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周思民
帕米爾高原的太陽部族
文·圖/ 周思民
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南部的喀什沿著中巴公路逶迤回轉(zhuǎn),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族自治縣城郊,善良豪放的塔吉克人讓我印象深刻。一位塔吉克族小伙子阿米爾,熱情地引領我們前往瓦爾希迭村。從公路上下去,在狹窄的土路上穿越樹木、房舍,幾經(jīng)轉(zhuǎn)折,在一片空地上塵煙彌漫,呼聲四起,婚禮上的叼羊活動正在隆重進行著。
四周是青黛色映襯中的雪山,黃褐色的山麓,灰綠色的樹叢,樹叢掩映中土黃色的塔吉克人的房舍,使我置身于一幅幅水墨畫的世界里,大膽粗獷的潑墨,引我浸潤于東方藝術的空靈意境中。
激烈的場景又引我進入逐鹿沙場的鏖戰(zhàn)之中,身著民族服飾的叼羊人嫻熟地騎于駿馬上,在追逐奔騰的馬蹄激起的煙塵中,爭奪著一只白色肥碩的羊,場景壯觀,如臨戰(zhàn)場。叼羊結(jié)束,走進了新娘家,見到了身著絢麗的塔吉克民族節(jié)日服裝的伴娘,金銀琥珀飾品盛裝于頭頸胸手上,其喜慶高貴的形態(tài)盡顯塔吉克人的風范習俗。進入廚房高臺灶間,一縷陽光如柱從屋頂射下,女主人高跪于灶臺鐵鍋旁,男主人在灶下投放柴草,熊熊的火焰映照出一幅婚禮的帕米爾《炊事圖》。
接著徑直去新郎家,新婚燕爾雙雙跪于鋪上,旁邊有長輩陪同,均著盛裝,張燈結(jié)彩。為了歡迎我們的到來,他們吹起了鷹笛、打起了手鼓、跳起了鷹舞。鷹笛是塔吉克民族特有的樂器,由鷹的翅骨做成,音色美妙悠揚,伴著手鼓輕快的節(jié)奏,奏出高昂明快的奏鳴曲韻味。在笛音鼓聲的伴奏下,男女跳起優(yōu)美的鷹舞,是一種雄鷹展翅,飛翔回旋的動作,男子一臂在前略高舉,另一臂在身后稍低垂,兩肩上下擺動,步伐矯健,旋轉(zhuǎn)自如,似雄鷹在高空翱翔。女子舞步相反,雙手高舉,隨著鼓聲先向里后向外旋轉(zhuǎn),舒展柔和,極富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在陽光移至低角度光時,光影的奇特效果令我欣慰,進入塔吉克族人家,拍攝了老人、兒童、婦女等民族形象。塔吉克族和俄羅斯族人是中國唯獨屬于歐羅巴人種,膚色淺淡,發(fā)色金黃或黑褐,眼色碧藍或灰褐,薄唇高鼻,系歐羅巴人種中的雅利安人,自黑海以東的中亞草原遷徙而來,面貌極具歐洲人特征。其見面的風俗,男子親密者以行吻手禮,連吻三下,女子相互吻手心,特有趣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疆同行者介紹說:塔吉克人是善良、質(zhì)樸、和諧、堅毅、粗獷、豪放的民族,塔縣的監(jiān)獄自修建以來,未關押一人,至今仍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真正的一方人間凈土。這使我尤為驚訝,也深深地從內(nèi)心升起對塔吉克人的崇敬和膜拜之情。
黑色降臨,塔城已籠罩在夜色之中,晚間友人娓娓道來一個動人的傳說:在塔縣南60公里紅其拉甫河和喀喇庫爾河交匯處的明鐵蓋峽谷內(nèi),有一個“公主堡”,依山而建,有城垣、重門、地穴和石室,一面可登,三面是飛鳥難逾的陡壁。
古時候,中國公主遠嫁波斯途經(jīng)此地遇到戰(zhàn)事,為了公主的安全,在明鐵蓋峽谷的山崖上修建了此堡。時過三月,公主與太陽神相愛并懷有身孕,無法前往波斯。后公主生了一個如太陽神般的男孩,男孩長大后成為朅盤陀國王(西域古王國),從此世代繁衍便成了今天的塔吉克族,因此塔吉克人自稱太陽部族。
一個居住在離太陽最近的地方,膚色里便映著太陽光輝,與太陽有著血脈關聯(lián)的民族,一定是由一些閃耀著太陽光澤的人群組成,那么純樸、善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