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大致要經(jīng)歷分解模仿、整體掌握、協(xié)調(diào)熟練這三個階段,其中,模仿是學習的起步階段,因而也是非常重要的階段。作文是利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的實踐,這種能力是需要技能來支持的,而書面語言表達技能的獲得,是需要通過模仿來實現(xiàn)的。如果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能恰當運用“分解模仿”,會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大有益處。下面,筆者就題目、語言、開頭與結尾,以及構思,來談一談作文教學的“仿”。
一、仿題目
題目是作文的明眸,但很多時候,教師在日常作文教學中,耗心費力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分析了大量的材料,講了許多擬題的方法,卻效果不佳,學生仍然不會給作文定一個好的題目。其實,如果教師注意一下學生平日生活的體驗和生活積累,就不難找到擬題目的突破口——仿題目。
不妨先看一下學生的生活體驗。幾乎每一個學生都喜歡唱歌,也就是說,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歌名、歌詞,這些歌名、歌詞都可以用來“仿”題目的,只需指導學生對歌名、歌詞稍加改動,就可能成為一個“靚題”。比如,教學小學語文S版教材五年級上冊以“誠信”為話題的作文時,筆者進行了大量的擬題方法講解,竟有80%左右的同學擬定的題目“暗淡無光”。在作文講評課上,我試著引導學生根據(jù)日常積累的歌名、歌詞稍加改動,用作題目,經(jīng)過一番思考,學生擬出了《誠信無價》《我的眼中只有你》《相信》《怒放的生命》等很多難得的“靚題”?!胺隆笔箤W生在擬題時沖破了思維的障礙,開闊了視野,嘗到了擬題樂趣。
學生之所以能夠通過仿歌名、仿歌詞來確定一個好的作文題目,原因在于,這些歌名和歌詞是學生熟悉的。唱歌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因而,這些歌詞是學生可以理解的。這些學生熟悉并理解的歌名、歌詞,幫助學生理解了“誠信”這個話題。另外,歌曲是有韻律的,歌詞是美的,歌名是凝煉的,在仿題的過程中,歌的詞、曲以及名,均能夠感染并啟發(fā)學生擬出凝煉并富有美感的文題來。
二、仿語言
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在寫作中至關重要。小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生活閱歷以及寫作的經(jīng)歷都比較少,造成了他們在作文時語言匱乏、生澀、濫用口語、語言銜接不上等問題。為了幫助學生提高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教師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仿寫是一種很好的策略。
例如,在描寫“我家門前的一種植物”的習作教學中,一位同學描寫了這樣一幅景色:秋天,老榆樹的葉子落沒了,光禿禿的伸著枝丫……我看了之后,覺得語言沒有生機,干癟無味,就指導學生仿寫課文《秋天》這篇文章的語言。后來,這位學生把上段文字改成了“陰雨連綿的秋天,老榆樹的葉子竟過早地枯萎了;秋風吹來了,許多葉子紛紛揚揚地飄灑下來……”在這個語段中,學生知道了如何運用詞語(如“飄灑”“紛紛揚揚”),語言因此生動了許多。
在這個例子中,學生通過仿寫課文中的語言,深刻體會到:可以通過語言的節(jié)奏感,以及更加貼切的詞語,來增加語言的表現(xiàn)力,而這種表現(xiàn)力,會讓讀者讀起來朗朗上口,也由于描寫得貼切,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實際上,這種課文中的樣例在學生學習中起到了兩個作用,一個作用是使學生知道“好句子”的標準是什么(如讀著上口,描寫的事物可知可感),另一個是如何能夠寫出好的句子(如用詞更準確)。通過這樣的仿寫訓練,學生知道了如何運用詞語使文章更有色彩,這樣天長日久進行積累——仿寫——運用的訓練,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的深入,學生便能夠進行有創(chuàng)見的仿寫活動,作文語言會大有起色。
三、仿開頭、結尾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經(jīng)常強調(diào),作文“頭如豹,尾如鞭”,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開頭設置懸念,能吸引讀者,結尾點明中心,升華主題”都是耳熟能詳?shù)模趯懽鲿r卻很少有學生能用、會用的。在學習中缺少仿的過程,是產(chǎn)生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講到開頭的作用時,讓學生仿寫,講結尾升華主題時,讓學生仿寫,效果就會不一樣。
例如,筆者在講《母親的呼喚》的結尾時,讓學生進行仿寫一種情景交融的結尾。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黃昏,我牽起了母親的手,向家里走去,夕陽的余暉把我倆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睂W(下轉第59頁)(上接第57頁)生在仿寫中加入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讀起來很有韻味,讓人回味,這是一個成功的仿寫。很顯然,學生已經(jīng)注意到結尾的寫法,那么,在不斷的仿寫中,就會形成他們自己的寫作特色。
學生認識到“開頭設置懸念,能吸引讀者,結尾點明中心,升華主題”,只是對怎樣寫好開頭與結尾有了一個概念上的認識,這種概念上的認識,是教師告訴學生的,學生還缺乏感性認識;而寫好開頭與結尾,僅僅有概念的認識是不夠的,學生還必須對如何寫好開頭與結尾有充分的感性認識,這樣,教師就需要給學生提供樣例,讓學生切身體會開頭與結尾在文章中的作用,讓學生將概念上的認識與感性認識結合起來,學生才會具體知道如何使作文“頭如豹,尾如鞭”。
四、通過文章結構仿構思
對于小學生來說,構思一篇文章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教學上也是比較難以處理的。那么,教師如何來幫助學生構思一篇作文呢?筆者可以通過仿結構的方式,來啟發(fā)學生的構思。
例如,在講到記敘文寫作時,筆者以《有這樣一個老師》為例子,分析作者的寫法和構思:提出“面面相覷——十分高興——生氣懊惱——佩服贊嘆”這樣一條情感線,以“情感脈絡”為構思特點,讓學生摹仿寫作。經(jīng)過討論交流后,他們很快有創(chuàng)見地提出了自己的構思,并且當堂完成了作文,質(zhì)量也很高。就以往而言,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最愁的就是構思,作為教師,如果一如既往地按講、練、評的方式訓練寫作的話,見作文頭疼的學生依然處處可見,但當教師把作文當成“仿”文,讓學生仿寫時,他們會快速構思寫作,效果也很好。
文章構思雖然是一個復雜的心智活動,但是,教師可以避繁就簡地通過構思的結果,來幫助學生進行構思。文章的結構是作者構思的結果,它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章應該用怎樣的思路來展開,了解一篇文章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由于有了一定的遵循,學生的構思也會相對順暢一些。
在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時,仿寫是一個有效的途徑。當然,仿寫不是給學生一個框框,而是給學生一個大略的模子,至于模子如何用,就要靠學生自己創(chuàng)新了,而大量的模仿是創(chuàng)新一個途徑。很難想象,一個連“仿”都不會的學生,又怎能有創(chuàng)新之作呢?在日常教學中,適當?shù)亍胺隆笔欠蠈W習規(guī)律的,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很好的路徑。(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