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喜歡找樂,娛樂的內容十分豐富,除了繪畫、書法、音樂、戲曲等外,還有許多通俗的群眾性娛樂活動。
養(yǎng)飛禽
過去老北京茶館很多,養(yǎng)鳥人提著鳥籠到茶館坐坐,說是喝茶,實際是亮亮自己的鳥兒,雖說提籠架鳥成了游手好閑的代名詞,可見養(yǎng)鳥作為北京人傳統(tǒng)愛好,已很普遍。一般玩叫鳥和打彈鳥、叼旗鳥的較多,王公貴族養(yǎng)的觀賞鳥多出自江南,一身美麗的羽毛,不善于鳴叫,稱南鳥。有鸚哥、俗稱鸚鵡。分大、中、小三種鸚哥。
養(yǎng)鴿子是以放飛為樂趣。鴿子分野鴿子和家鴿子,家鴿被稱為“鳳頭”,飼養(yǎng)家鴿要修建鴿子窩。
玩鷹
清代宮廷非常重視射獵習武,在內務府設有養(yǎng)鷹鷂處,專門負責收購馴養(yǎng)鷂鷹及獵狗,供皇帝射獵時使用。當時,王公貴族、八旗弟子紛紛仿效皇室嗜好捕鷹、訓鷹、架鷹圍獵。
抖空竹
抖空竹是北京地區(qū)成人和兒童都喜歡玩的活動??罩袷怯弥衲灸z粘而成,有雙軸和單軸,單軸抖起來有難度,空竹分1至24響。抖空竹技巧熟練者可以把空竹拋向天空,而后接住,并做出“蘇秦背劍”、“小鳥上架”、“仙人過橋”等動作。還有將空竹放到地上旋轉發(fā)出音響稱“地響”。
跳猴皮筋和磕泥餑餑
跳猴皮筋是女孩喜歡的集體游戲,猴皮筋是女孩子自己用小皮圈相連起來的,兩個人各執(zhí)一頭,另一個人去跳。有時執(zhí)猴皮筋者把猴皮筋舉至頭頂,有時放到腰部,也有時蹲下放在腿部,以增加跳繩人的難度,誰跳的最多,為勝者。
磕泥餑餑是兒童喜歡玩兒的。舊北京廟會集市上有賣磕泥餑餑模子的貨攤。將模子買回家,將和好的泥巴放在里邊按實,摳出來就成泥餑餑,泥餑餑種類有狗、貓、兔、虎、孫悟空、關公等,涂上顏色非常漂亮。春節(jié)時,泥餑餑兔兒爺最受歡迎。
老北京玩兒的形式還很多,一些玩法現在消失了,但當時卻很盛行。
(選自《北京老照片的故事》/劉鵬 著/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年4月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