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fā)而威,真親未笑而和?!肚f子·漁父》
譯:勉強啼哭的人雖然外表悲痛其實并不哀傷,勉強發(fā)怒的人雖然外表嚴厲其實并不威嚴,勉強親熱的人雖然笑容滿面其實并不和善。真正的悲痛沒有哭聲而哀傷,真正的怒氣未曾發(fā)作而威嚴,真正的親熱未曾含笑而和善。
題壁不知始于何時。相傳司馬相如過升仙橋,題柱曰:“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可見漢朝的人就有了弄臟公共場所的習(xí)慣。又唐朝韋肇(或云張莒)初及第,偶于慈恩寺塔題名,后進慕效之,遂成故事。這故事就是后世所謂“雁塔題名”。
——王力《龍蟲并雕齋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