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漢嬌+
摘要:本文研究沂源方言比較句,以較為詳實的第一手語料為基礎(chǔ),從比較詞的讀音入手歸納了沂源方言幾種常見比較結(jié)構(gòu)類型,重點分析典型的“起”字比較句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關(guān)鍵詞:沂源方言比較句比較詞“跟”“起”字比較句
一、引言
沂源方言屬于北方方言的冀魯官話區(qū),與普通話大體一致,但由于社會、歷史及地理等因素的影響[1],也有一些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典型代表之一是比較結(jié)構(gòu)“主體+比較結(jié)果+標記(起)+基準”,我們稱為“起”字比較句,它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
對于沂源方言比較句研究并不多,羅福騰(1992)、錢曾怡(2003,2010)、范曉坤(2003)曾有涉及。羅文總結(jié)了山東方言比較句的主要類型及分布,文中曾論及“起”字比較結(jié)構(gòu)。錢主編的《山東方言志》叢書描寫臨沂方言比較句的部分,也適用于沂源方言[2]。范曉坤歸納山東方言的比較句,沂源方言有共性。這些研究給我們很多啟發(fā),但他們對沂源方言的比較句沒有進行深入、細致地探討,本文將梳理沂源方言比較句的幾種常見類型,并對其中最有代表性地“起”字比較句進行具體分析。
二、沂源方言中比較句主要類型
沂源方言中常用的比較句主要有四種:主體+比較詞(被)+基準+比較結(jié)果、主體+比較詞(跟)+不上+基準+比較結(jié)果、主體+沒+比較結(jié)果+起+基準……了、主體+比較結(jié)果+比較詞(起)+基準。這一部分我們討論前三類,“起”字比較句另作論述。
(一)主體+比較詞(被)+基準+比較結(jié)果
我們認為比較詞“被[pei/pi55]”是普通話中的“比”在沂源方言中的音變,多用于肯定句,在否定句和疑問句也有使用。比較詞“跟”的變體有“趕、給、掩、攆”等。否定句中常用“跟”字系列的比較詞代替“被”。有疑問詞出現(xiàn)時用“跟”。
(1)a.我被他高。
b.我不跟(或“不趕、不掩、不攆”)他高。
(2)a.我去被你來好。
b.你來不跟(不給、不掩)我去。
(3)a.你被小王大多少?
b.你跟小王誰大?
(4)*a.這個哪[na21]被那個好???
b.這個哪[na21]跟那個好?。?/p>
(二)主體+比較詞(趕、攆)+不上+基準+比較結(jié)果
這一表達中的常用比較詞是“趕、攆”,“趕不上、攆不上”與“不跟、不趕、不攆、不掩”意思相通。如:
(5)a.你十個攆不上她一個聽話。
b.你十個不趕她一個聽話。
(6)a.今年的天兒趕不上上年涼快。
b.今年的天兒不跟上年涼快。
“跟[k?n31]”“給[k?i31]”“趕[k?n31]”讀音相近,只是韻尾不同,三者應(yīng)該是同一個詞,是“跟”發(fā)生音變后有了不同寫法,以前沂源人文化水平較低,人們在使用時并不清楚確切的字音與字形,口耳相傳中容易用近似的音來代替。沂源方言多鼻化音,如[?][?]等,“給”的韻尾[i]和跟的韻尾[n]同屬于前高音,發(fā)音部分較為接近,“給”也就讀成了“跟”。同樣,“掩”的本字實際上是“攆”,沂源方言“攆上”意思是“趕上”,例如:“這孩子長得真快,就攆上她媽媽了”。意思是“這小孩子的身高快趕上他媽媽了”。
(三)主體+沒+比較結(jié)果+起+基準……了
這種句式是“起”字比較句否定式的一種,獨特之處是表述基準是所有比較項目中的最高級,沂源話中“沒”讀[mu24],在句中可用雙音節(jié)詞語“沒價[mu24?i?]”替換。如:
(7)a.這個班里的學(xué)生沒聰明起張強的。
b.張強最聰明。
(8)a.這些人沒能起老張的了。
b.老張最能。
(9)a.全莊里的小閨女沒有俊起她的了。
b.她最俊。
這一格式能通過對比起強調(diào)作用。同時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表達說話人對基準項主觀褒貶態(tài)度,如羨慕、稱贊或不滿等,但不論是哪種情感說話人立場都是非常鮮明的。
三、沂源方言中的“起”字比較句
(一)“起”字比較句的特點
沂源方言典型的比較結(jié)構(gòu)是“主體+比較結(jié)果+標記(起)+基準”,與普通話中的“主體+比較詞+基準+比較結(jié)果”相比有兩大特點。
其一,沂源方言的結(jié)果項在前。如:
(10)小孩子見長,一天能起一天。(沂源方言)
(11)小孩子長得快,一天比一天棒。(普通話)
相同意義時,沂源方言跟普通話表述形式有差別。比較結(jié)果主要由形容詞來充當,上例中沂源方言的比較結(jié)果“能”位于比較詞“起”和基準的前面,而普通話的結(jié)果項“棒”在比較詞和基準的后面。沂源方言的這種用法與古漢語中常見的一種比較形式類似,可以說二者有承繼關(guān)系。如:
(12)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論語·第十九篇》
(13)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肚f子·山木》
(14)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盾髯印駥W(xué)》
(15)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稁熣f》
其二,兩者否定焦點不同,沂源方言的否定詞直接成為比較結(jié)果的一部分,結(jié)構(gòu)是“主體+否定詞+比較結(jié)果+標記(起)+基準”,而普通話的否定是“主體+否定詞+比較詞+基準+比較結(jié)果”,否定詞的獨立性更強。如:
(16)他那日子過的,不強起要飯的。(沂源方言)
(17)他的生活不比乞丐好。(普通話)
上例中“不”和“強”聯(lián)合成比較結(jié)果,在把“他”和“要飯的”的生活比較之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不強”。普通話則在整體上否定了“比乞丐好”這一認定。
其三,沂源方言“起”字比較句中,比較結(jié)果和標記聯(lián)系密切,與基準項疏遠。如:
(18)講學(xué)習(xí)的話,小二不強起她姐姐。
(19)老大還不高起他弟弟。
從當?shù)厝说恼Z音停頓中,“強起”與“我”之間有比較明顯的間隔,“強起她姐姐”“高起他弟弟”的劃分組合是“強起+她姐姐”“高起+他弟弟”,而不是“強+起她姐姐”“高+起他弟弟”。
(二)沂源方言“起”字比較句的適用范圍
沂源方言的“起”字比較句大多用在否定句中,高頻使用推動了否定詞參與構(gòu)成比較結(jié)果。如:
(20)米飯不好吃起煎餅,還是吃得慣煎餅。
(21)今年夏天不熱起上年,上年熱得人受不了。
(22)閨女不孬起兒子,越孝順。
(23)這個老頭兒走起路來不慢起小青年。
(24)還年輕什么,我不小起你了。
反問句以強調(diào)形式表達否定含義,這一結(jié)構(gòu)也常出現(xiàn)在反問表達形式中。如:
(25)我的字差起你嗎?
(26)她長得賴起你嗎?
(27)一些城里人混錢也不多,還強起咱鄉(xiāng)下人?
在肯定句中的使用條件是主體和基準有動態(tài)關(guān)系,如:
(28)上年紀了,一年老起一年,干不動了,只能靠兒女了。
(29)春天來了,一天暖和起一天。
(30)這玉米苗長得好,下晌高起頭晌。
(31)老李的身子好多了,這個月壯實起上個月了。
(32)人啊,一輩精起一輩。
(33)他家的閨女,一個俊起一個。
一般說來比較主體和基準是兩個獨立個體的內(nèi)在性狀。但這里的幾個例子都是同一整體內(nèi)部兩個具體單位的比較,這隸屬于同一整體的兩個部分,內(nèi)部具有極強的一致性,本質(zhì)相同?!耙荒昀掀鹨荒辍保@個“老”是一直在進行著的,在統(tǒng)一的時間軸上任意截取兩個時間點或時間段,只要兩者有先后之分,這一比對就可以不斷重復(fù),形成人的“年紀”在不同發(fā)展階段上狀態(tài)“老”的變化,一般是越到后來“老”的程度更重,隱含一種倚變關(guān)系,與“越來越……”相近。并且“老”“暖和”在“高”“壯實”“精”“俊”的動態(tài)變化是規(guī)律使然,人無法控制。“一個俊起一個”看似與上述不符,但實際上是合理的,他家的女兒也是長幼有序的,而且都是屬于“他家”這個整體的。
總之,沂源方言“起”字比較句的主要適用范圍有二:一是否定形式的句子,含反問句;二是在肯定句中比較的是整體內(nèi)部的兩個部分,兩者具有高度一致性,但程度上后者甚于前者,且多有一種動態(tài)延續(xù)關(guān)系。
四、結(jié)語
沂源方言的比較句結(jié)構(gòu),以“主體+比較結(jié)果+標記(起)+基準”最有代表性,比較結(jié)果放在比較詞前面。表達方式上的不同反映出人們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的差異,這說明在沂源人的意識中,比較的結(jié)果更重要,人們表達的焦點是通過比較顯示出來的事物的特性,而和誰比較,以及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比較,不是人們的關(guān)注焦點。
方言是地方特色的重要體現(xiàn),在廣泛使用普通話的今天,我們也要關(guān)注方言的生存狀態(tài),維護語言的多樣性。通過研究沂源方言中比較句,可以深入認識當?shù)卣Z言系統(tǒng),對比方言和普通話的差異,也有利于當?shù)厝藢W(xué)習(xí)普通話。
注釋:
[1][2]沂源縣地處山東中部沂蒙山區(qū),淄博市最南端。1944年建縣,由原沂水、臨朐、蒙陰(原屬蒙陰的地區(qū)于1945年劃入)三縣部分地域組成。原屬臨沂地區(qū),1990年劃歸淄博市管轄。包括“跟、趕、給、掩、攆”。
參考文獻:
[1]范曉坤.山東方言的比較句[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3.
[2]李藍.現(xiàn)代漢語方言差比句的語序類型[J].方言,2003,(3).
[3]羅福騰.山東方言比較句的類型及其分布[J].中國語文,1992,(03).
[4]錢曾怡主編,邵燕梅,劉長鋒,邵明武著.沂南方言志[M].濟南:齊魯書社,2010.
[5]錢曾怡主編,馬靜,吳永煥著.臨沂方言志[M].濟南:齊魯書社,2003.
endprint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 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