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蕊
20世紀80年代末,孫紹廣考上了魯迅美術學院,學院派嚴苛的專業(yè)訓練為他打下了扎實、深厚的藝術功底。他成立了自己的有限責任公司,幾十年的時間,他接手裝飾、建筑效果規(guī)劃、園林等的設計工程,做市區(qū)景觀雕塑,創(chuàng)作各種大型壁畫?,F(xiàn)在,徜徉在人民大會堂和一些高級宴會廳,人們就會與孫紹廣作的壁畫不期而遇。在內(nèi)蒙古、東北、新疆、西藏、云南、貴州、四川地區(qū)的機場、車站、廣場和亭臺樓宇,也都留有孫紹廣的雕塑、壁畫作品,有的還成了一個地區(qū)的標志性建筑。二十多年拼搏,他的作品早已遍布祖國大江南北。他將知識與修養(yǎng)融入藝術,又以藝術捕捉當下漸行漸遠的民族風情,力圖搭建起一座展現(xiàn)中華少數(shù)民族風情的博物館。
2013年7月1日,紅羅女文化墻落成慶典在鏡泊湖紅羅女文化園隆重舉行。此雕像高五米、長二十三米,從設計到完工歷經(jīng)一年多的時間,一經(jīng)建成,便引起強烈反響。孫紹廣在完成這個文化項目時,仔細地分析“紅羅女傳說”的故事情節(jié),分析故事中蘊藏的東北人的精神追求和他們對生活的向往。故事的情節(jié)一一閃現(xiàn)在孫紹廣的腦海,它以紅羅女坐在蓮花上與已故戀人幻化成的小鳥傾心對語為中心,漸漸地在一百多平方米的浮圖中展開。就這樣,紅羅女這個東北傳說里成長起來的漁家姑娘很容易就走進了一樣土生土長的東北漢子的心里。
經(jīng)一年的苦干,《紅羅女的傳說》終于“得以成說”。
孫紹廣生于滿族正藍旗家庭,他對少數(shù)民族的民俗風情有著深厚的感情。2011年,一場中華滿族風情油畫展讓全國記住了這位“將激情融入生命”的滿族畫家。這組滿族風情油畫已在全國多次展出,并被國際出版的書籍收錄推介。通過這組油畫,人們公認孫紹廣擅以“東西合璧”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東方的文明。
早年,他便對中國少數(shù)民族的民俗民風做過深刻了解。1995年,孫紹廣創(chuàng)作了一幅“北疆風情”壁畫,他將滿族、蒙古族、朝鮮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邊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民族風情都繪制在畫中,在一百平方米的壁畫上,展現(xiàn)了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科技、教育、育兒、勞作情景,對他們的舞蹈、摔跤以及節(jié)慶的場面一一加以描繪。這幅壁畫畫面之精美,內(nèi)容之豐富堪稱一部“少數(shù)民族風情百科全書”。時光悠悠,大興安嶺莫爾道嘎地區(qū)的領導已換了好幾代,孫紹廣的“北疆風情”壁畫一如既往地被當作文物保護起來。
2007年,孫紹廣應中國道教協(xié)會邀請,設計了新版的風水財神,他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八卦、五行及諸多傳說故事中的元素悉數(shù)容納于新版財神的畫作,最難得的是他通過對觀世音菩薩形象的聯(lián)想,以“慈悲、寬容、博愛”的精神將佛道兩家思想有機地融合起來。2007年9月20日,作品于“首屆中國道家書畫藝術作品展”中展出,便引得人們在他的財神前久久駐足。最后,孫紹廣設計的新版財神被道教協(xié)會收藏,佛教和道教的主席先后在上面題詞表示贊許,并有宗教研究會將作品譽為:“前無古人之作”。
“坐?!笔菨M族婚禮中一個重要的祈福儀式,在坐福時,滿族人一定要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才顯莊重。而現(xiàn)在這個概念被邊緣化,整個儀式也變得日?;恕O紹廣便創(chuàng)作了一組表現(xiàn)“坐?!敝黝}的油畫作品,這組作品中,孫紹廣采用了濃郁、喜慶的色彩,布滿滿族的吉祥圖案綴以裝飾。畫中人的衣著也多用原色搭配,顯出艷麗、明朗的氣息。在《早生貴子》中,一位待嫁的妙齡女子身穿滿族盛裝,端坐在紅色的花褥子上,上面撒著大棗、花生、桂圓、板栗子,取“早生貴子”的吉祥之意,以祈求她的婚姻能夠幸福長久、兒孫滿堂。單是一幅畫還不能將坐福習俗表現(xiàn)完全,“坐?!庇袉稳俗:头蚱薅斯餐?,因此,孫紹廣又創(chuàng)作了《夫妻同福》來表現(xiàn)一對滿族夫妻雙雙端坐的坐福景象。有了這些,孫紹廣覺得還不夠,《嬉瞧新娘》展現(xiàn)了“坐?!敝凶钋擅畹囊庀螅寒嬛挟嬃艘晃恍履锉趁娑俗谝话唁h利的斧子上,清冷、堅硬的斧子和一片喜慶的紅艷形成對照,顯示滿族活潑爽利的民族性格,同時,新娘靜坐的形象與窗外孩童天真的笑臉形成對照,人們看不到新娘的表情,卻忍不住要揣測她的內(nèi)心,一種亦喜亦悲的宿命感立時展開,引起觀畫人無限遐想。
作為畫家,孫紹廣喜歡端詳人的面容,平日走在街上,看著過來過往的無數(shù)張臉孔,有的人庸庸碌碌、目光神色恍惚;有的人則容貌姣好,有著一雙會說話的眼睛。
一天,孫紹廣在大連的步行街上遇到一位年老乞丐,他發(fā)現(xiàn)老人滿面風塵、衣衫襤褸,卻有一雙極好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孫紹廣讀出了他背后無數(shù)的故事。當即,他決定要畫下老人的形象。
為了引起老人的注意,孫紹廣走到老人面前,手將三枚一元錢的硬幣舉得高高,使它們一塊一塊地落在乞丐的茶杯里,震得杯子叮當作響;第二天,他依法將五枚硬幣投向乞丐的茶杯;第三天,孫紹廣古怪的舉動終于引起老人的注意,老人猜到他一定是“搞藝術的”。
第四天,他對老乞丐說:“老先生,您的形象太美了?!?/p>
老人一驚:“我這樣一個老頭子有什么美?”
孫紹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紀有不同的美?!?/p>
于是,孫紹廣拿相機為老人拍了一組照片。
在步行街上,過往的行人將他們重重包圍,他們好奇地看到有人竟在為一個旁人都不屑一顧的乞丐拍照。
回到家,孫紹廣融合了中國工筆、寫意畫的技法,在生宣上創(chuàng)作了《滄桑》。經(jīng)過反復的皴染,老人臉上累累的皺紋如溝似壑,立體效果看起來似乎觸手可及,這源自孫紹廣對雕塑經(jīng)驗的借鑒。在這張畫中,孫紹廣展現(xiàn)了自己對老人浮生的想象。老人背后,有一片黃土漸漸淡去,像他滄桑的過往,抑或是他早已離開的家,落在背后的夢……老人輕輕地瞇著眼睛,烏黑的眼眸在眼瞼的暗影中閃著光彩,與老人左臉的一滴圓潤、剔透的汗珠相得益彰。
藝術家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畫中人會講故事的眼睛,目目相傳,使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