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飛
【摘要】隨著新一輪課程在我國的全面施行,社會再一次將焦點轉向學生的教育上,如何達到教育的最優(yōu)化和高效性,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收益的同時,培養(yǎng)出滿足社會要求的多元化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85-02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是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享受獲取知識的樂趣。建構主義認為,只有在真實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學習更為有效,學習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而且要能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世界中的實際問題。
一、教學應拓展學生多維的思維方式
多種思維方法解決化學問題,這是新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化學能力的要求。素質教育培養(yǎng)的是能力型人才,高中化學教育中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以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為主,而思維能力是能力培養(yǎng)的核心。高中化學教師應在化學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習慣。一般思維訓練中,求同思維運用得較多,但是對于素質教育中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言,求異思維和逆向思維更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實現(xiàn)一題多解,降低學習難度。求異思維指學生以不同的思維形式,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思考問題、探索解法。例如,四氯苯有幾種同分異構體?通常學生會根據(jù)四氯苯的一種結構式變換氯原子位置,此法很慢且易出錯。若能發(fā)揮求異思維: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環(huán)上兩個氫原子分別呈鄰、間、對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有三種同分異構體。逆向思維打破了思維定式,從反方向去思考問題。在化學知識中,有大量的可逆思維的素材可供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使用。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好化學在這一方面的優(yōu)勢,讓平凡的化學散發(fā)神奇的魔力,去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鈉》一節(jié)時,可以這樣引入新課:“通常我們用火柴點燃酒精燈,那么,用水能不能點燃酒精燈呢?(教師用滴管向酒精燈芯上滴幾滴水,結果酒精燈燃燒起來)熟話說:水火不相容,那么,水又是怎樣把酒精燈點燃的呢?因為我提前在酒精燈芯里放了一小粒金屬鈉?!薄胺闯!钡膶嶒灛F(xiàn)象使學生們議論紛紛,氣氛十分活躍。又如,在教學生深入識記元素周期表時,可以先向學生展現(xiàn)“最早的元素周期表”,然后再問學生,門捷列夫是通過什么方法研究出來的?這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化學新課程標準中,科學素養(yǎng)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知識與技能可以通過接受學習來獲得,但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卻難以靠講授灌輸來形成。它們只能在具體活動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體驗、內化而形成。因此,我們在化學新課程教學中,應注重教學過程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注重選擇涉及變化過程的練習:注重實驗教學中的過程教學。注重知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的教學,是現(xiàn)代教學論的基本主張。有時,過程比結論更具有意義,它能喚起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歡樂,激發(fā)認知興趣和學習動機;它能展現(xiàn)思路和方法,教會人怎樣學習;如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結論,簡單地講授氧化劑、還原劑等幾個基本概念以及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本質,學生就顯得難以接受、理解。而如果我們注重過程的推導,從最基本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入手,分析清楚其中化合價升降、電子的轉移,自然過渡到一般的規(guī)律,便使較為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一切順理成章。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還能深切體會到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
實踐證明,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已經(jīng)越來越難以完成如今高中化學的教學目標,要想從根本上優(yōu)化高中化學的教學模式,關鍵在于新技術的應用。在近些年來,多媒體技術不斷在我國的各大高校普及,這為高中化學課堂的改善帶來了巨大的契機。多媒體技術可以徹底改變過去教師的“一支筆、一本書、一個黑板一張嘴”的教學形式,它大大方便了教師的課堂教學,過去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才能讓學生完全理解并掌握的內容,現(xiàn)如今借助多媒體技術,只需要幾個幻燈片就可以很好的把知識點傳遞給學生。多媒體技術還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感官認知,這對學生的記憶非常有利。學生不單單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述來獲取知識,還可以去接觸知識本身。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很好的呈現(xiàn)出不同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各種化學實驗的本質原理,讓學生對自己所學課程有進一步了解。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由于板書的字數(shù)多,結構復雜,教師常常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寫,而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師通過播放PPT就可以輕松完成,而且還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PPT來激發(fā)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節(jié)約了學生們學習的時間,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傳遞更多的知識,讓學生們學到的的知識熟練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整體化學素質。
四、教學應增進對課堂氛圍的把控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對課堂氛圍的把控能力,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許多對化學沒有興趣的同學逐漸改變對化學的認識,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例如,在研究Na2O2與水的反應時,將Na2O2加入到水中,可以看到有大量氣泡產生,并且產生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產生了氧氣。可是,有的同學在實驗的過程中用紙槽來加Na2O2,發(fā)現(xiàn)紙槽燒起來了。這時,教師不應指責學生操作的失誤,而是要與其探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原來是因為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所導致的。這樣一來,不僅原先的探究任務完成了,也加深了學生對這個反應放熱的認識和記憶。在課后,教師也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可以很好的拉近與學生的關系,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的學習。
總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必須擺脫目前較陳舊的教學方法,貫徹落實新課改精神,實施素質教育,還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為此,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總結出一套自己特有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揣摩,讓學生的化學水平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田寶宏,高中化學理論課教學模式新探[J],中國教育學刊,2011,04:50-51.
[2]李浪,淺析高中化學陽光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J],科學咨詢,2011,11:69.
[3]譚世歡,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