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應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更好地去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指導方法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應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更好地去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怎樣指導學生讀書呢?
一、指導學生帶著問題,整體感知的讀書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碧釂柲軉酒鹱⒁?,啟迪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例如,在教學《一只貝》時,在課堂上我巧妙地轉變學習方式,由老師問向學生問轉變。所以本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通過讀書發(fā)現(xiàn)問題。有的學生提出:“這是一只怎樣的貝?”還有一位學生提出:“作者為什么既說這只貝可憐又說它可敬呢?”這是文章的矛盾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馬上在文中找句子,談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在學生自己帶著問題讀書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富有個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指導學生邊讀邊發(fā)揮想象,開拓思維理解文章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課時,我深刻挖掘教材的潛在意義,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從課文對父親的外貌描寫入手,談談自己仿佛看到什么?由父親在廢墟中挖了36小時,聯(lián)想到孩子在廢墟下等了36小時,并由此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這樣做既填補了課文的空白,又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與子的了不起。這樣一個敢于面對困難、永不放棄的父親形象逐漸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更是提高了積累語言,內(nèi)化語言,并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體會文章內(nèi)涵
在教學中,抓住感情這一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朗讀,使其深入體會文章的含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知道,有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詞句,只有通過有感情地讀才能進入到作者精心設計的“情境”之中,使書面語言還原成具體的情、景、物,使作者的感情完全融入學生之中。這樣,教師只須稍作點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便能心領神會。如教《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時,我先范讀,盡量使自己進入角色,把感恩母親的情感融化在舒緩而又深摯的語調里,然后要求學生像老師一樣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讀的過程中,我看到許多學生的眼里含著晶瑩的淚花,這時我雖然沒開始講解課文,但通過對文章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的內(nèi)心真正受到震撼,從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滋潤心田。
四、抓住重點詞句,指導讀書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指導他們品詞、品句地讀書,使他們在語言文字上得到欣賞,認識事物上得到啟迪,思想感情上得到陶冶,再理解語言文字和課文內(nèi)容,如《小英雄雨來》一文中兩次提到“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一個“愛”字,平平常常,簡簡單單,但含義深刻,感情色彩強烈,有令人回腸蕩氣之感。為了保衛(wèi)家鄉(xiāng),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蘆花村的每個人的愛、每個人的恨、每個人的智慧,都凝聚在一起,成為他們共同的心聲,這是一股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這時,指導學生朗讀,字字千金,鏗鏘有力。
五、指導讀后感歸納要點
一篇課文,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可以分幾段?一段話講了幾層意思?這都需要指導學生讀后歸納。如教學冰心的《憶讀書》最后一段,即“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雖只有幾個字,但卻表達了三層意思:第一層講讀書是一件很好的事;第二層講盡量多讀一些書;第三層講要讀一些好的、有用的書。讀后歸納要點,既訓練了分層,又突出了重點訓練項目,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潛心于閱讀方法的指導,便能使學生逐步提高閱讀的效率,進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