼吸提示,使演員們統(tǒng)一吸氣-張口-演唱。
收拍 收拍是作品表演成功與完美的關鍵。處理好樂句的結尾其妙在音雖止而意無盡。指揮應用手勢鮮明地交代清楚,給音樂以完美的結束感。引導聽賞者進入一個時空無限的境界,使人感到余韻雋永。
收拍大致分急收和慢收兩類:急收,一首氣勢雄偉的樂曲,往往在最強勁的高潮處,突然以千鈞之力一下子收住,如王維“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何等的氣魄!這種瞬間戛然而止的結束,斬釘截鐵,具有震撼力,令人振奮。慢收,有如迂緩潺潺的溪流,在一個曲幽之處,悄然隱去,使人神思悠遠,唐朝詩人錢起《湘靈鼓瑟》有一名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寫湘靈鼓瑟,曲終了,人也不見了,欲待尋覓,卻只剩下江上山峰一片翠青。余音雖裊裊,伊人卻杳無蹤影。指揮能做到這種收拍,能使人感到余韻無窮。
二、音響平衡藝術
合唱的音響平衡問題,是合唱指揮藝術處理的重要課題,涉及音樂形象、主題性格、主題展開等方面的準確表現(xiàn)與實施。 要求指揮對合唱音區(qū)、音色、聲部主次關系中及各聲部力度比例的正確把握,保證總體音響獲得良好的協(xié)調,以達到理想的音響層次。 關于 音響平衡藝術,本文從主旋律及其背景音量的平衡、主旋律在音色音區(qū)上的突出及領唱與合唱聲部背景的平衡三方面進行闡釋:
(一)主旋律及其背景音量的平衡
主旋律對塑造音樂形象起關鍵性作用,所以在安排音響比例時,應將 主旋律從音色、力度上突出于其它各織體要素之上。隨著力度的動態(tài)變化還需隨時調整主旋律聲部與背景聲部之間的音響比例關系,與此同時還要對背景聲部內部的平衡作細致的微調,最終達到主旋律與和聲背景的平衡。
(二)主旋律在音色音區(qū)上的突出
首先談音色,務必使合唱織體中所有組成要素在音色上盡可能地融合,使之無論在任何力度條件下,各音區(qū)的音響都能達到相對的協(xié)調,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合唱音響豐潤的表現(xiàn)力。
其次談音區(qū),通常,主旋律在外聲部較易得到突出,在內聲部則需要適當強調。當主旋律處于內聲部時一般要注意其它聲部在音色、音區(qū)、力度三方面為其讓路。
(三)領唱與合唱聲部背景的平衡
合唱織體中各要素之間在音量上的比例關系及權重依次是主旋律 、對位聲部 、 副旋律 、低聲部 及內聲部,處理好領唱聲部與合唱背景聲部的平衡關系時要注意合唱背景在音響、音色、音區(qū)上的特征和作用,不可喧賓奪主。在處理音響平衡時,一定要找出影響音響平衡的關鍵聲部所在。
(四)層次設計藝術
合唱層次設計藝術也是合唱指揮藝術處理的重要課題之一,合唱作品在表演與處理上,必須做到層次分明,有起有伏,這取決于指揮藝術修養(yǎng)的高低以及相應藝術手段的運用。首先要求做好層次上的設計布局,然后在排練過程中努力實施。本文從曲式層次設計、旋律層次設計及織體層次設計三方面進行闡釋:
(1)曲式層次設計
“曲式是音樂的邏輯結構;音樂作品賴以寫成的形式規(guī)范。曲式學既給作曲學習者提供前人所積累的經(jīng)驗作為規(guī)范,也給音樂表演者(包括各種樂器演奏者、歌唱者、指揮者和音樂研究者)提供音樂作品分析的能力,以加強對作品的理解。”②合唱作品在曲式結構止既有總體層次,又有局部的層次,甚至細至在一個樂句、一個動機中,也有其層次上的特點。指揮在排練時,首先應抓住作品的整體層次,隨著排練過程的深入,再逐步抓住各細節(jié)中的層次,最后做到整體層次上章法分明,局部層次上細致入微,這樣才能深刻地揭示音樂作品的內容。對一部作品的曲式研究,通常分三個步驟:首先分析各基本段式的結構,然后分析各段式之間的關系,最后確定整個作品的曲式。
(2)旋律層次設計
各音按一定的邏輯關系互相連續(xù)的單音進行。它有三個基本的構成要素,即音高、節(jié)奏和調式。旋律由各種音高的音作各種疏密不同的節(jié)奏,組成具有豐富表現(xiàn)力的旋律線,聲樂曲和器樂曲的旋律各有特征。合唱屬于聲樂曲, 旋律要符合語言的規(guī)律,旋律常受歌詞的影響和制約。例如,要考慮語言的聲調、歌詞情緒所引起的輕重緩急等等,并要求把重要的詞語放在小節(jié)的強拍處。作品在演唱時,必須做到抑揚頓挫鮮明有度,跌宕起伏恰到好處。
(3)織體層次設計
“音樂作品中各音縱向結合(見和弦)和橫向進行(旋律線)的結構形式。一般有兩種明顯不同的類型,即主調音樂的織體和復調音樂的體”③ 主調音樂織體建立在和聲進行的基礎上,旋律和 伴奏在節(jié)奏上或者不相一致而互相依存或者互相一致。獨奏曲或獨唱曲)復調音樂織體則各聲部獨立進行,或作模仿例如,賦格曲,卡農曲,或作對比,但在縱向 上仍存在著和聲關系。
(五)合唱訓練藝術
什么是良好的歌唱?如何通過訓練達到良好的歌唱要求?歌唱是由氣、聲、字、腔、情幾個部分組成的,前四者是手段, 最后達到表現(xiàn)情的目的。 合唱訓練必須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重視聲部間的和諧以及音色的調配。
(1)發(fā)聲方法
“從歌唱的原理來講,我們可以將人聲的歌唱器官理解為一種特殊而奇妙的“樂器”,這個“樂器”要靠歌唱者自己不斷地去塑造、去調節(jié),使之逐步得到完善。歌唱器官呼吸器官、發(fā)聲器官、共鳴器官所組成?!雹苊總€音必須在良好的氣息的支持下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發(fā)出圓潤的音色。
(2)咬字吐字
合唱的咬字與吐字是合唱訓練的重要內容, 一定要重視對咬字和吐字的訓練。合唱作為一種具有集體性特點的聲樂藝術體裁,相比較獨唱而言,咬字與吐字的準確一致性,將直接影響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昂铣獙φZ言的要求較大的特殊性。特別表現(xiàn)在咬字吐字的一致性方面。咬字吐字一致性方面的困難在于:生活語言習慣的干擾、個性化歌唱習慣的干擾、歌唱技術的限制、語言感覺的限制、音樂感覺的限制等等?!雹菸覈谝恢殬I(yè)合唱團的創(chuàng)始人、著名指揮家司徒漢先生關于咬字有以下精湛的見解:“中國人的語言結構有字頭、字腹、字尾(即聲母、韻母)。 有一個比喻講得很生動:咬字就像貓咬耗子,既要咬住它,但又不把它咬死。具體的唱法是頭緊、腹圓、輕收聲,字頭擦亮出得快,字腹圓潤氣流暢,字尾歸,位置高?!雹?/p>
合唱訓練中有關咬字吐字的規(guī)律,必須貫徹到排練中去。使成為一種習慣,特別關于“歸韻”和“收聲”的問題,必須服從聲樂的發(fā)聲要求。這樣才能達到“字正腔圓”。
(3)音準練習
合唱隊員對音準掌握的好壞,一是內在聽覺,二是掌握處理旋律音準的規(guī)律性。影響合唱音準因素與以下情況有關:速度,太快易高,太慢易低;節(jié)奏,節(jié)奏變化復雜不易準;和聲,和聲復雜不易準;旋律進行,大跳動的曲調不易準;音域,在聲部兩端的音域太高或太低不易準;力度,特強易高,特弱易低;吐字,復合母音的字,多聲母結合的字,不易準;呼吸,長呼吸時,氣不夠易低,氣足時易高;轉調多變化音多,不易準。 為練好音準可嘗試采用以下一些辦法:用 “nu”音練習,此音泛音少,易進入頭腔,容易分辨音準,同理,用“l(fā)u” 音練習也易得好效果;用靠前的韻母如“i” 、 及 “u” 等 練習;強的音符先用輕聲唱,低的音域先用“閉口唱” (m)來練。加強音調骨干音的作用,骨干音唱準唱穩(wěn),唱其它復雜的裝飾音便迎刃而解。在排練時,指揮要多采用一些音量較弱的作品,或采用較弱的力度,多用“半聲”唱法,一要學會互相傾聽。以上方法對訓練音準都是是行之有效的。
三、結語
合唱作品必須通過音響來完成它的全過程。而音響則是由合唱團的群體演唱來共同制造。合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演唱形式,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又是一種群眾性、普及性的大眾化藝術。不同時代產(chǎn)生不同音樂風格的合唱作品,音樂風格的內容包含演唱風格、演唱技巧與表現(xiàn)處理等。一位藝術規(guī)野廣闊的合唱指揮必須對合唱隊駕輕就熟、揮灑自如。指揮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指揮藝術。本文從起拍收拍藝術、音響平衡藝術、層次設計藝術及合唱排練等四個方面闡釋藝術處理原則,揭示合唱獨特的藝術魅力,感受合唱藝術的和諧美。
注釋:
①馬革順語,轉引自馬革順為《合唱訓練學》一書所作“序”,錢大維編輯,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年。
②繆天瑞:《音樂百科詞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1998年,第497頁。
③繆天瑞:《音樂百科詞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1998年, 第768頁。
④楊鴻年:《合唱訓練學(上冊)》,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年,第94頁。
⑤田曉寶,文思隆,石一冰:《合唱藝術》,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⑥司徒漢:《合唱指揮12講》,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