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昆峰
摘要:近年來,PM2.5和PM10成為繼氧化硫、氮氧化物之后我國環(huán)境空氣的首要污染物,其引起的城市空氣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對此,根據廣州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提供的數據,分析了PM2.5和PM10在2013—2014年的季節(jié)分布規(guī)律和污染狀況,作出PM2.5和PM10的相關性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善對策。
關鍵詞:PM2.5; PM10;環(huán)境;質量
中圖分類號:X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9-0148-02
隨著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機動車輛的增加,空氣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后,PM2.5和PM10已成為我國環(huán)境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也是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的關鍵因素。2011年秋季,華東、華北地區(qū)相繼出現大霧灰霾天氣,加之美國駐華大使館監(jiān)測發(fā)布PM2.5報告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使得PM2.5迅速成為人們生活的熱點話題。由于PM2.5和PM10不僅會對城市氣候造成不良影響,而且還會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因此,其已引起全國民眾的極大關注。
國家環(huán)境保護部于2012-11宣布PM2.5成為城市空氣質量指標;于2012-02頒布《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將PM2.5納入日??諝赓|量監(jiān)測和評價體系中。本文搜集和整理了廣州市H區(qū)2013-03—2014-02環(huán)境質量數據,分析了PM2.5和PM10濃度的季節(jié)性變化特征,以期為空氣污染狀況分析和大氣環(huán)境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鑒和依據。
1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的監(jiān)測數據均來自廣州市H區(qū)環(huán)境監(jiān)測自動站的空氣質量日常數據,數據采用時間段為2013-03(春)—2014-02(冬),有效數據318 d。
2結果與分析
2.1PM2.5和PM10濃度特征
2.1.1PM2.5和PM10的月均濃度變化
2013-03—2014-02,廣州H區(qū)環(huán)境空氣中PM2.5和PM10的年均濃度值分別53 μg/m3和93 μg/m3,均超出《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35 μg/m3和70 μg/m3),分別超標32.9%和51.4%.其月均濃度范圍分別為25~94 μg/m3和56~154 μg/m3,月均濃度變化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如圖1所示。
在318個有效天數中,PM2.5和PM10的日均濃度值超出國家二級標準的天數(75 μg/m3和150 μg/m3),分別為64 d和42 d,超標率為20.1%和13.2%.
圖12013-03—2014-02 H區(qū)PM2.5和PM10的月均濃度變化
2.1.2PM2.5和PM10的季節(jié)污染水平
按廣州郊區(qū)的一般天氣情況,季節(jié)劃分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2013年H區(qū)PM2.5和PM10的四季污染水平見表1.
由表1可見,PM2.5和PM10的污染濃度隨季節(jié)變化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均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即濃度水平: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無論PM2.5還是PM10,其夏季各月的均值和季節(jié)均值皆低于國家二級標準年均值。
4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敘述分析我們可知,目前在搜集野外地形資料的過程中, GPS技術被廣泛應用,使勘查區(qū)域分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它的測繪精度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應對措施,以保證土地測繪精度。
參考文獻
[1]王浩然.GPS在土地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2(02).
[2]汪永紅,何瑞東,張黎敏.GPS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縱橫,2005(04).
[3]張奇,胡石元,施秧秧,等.GPS-RTK技術在土地整理測繪中的應用探討[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8(02).
[4]王曉,高偉,張帥.GPS-RTK測量精度的影響因素研究與實驗分析[J].全球定位系統,2010(04).
〔編輯:李玨〕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GP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Accuracy
Ye Renfu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socio-economic progress, China began to vigorously develop land resources. In the wild terrain data collection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GPS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ecentralized exploration area, improving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accuracy. However,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many factors can affect the accuracy of GPS mapping of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nd therefore, need to attract enough attention. In this regard,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GPS mapping technology in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accuracy,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provide valua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 land; mapping; GPS technology; accuracy
表12013年H區(qū)PM2.5和PM10的四季污染水平
指標 季節(jié) 樣品數 濃度范圍
/(μg/m3) 均值
/(μg/m3) 年均值
/(μg/m3) 年均標準
/(μg/m3) 超標率
/%
PM2.5 春 92 18~142 55 53 35 81.5
夏 71 9~73 26 12.7
秋 78 13~116 57 83.3
冬 77 8~117 74 85.7
PM10 春 92 33~219 94 93 70 69.6
夏 71 21~157 59 18.3
秋 78 27~200 105 84.6
冬 77 9~268 115 71.4
2.2PM2.5和PM10相關性
通過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統計,發(fā)現PM2.5/ PM10的范圍在29%~98%之間,均值為57%. 這與楊復沫等關于北京PM2.5占PM10的55%和魏復盛等的我國四個大城市空氣PM2.5占PM10的52%~75%的結論比較吻合。
對全年318個樣品的PM2.5和PM10進行相關性分析,二者存在顯著的相關,CPM2.5=0.586 7CPM10-1.228,相關系數R=0.924,如圖2所示。此外,還對四個季節(jié)進行類同分析,如圖3所示,冬季的相關性較其余3個季節(jié)更顯著,相關系數R=0.962.
圖2PM2.5/ PM10的全年相關性分析圖
圖3PM2.5/ PM10的季節(jié)相關性分析圖
3環(huán)境空氣顆粒物污染原因與改善對策
3.1環(huán)境空氣顆粒物污染原因
在H區(qū)的AQI評價體系中,顆粒物作為首要污染物出現的情況多以PM2.5表征,而不是PM10。因為,在《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中PM2.5濃度限值比PM10更為嚴格,日均值濃度限值只有PM10的1/2. 由上述結果可知,PM2.5的濃度值大約為PM10的57%. 換言之,環(huán)境空氣中PM10濃度達到二級標準上限時,PM2.5往往已經超出二級標準的污染水平。同時,由本文采集的統計數據中,PM2.5作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有113 d,PM10只有78 d,從而也證明了上述觀點。
據分析,一般城市中PM2.5污染主要來源于地面揚塵、建筑源、生物質燃燒、二次源、機動車排放和燃煤六個方面。H
區(qū)為港口城區(qū),物流發(fā)展迅速,城區(qū)中心的機動車多且交通擁擠,由此造成了機動車排氣污染低空環(huán)境問題;建筑工地遍布,施工和材料運輸等過程產生的揚塵也成為PM2.5的主要來源之一。此外,H區(qū)內擁有中國石化、燃煤電廠、南方堿業(yè)和廣州本田汽車等眾多大型工業(yè)企業(yè),也容易引起PM2.5的二次源污染。
3.2改善對策
由上述原因可知,控制環(huán)境空氣中顆粒物污染的對策,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實施。
3.2.1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改造
改變能源結構,推廣清潔能源的應用,例如液化天然氣(LNG);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yè)的增長,淘汰落后、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yè)產品和生產方法,采用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等措施;從源頭上控制工業(yè)污染,要求大氣污染重點企業(yè)使用低硫高質燃料等措施,加強大氣污染治理。
3.2.2加強綜合整治,促進宜居建設
全面推進“十二五”總量減排任務,提高環(huán)境準入門檻,嚴把新建項目準入關;加大對污染企業(yè)的整治力度,確保環(huán)保設施穩(wěn)定運營、達標排放;完善大氣污染應急預案,加強污染應急培訓;開展區(qū)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區(qū)域合作交流,協同控制多種污染物。
3.2.3改善交通環(huán)境
加速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城區(qū)通行條件,通車后能有效分流過境交通,減輕中心城區(qū)交通壓力,疏導機動車輛,減少排污,從而改善空氣質量;政策上,大力發(fā)展使用清潔能源的綠色公交和鼓勵自行車出行,針對居民密集區(qū)繁華路段,應制訂分時段限制車輛行駛,減少交通擁堵時由于汽車尾氣擴散不及時而加重大氣污染;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對高排放(高污染)車輛實施限行措施。
3.2.4加強建設工地環(huán)境保護管理
加強對建筑工地、拆遷工地施工粉塵污染和建筑渣土運輸車污染的監(jiān)管,實現作業(yè)區(qū)密閉式施工或圍擋。對重點污染場所綜合整治,各種煤場料場固體廢棄物堆放場,都應將物料密閉堆放或者進行必要的圍擋,禁止無監(jiān)管焚燒垃圾和其他工業(yè)廢棄物。
參考文獻
[1]于建華,虞統,魏強,等.北京地區(qū)PM_(10)和PM_(2.5)質量濃度的變化特征[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4,17(01):45-47.
[2]戴海夏,宋偉民,高翔,等.上海市A城區(qū)大氣PM_(10)、PM_(2.5)污染與居民日死亡數的相關分析[J].衛(wèi)生研究,2004,33(03):293-297.
[3]楊復沫,賀克斌,馬永亮,等.北京PM_(2.5)濃度的變化特征及其與PM_(10)、TSP的關系[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2,22(06):506-510.
[4]魏復盛,騰恩江,吳國平,等.我國4個大城市空氣PM_(2.5)、PM_(10)污染及其化學組[J].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2001,17(S1):1-6.
〔編輯:李玨〕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Pollution in the Ambient Air in the Suburbs of Guangzhou PM2.5 and PM10
Zhang Kunfe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M2.5 and PM10 become after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s of primary pollutants in ambient air, which is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 urban air pollution by the majority of peoples attention. In this regard, according to data provided by the Guangzhou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PM2.5 and PM10 in the analysis of the 2013-2014 seas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ollution status, making PM2.5 and PM10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
Key words: PM2.5; PM10; environment; quality
圖2PM2.5/ PM10的全年相關性分析圖
圖3PM2.5/ PM10的季節(jié)相關性分析圖
3環(huán)境空氣顆粒物污染原因與改善對策
3.1環(huán)境空氣顆粒物污染原因
在H區(qū)的AQI評價體系中,顆粒物作為首要污染物出現的情況多以PM2.5表征,而不是PM10。因為,在《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中PM2.5濃度限值比PM10更為嚴格,日均值濃度限值只有PM10的1/2. 由上述結果可知,PM2.5的濃度值大約為PM10的57%. 換言之,環(huán)境空氣中PM10濃度達到二級標準上限時,PM2.5往往已經超出二級標準的污染水平。同時,由本文采集的統計數據中,PM2.5作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有113 d,PM10只有78 d,從而也證明了上述觀點。
據分析,一般城市中PM2.5污染主要來源于地面揚塵、建筑源、生物質燃燒、二次源、機動車排放和燃煤六個方面。H
區(qū)為港口城區(qū),物流發(fā)展迅速,城區(qū)中心的機動車多且交通擁擠,由此造成了機動車排氣污染低空環(huán)境問題;建筑工地遍布,施工和材料運輸等過程產生的揚塵也成為PM2.5的主要來源之一。此外,H區(qū)內擁有中國石化、燃煤電廠、南方堿業(yè)和廣州本田汽車等眾多大型工業(yè)企業(yè),也容易引起PM2.5的二次源污染。
3.2改善對策
由上述原因可知,控制環(huán)境空氣中顆粒物污染的對策,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實施。
3.2.1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改造
改變能源結構,推廣清潔能源的應用,例如液化天然氣(LNG);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yè)的增長,淘汰落后、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yè)產品和生產方法,采用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等措施;從源頭上控制工業(yè)污染,要求大氣污染重點企業(yè)使用低硫高質燃料等措施,加強大氣污染治理。
3.2.2加強綜合整治,促進宜居建設
全面推進“十二五”總量減排任務,提高環(huán)境準入門檻,嚴把新建項目準入關;加大對污染企業(yè)的整治力度,確保環(huán)保設施穩(wěn)定運營、達標排放;完善大氣污染應急預案,加強污染應急培訓;開展區(qū)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區(qū)域合作交流,協同控制多種污染物。
3.2.3改善交通環(huán)境
加速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城區(qū)通行條件,通車后能有效分流過境交通,減輕中心城區(qū)交通壓力,疏導機動車輛,減少排污,從而改善空氣質量;政策上,大力發(fā)展使用清潔能源的綠色公交和鼓勵自行車出行,針對居民密集區(qū)繁華路段,應制訂分時段限制車輛行駛,減少交通擁堵時由于汽車尾氣擴散不及時而加重大氣污染;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對高排放(高污染)車輛實施限行措施。
3.2.4加強建設工地環(huán)境保護管理
加強對建筑工地、拆遷工地施工粉塵污染和建筑渣土運輸車污染的監(jiān)管,實現作業(yè)區(qū)密閉式施工或圍擋。對重點污染場所綜合整治,各種煤場料場固體廢棄物堆放場,都應將物料密閉堆放或者進行必要的圍擋,禁止無監(jiān)管焚燒垃圾和其他工業(yè)廢棄物。
參考文獻
[1]于建華,虞統,魏強,等.北京地區(qū)PM_(10)和PM_(2.5)質量濃度的變化特征[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4,17(01):45-47.
[2]戴海夏,宋偉民,高翔,等.上海市A城區(qū)大氣PM_(10)、PM_(2.5)污染與居民日死亡數的相關分析[J].衛(wèi)生研究,2004,33(03):293-297.
[3]楊復沫,賀克斌,馬永亮,等.北京PM_(2.5)濃度的變化特征及其與PM_(10)、TSP的關系[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2,22(06):506-510.
[4]魏復盛,騰恩江,吳國平,等.我國4個大城市空氣PM_(2.5)、PM_(10)污染及其化學組[J].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2001,17(S1):1-6.
〔編輯:李玨〕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Pollution in the Ambient Air in the Suburbs of Guangzhou PM2.5 and PM10
Zhang Kunfe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M2.5 and PM10 become after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s of primary pollutants in ambient air, which is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 urban air pollution by the majority of peoples attention. In this regard, according to data provided by the Guangzhou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PM2.5 and PM10 in the analysis of the 2013-2014 seas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ollution status, making PM2.5 and PM10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
Key words: PM2.5; PM10; environment; quality
圖2PM2.5/ PM10的全年相關性分析圖
圖3PM2.5/ PM10的季節(jié)相關性分析圖
3環(huán)境空氣顆粒物污染原因與改善對策
3.1環(huán)境空氣顆粒物污染原因
在H區(qū)的AQI評價體系中,顆粒物作為首要污染物出現的情況多以PM2.5表征,而不是PM10。因為,在《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中PM2.5濃度限值比PM10更為嚴格,日均值濃度限值只有PM10的1/2. 由上述結果可知,PM2.5的濃度值大約為PM10的57%. 換言之,環(huán)境空氣中PM10濃度達到二級標準上限時,PM2.5往往已經超出二級標準的污染水平。同時,由本文采集的統計數據中,PM2.5作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有113 d,PM10只有78 d,從而也證明了上述觀點。
據分析,一般城市中PM2.5污染主要來源于地面揚塵、建筑源、生物質燃燒、二次源、機動車排放和燃煤六個方面。H
區(qū)為港口城區(qū),物流發(fā)展迅速,城區(qū)中心的機動車多且交通擁擠,由此造成了機動車排氣污染低空環(huán)境問題;建筑工地遍布,施工和材料運輸等過程產生的揚塵也成為PM2.5的主要來源之一。此外,H區(qū)內擁有中國石化、燃煤電廠、南方堿業(yè)和廣州本田汽車等眾多大型工業(yè)企業(yè),也容易引起PM2.5的二次源污染。
3.2改善對策
由上述原因可知,控制環(huán)境空氣中顆粒物污染的對策,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實施。
3.2.1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改造
改變能源結構,推廣清潔能源的應用,例如液化天然氣(LNG);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yè)的增長,淘汰落后、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yè)產品和生產方法,采用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等措施;從源頭上控制工業(yè)污染,要求大氣污染重點企業(yè)使用低硫高質燃料等措施,加強大氣污染治理。
3.2.2加強綜合整治,促進宜居建設
全面推進“十二五”總量減排任務,提高環(huán)境準入門檻,嚴把新建項目準入關;加大對污染企業(yè)的整治力度,確保環(huán)保設施穩(wěn)定運營、達標排放;完善大氣污染應急預案,加強污染應急培訓;開展區(qū)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區(qū)域合作交流,協同控制多種污染物。
3.2.3改善交通環(huán)境
加速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城區(qū)通行條件,通車后能有效分流過境交通,減輕中心城區(qū)交通壓力,疏導機動車輛,減少排污,從而改善空氣質量;政策上,大力發(fā)展使用清潔能源的綠色公交和鼓勵自行車出行,針對居民密集區(qū)繁華路段,應制訂分時段限制車輛行駛,減少交通擁堵時由于汽車尾氣擴散不及時而加重大氣污染;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對高排放(高污染)車輛實施限行措施。
3.2.4加強建設工地環(huán)境保護管理
加強對建筑工地、拆遷工地施工粉塵污染和建筑渣土運輸車污染的監(jiān)管,實現作業(yè)區(qū)密閉式施工或圍擋。對重點污染場所綜合整治,各種煤場料場固體廢棄物堆放場,都應將物料密閉堆放或者進行必要的圍擋,禁止無監(jiān)管焚燒垃圾和其他工業(yè)廢棄物。
參考文獻
[1]于建華,虞統,魏強,等.北京地區(qū)PM_(10)和PM_(2.5)質量濃度的變化特征[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4,17(01):45-47.
[2]戴海夏,宋偉民,高翔,等.上海市A城區(qū)大氣PM_(10)、PM_(2.5)污染與居民日死亡數的相關分析[J].衛(wèi)生研究,2004,33(03):293-297.
[3]楊復沫,賀克斌,馬永亮,等.北京PM_(2.5)濃度的變化特征及其與PM_(10)、TSP的關系[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2,22(06):506-510.
[4]魏復盛,騰恩江,吳國平,等.我國4個大城市空氣PM_(2.5)、PM_(10)污染及其化學組[J].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2001,17(S1):1-6.
〔編輯:李玨〕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Pollution in the Ambient Air in the Suburbs of Guangzhou PM2.5 and PM10
Zhang Kunfe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M2.5 and PM10 become after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s of primary pollutants in ambient air, which is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 urban air pollution by the majority of peoples attention. In this regard, according to data provided by the Guangzhou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PM2.5 and PM10 in the analysis of the 2013-2014 seas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ollution status, making PM2.5 and PM10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
Key words: PM2.5; PM10; environment;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