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燕
【摘要】高中生物學主要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的分解及染色體變異等內(nèi)容,通過生物學實驗,以驗證生物學的基本原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的理解。新課程改革下,改變了高中生物學教材內(nèi)容,教材增加了許多生物實驗環(huán)節(jié),這為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因此,本文對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有效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有效性新課程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83-02
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在一定時間內(nèi)所取得的進步,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取決于學生所獲得知識的多少,而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多少,教學有效性是與教師教的內(nèi)容或教學態(tài)度是無關的。總的來說,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在情感認知、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上收獲多少、提高多少及進步多少。因此,本文對生物實驗前、實驗階段、實驗后的評價與總結等三個階段進行研究,從而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中生物實驗前準備階段
在實驗前,教師需要準備實驗器材,并且要做好實驗儀器的檢查及藥品的配置,例如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的實驗教學,首先學生就需要準備好實驗材料和實驗用具,實驗材料主要包括動物血液、動物神經(jīng)細胞永久裝片、蒸餾水、土豆等,而實驗儀器主要包括載玻片、滴管、顯微鏡等,若實驗材料、實驗器材不及時做好準備,就不能達到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學生在選擇實驗材料時,應按照實驗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若材料選擇不合理,將影響整個實驗效果,因此,在實驗前,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材料或?qū)嶒瀮x器,避免實驗錯誤而得出不正確的結論。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一般采用不同小組分組的形式進行實驗教學,當然各個小組將由一位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完成實驗,這就要求實驗小組長需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并且需要會使用顯微鏡,由于初中階段實驗教學相對較少,所以很多學生操作要領理解的并不好。因此,教師不僅要注重實驗內(nèi)容的學習,同時也應加強實驗小組組長的培訓,通過培訓小組組長,小組組長才能在實驗活動中幫助其他學生,小組組長為教師分擔了教學任務,也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另外,生物實驗教學主要以探究性學習的形式進行實驗活動,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學生通過親身科學探究,不斷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質(zhì)。新課程改革下,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驗證性生物實驗,采用探究性實驗運用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例如研究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二、生物實驗階段的有效性研究
在生物實驗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實驗目的,其次需要完成實驗步驟,并且在實驗中應正確使用實驗儀器或試劑,例如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通過生物實驗原理可以知道該實驗的目的是通過化學試劑檢測所表現(xiàn)的顏色反應,區(qū)別生物中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不同點,并且充分掌握NaOH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驗活動中,通過實驗所產(chǎn)生的實驗現(xiàn)象,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由于高中學生正處于好奇心理強的階段,學生對顯微鏡的原理也不是很了解,甚至有的學生可能在實驗過程中隨意擺弄顯微鏡,不正確的使用顯微鏡可能造成顯微鏡的精確度不高,因此,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向?qū)W生講清楚顯微鏡的高倍鏡、低倍鏡的工作原理,只有學生充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學生才能正確使用顯微鏡?!皺z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實驗,實驗中需要用斐林試劑的NaOH溶液和雙縮脲試劑的CuSO4溶液,在該實驗中,斐林試劑的甲液與乙液需要分別配置和儲存,其主要原因斐林試劑非常不穩(wěn)定,若甲液與乙液混合保存,通過還原反應可能生成CuO,因此,在實驗活動中,應合理運用試劑,避免操作失誤而影響實驗效果。
為了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驗活動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應把實驗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過程,學生才能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但是,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都存在這樣的心理,擔心學生對實驗目的、方法、實驗原理不清楚,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講解實驗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實驗操作,甚至有的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演示進行實驗操作,這嚴重制約了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模式,教師應只注重講解實驗原理及儀器、試劑的正確使用,其余時間都應留給學生做實驗,并且積極引導學生提出新的問題,不斷探索,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三、實驗完成后的評價與總結
實驗評價與總結也是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要注重實驗階段的操作,也要注重實驗完成后的總結與反思,只有不斷的總結經(jīng)驗,學生的知識水平才能在實驗活動中得到提高,同時教師也應做好實驗成果的評價工作,例如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活動,實驗完成后,要求學生對實驗成果進行演講,通過實驗可以發(fā)現(xiàn),分生組織細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如前期,組織細胞出現(xiàn)染色體,核膜核仁消失,紡錘絲出現(xiàn),而在末期,紡錘體出現(xiàn),核膜核仁出現(xiàn),教師可以對實驗的成果進行評價,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使學生在下一次實驗中注意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并且要求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操作流程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實驗的記憶和理解,從而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生物實驗教學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開展生物實驗活動,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使學生充分掌握生物知識,進而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瑜. 江漢區(qū)部分高中學校生物新課程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趙芝芝.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建設[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秦麗瀅. 初、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銜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4]劉瑞. 高中生物有效實驗教學行為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