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芮
【摘要】在我國的職業(yè)教育體系中,中等職業(yè)教育在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設置、教學特點等方面均與初等職業(yè)教育和高等職業(yè)教育不同。在中等職業(yè)教育中的語文課程中,文言文學習是不可或缺的?;谖难晕慕虒W的實踐經(jīng)驗,本文旨在闡述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讓學生主動地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從而具備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中等職業(yè)教育語文課程文言文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44-02
在我國的職業(yè)教育體系中,中等職業(yè)教育主要由中等專業(yè)學校、職業(yè)高中、技工學校來完成,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具有較好的文化基礎和職業(yè)技能的中等專門人才。因而,其在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設置、教學特點等方面均與初等職業(yè)教育和高等職業(yè)教育不同。[1]在中等職業(yè)教育的語文課程中,文言文學習是不可或缺的,我的很多學生在初學文言文之時都很頭疼,覺得無從下手,非抱一本翻譯書才得心安,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卻越來越輕松,覺得越來越有趣,這是需要有一定方法才能做到的。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要想學好文言文,首先克服“怕”的心理,一眼望去滿篇“之乎者也”便望洋興嘆是最要不得的,一定要先激起學習的興趣。
文言文涉及歷史散文,諸子言論,名人趣事,治國征戰(zhàn)等。其中蘊涵著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智慧,不屈不撓的精神。僅從介紹有關的歷史故事就足以吸引眼球;而很多中國字的形成又要歷經(jīng)千年,從開始的象形、會意到后來的轉注、假借,再到詞義擴大、縮小,逐漸演變到今天,是多么有意思的過程。作為表意文字,從圖畫起源之時就包涵了多少藝術之美。在推究它們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多少老祖先的思想火花,同時能激起多少愛國的情懷和以前不曾有的對于漢字的喜愛,學習文言字詞有時還充滿探索的樂趣。[2]如“之”字甲骨文是一只腳趾朝上的腳,腳夫下一條線是地面,表示這只腳離開地面要到別處去。“之”的本義是“往”或“到”,往什么地方去總有個出發(fā)點,這個出發(fā)點則為“這”、“此”所以“之”用做近指代詞,“之”做助詞那是同音假借?!昂酢奔孜?,金文上部三點表示呼出的聲下,下部人形本義為吐氣?!岸毕麓沟乃臈l線是四條線是四綹胡須的形象?!墩f文》:“而,頰毛也”?!氨奔孜纳喜渴且话训冻趶澋?,曲柄的大斧頭,柄下是兩只手,即雙手舉斧之意。本義為“兵器”,由兵器引申為使用兵器的人,即“士兵”再由個別士兵引申為士兵組成的團體——軍隊,再引申為軍隊的主要職能,戰(zhàn)爭,戰(zhàn)斗等。“金”字的點代表冶煉的金屬,右上用金屬制作的箭頭,右下斧頭,以此表金屬義,“五金”保留本義后引申為金屬做的樂器和兵器,“嗚金收兵”即敲鑼后世詞義縮小,專指“黃金”,古代用某些金屬做錢幣,所以今天有“獎金”、“助學金”的說法。每次講到這些學生都非常感興趣,充滿探究下去的欲望。
二、除了誦讀,還要背誦
文言文初讀是晦澀拗口的,當經(jīng)過反復誦讀乃至背誦時才能感受到固有的節(jié)奏甚至音韻美。當這些節(jié)奏從口中流淌而出,滿足與自豪也油然而生。背誦不僅可以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培養(yǎng)文言語感,進而體會文言語法,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文言語境;對于后續(xù)學習也是大有裨益。
三、體會文中情境,通過故事發(fā)展,人物語言邏輯推理出上下文
有時讀文言文不會一下子全明白,這時不必糾結某句話,甚至某個詞,先將全文籠統(tǒng)讀完,明白大概意思,再根據(jù)前后文關系邏輯,人物說話常理,逐步細化,以求通讀。當然有時通過一般邏輯思維推演還不夠,還需結合歷史知識,當時的朝代特點,流派思想才能明白作者意圖。[3]如學習《荷蓧丈人》就需明白孔子儒家學說所提倡的“入世”和老人家所崇尚的道家提倡的“出世、隱世”才能明白,老人為什么生氣,又為什么提供吃食、住處,最后又為什么避而不見。經(jīng)過推理譯出全文,會相當有成就感,也就對其它文章有了興趣。
四、整理積累
在學習每篇文言文過程中,需要將文中出現(xiàn)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進行總結、積累。這道功課看似機械,卻能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古文修養(yǎng),對于古時文字運用的規(guī)律會隨著總結次數(shù)的增多、熟悉而運用自如。例如:“為”字在 “何辭為”中是句未語氣詞?!案`為大王不取也”是“以為”;“為擊沛公軍”是“給替”;“沛公奉厄酒為壽,約為婚姻”中是“給”“成為”;“客何為者”中是 “干、做”;“我為魚肉”中當“是”講;“使子嬰為相”當“做”解釋??雌饋矶?其實都有引申關系,可以輕松推出來?!爸背藢嵲~“到”的意思外多做虛詞,也不過就是代詞“他”,助詞“的”,取消句子獨立性和倒裝的一個標志。古今異義除去特殊的需要硬背,多要找到由單音節(jié)詞組成的規(guī)律,今天“妻子”是一個詞,古時為“妻子兒女”。今“地方”為一個詞,古為“土地方圓”兩個詞,由此便可避免很多誤譯。特殊句式無非就是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每課總結這幾種,學生見多了,就不再恐懼了。
五、多讀歷史小故事
如果有條件,讀歷史小故事對于學習文言文幫助是很大的,可能是一篇文言文大概一看,就知道是自己曾讀過的某個故事,內(nèi)容已了解,可以推出文言字詞的意思,亦或歷史上某些相似的做法、說法也會給予我們靈感。
總之,文言文學習是有很多規(guī)律可尋的,且掌握了規(guī)律就能駕輕就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讓我們穿越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與偉人智者對話,以古鑒今,更能讓我們徜徉于祖國文化的浩瀚煙海之中,自豪、自信,鼓舞我們奮力向前。
參考文獻:
[1]董平主編,《中專生職業(yè)指導》,北京市:中國物價出版社,1998年,第44-48頁。
[2]梁祖國主編,《語文教師談語文學習方法》,廣州市:暨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117-120頁。
[3]陳剛、李峰主編,《語文學習方法大全》,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0年,第467-4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