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銅陵縣旱地春小麥“3414”肥料效應試驗

        2014-07-16 09:13:10周邦兵湯德祥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10期
        關鍵詞:麥秸氮肥籽粒

        周邦兵 湯德祥

        摘 要:在銅陵縣灰沙潮土上,通過“3414”試驗,分析了本區(qū)域春小麥肥料效應,初步探討了N、P、K肥最佳施用量。結果表明,氮肥是春小麥產(chǎn)量增加和千粒重降低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氮磷鉀間交互作用也有一定影響。綜合考慮,每667m2小麥N、P、K肥最佳施用量分別為12kg、5kg、6kg。

        關鍵詞:小麥;“3414”試驗;肥料效應;銅陵縣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59-03

        銅陵縣沿江區(qū)域旱地原有種植模式主要為棉花、油菜輪作,隨著土地流轉及農業(yè)機械化的推進,農村土地規(guī)模經(jīng)營面積不斷擴大,傳統(tǒng)種植模式已發(fā)生改變,小麥已經(jīng)成為本地區(qū)播種面積最大的作物之一。在安徽省優(yōu)勢農產(chǎn)品區(qū)域布局規(guī)劃中,小麥生產(chǎn)一直集中在沿淮和淮北地區(qū),長江流域小麥生產(chǎn)缺少針對性專項試驗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銅陵縣沿江區(qū)域旱地春小麥生產(chǎn)的肥料效應。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銅陵縣胥壩鄉(xiāng),屬長江沖積物潮土類灰沙潮土亞類灰沙潮土土種,土壤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8.8g/kg、堿解氮73mg/kg、有效磷27mg/kg、速效鉀106mg/kg。在本試驗前已經(jīng)連續(xù)3a小麥-大豆輪作,上季作物為黃豆,品種為徐豆14,產(chǎn)量180kg/667m2。

        1.2 試驗設計 采用“3414”完全試驗方案,以氮、磷、鉀3因素為基礎,按0~3共計4個水平,每重復14個處理,共3次重復(各肥料水平編碼及用量見表1)。以經(jīng)驗基礎上推薦施肥量為2水平(折合每667m2施用

        N 12kg、P2O55 kg、K2O 8kg),隨機區(qū)組設計。每處理凈面積33m2,處理及重復之間間隔0.4m,處理與保護行間隔0.5m。供試肥料為尿素(安慶)含N46.3%、過磷酸鈣(銅陵)含P2O5 12%、氯化鉀(加拿大)含K2O 60%,其中磷鉀肥全部基施,氮肥按基肥∶臘肥∶穗肥5∶2∶3比例施用。

        1.3 試驗實施 10月26日小區(qū)劃定,基肥施用,單獨旋耕;10月28日機條播,小麥品種揚麥13,用種量10kg/667m2;次年1月10日追施臘肥,4月15日追施穗肥,5月25日收割。小區(qū)采用實收計產(chǎn),每小區(qū)單獨用尼龍網(wǎng)袋盛裝,晾曬至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lián)P盡雜質單獨稱重。

        受條件限制,籽粒、秸稈N、P、K含量、穗粒數(shù)、千粒重、麥秸/籽粒等測定僅對處理1、2、4、6、8進行取樣分析,形成空白區(qū)、NPK單元素缺素區(qū)、2水平完全施肥區(qū)之間的對比。取樣方法采用5點取樣法整株拔取在每個小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單粒麥粒形成的完全植株10株以上,網(wǎng)袋盛裝單獨晾曬,手工脫粒計數(shù)、稱重,實驗室N、P、K含量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除處理2產(chǎn)量較對照減產(chǎn)(5%差異不顯著)外,其余處理產(chǎn)量均明顯增產(chǎn),增產(chǎn)幅度在23.96%~40.15%。在當前的施肥水平下,處理6的肥料配比具有獲得較高田間產(chǎn)量能力,在3因素肥料試驗中,氮肥水平是決定產(chǎn)量高低的最重要因子,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下,合理配比磷鉀肥也能獲得一定幅度的增產(chǎn),甚至可以使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2 不同處理對每穗粒數(shù)、千粒重和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 (1)對每穗粒數(shù)的影響:由表3可知,僅處理1、2和處理6差異顯著,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只統(tǒng)計了平均穗粒數(shù),而未考慮整株小麥總粒數(shù)之間差異。(2)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由表3可知,處理1、2之間,處理4、6、8之間差異不明顯,說明氮肥增加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降低影響明顯,在一定氮肥水平下,小麥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無明顯差異,磷鉀肥對籽粒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影響不明顯。

        2.3 不同處理對植株相應養(yǎng)分含量變化的影響 籽粒全氮、麥秸全氮不同施氮水平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同一施氮水平處理間無差異;全磷處理間無差異。籽粒全鉀處理間無差異,麥秸全鉀處理間差異極顯著,但麥秸全鉀含量與施鉀量并不明顯相關,而與氮肥水平相關(表3)。

        2.4 不同處理對收益的影響 按小麥2.24元/kg、N 5.22元/kg、P2O5 7.5元/kg、K2O 6.0元/kg計算。處理6與對照相比增加收益和凈增收益均為最高,處理9次之,處理7增加收益列第3位(表1),因而,凈增收益位次可能受投入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動。

        2.5 肥料效應方程

        2.5.1 三元二次綜合效應方程

        Y=330.41+19.83N+4.19P+8.29K+1.06NP+0.423 465NK-1.27PK-0.93N2-0.54P2-0.58K2。R2=0.978 4,F(xiàn)=20.09大于F0.01=14.66,回歸關系極顯著,每667m2 N、P2O5、K2O的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0.95、10.17,0、0,18.08、12.09kg,對應的產(chǎn)量分別為500.06kg、496.45kg。

        2.5.2 一元二次單因素效應方程

        2.5.2.1 氮肥 Y=315.37+30.11N-1.02N2。R2=0.960 6,每667m2 N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4.77kg、14.56kg,對應產(chǎn)量分別為537.74kg、537.69kg。

        2.5.2.2 磷肥 Y=500.33+16.55P-1.75P2。R2=0.652 0,每667m2 P2O5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4.73kg、4.64kg,對應每667m2產(chǎn)量分別為539.45kg、539.44kg。

        2.5.2.3 鉀肥 Y=502.62+13.36K-1.08K2。R2=0.751 5,每667m2 K2O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6.16kg、5.99kg,對應每667m2產(chǎn)量分別為543.79kg、543.75kg。

        總體來說,在本試驗中三元二次方程雖將交互作用考慮其中,但擬合結果與實際產(chǎn)量差距較大,所推薦的施肥量與實際也存在較大偏移。一元二次單因素方程所擬合產(chǎn)量和實際產(chǎn)量相近,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是對三元二次方程的有效補充,但其不足之處是不能量化交互作用,方程所擬合結果相比實際產(chǎn)量偏低。與北方小麥產(chǎn)區(qū)相比,本地適期早播肥料充足地塊小麥穗粒數(shù)特別是主莖穗粒數(shù)基本在70粒以上,小麥成熟收獲期間風雨多,小麥倒伏風險大,在本試驗中雖有意降低氮肥2水平用量,推遲穗肥施用時間,但在準備收割前風雨造成氮肥2、3水平處理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倒伏。

        3 討論

        本試驗中處理6產(chǎn)量、效益均為最高,但小麥倒伏是制約通過增加氮肥用量提高產(chǎn)量的主要因素,因而在當前的田間管理中,如何做到適量增加播量,以提高有效穗數(shù),減少穗粒數(shù);及時合理化控,降低植株高度,增加莖稈機械強度;合理降低氮肥用量或改變氮肥施用時期,協(xié)調植株營養(yǎng)生殖生長,優(yōu)化穗粒數(shù)與千粒重等措施,有待通過進一步的田間試驗來驗證。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在銅陵縣灰沙潮土上,通過“3414”試驗,分析了本區(qū)域春小麥肥料效應,初步探討了N、P、K肥最佳施用量。結果表明,氮肥是春小麥產(chǎn)量增加和千粒重降低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氮磷鉀間交互作用也有一定影響。綜合考慮,每667m2小麥N、P、K肥最佳施用量分別為12kg、5kg、6kg。

        關鍵詞:小麥;“3414”試驗;肥料效應;銅陵縣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59-03

        銅陵縣沿江區(qū)域旱地原有種植模式主要為棉花、油菜輪作,隨著土地流轉及農業(yè)機械化的推進,農村土地規(guī)模經(jīng)營面積不斷擴大,傳統(tǒng)種植模式已發(fā)生改變,小麥已經(jīng)成為本地區(qū)播種面積最大的作物之一。在安徽省優(yōu)勢農產(chǎn)品區(qū)域布局規(guī)劃中,小麥生產(chǎn)一直集中在沿淮和淮北地區(qū),長江流域小麥生產(chǎn)缺少針對性專項試驗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銅陵縣沿江區(qū)域旱地春小麥生產(chǎn)的肥料效應。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銅陵縣胥壩鄉(xiāng),屬長江沖積物潮土類灰沙潮土亞類灰沙潮土土種,土壤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8.8g/kg、堿解氮73mg/kg、有效磷27mg/kg、速效鉀106mg/kg。在本試驗前已經(jīng)連續(xù)3a小麥-大豆輪作,上季作物為黃豆,品種為徐豆14,產(chǎn)量180kg/667m2。

        1.2 試驗設計 采用“3414”完全試驗方案,以氮、磷、鉀3因素為基礎,按0~3共計4個水平,每重復14個處理,共3次重復(各肥料水平編碼及用量見表1)。以經(jīng)驗基礎上推薦施肥量為2水平(折合每667m2施用

        N 12kg、P2O55 kg、K2O 8kg),隨機區(qū)組設計。每處理凈面積33m2,處理及重復之間間隔0.4m,處理與保護行間隔0.5m。供試肥料為尿素(安慶)含N46.3%、過磷酸鈣(銅陵)含P2O5 12%、氯化鉀(加拿大)含K2O 60%,其中磷鉀肥全部基施,氮肥按基肥∶臘肥∶穗肥5∶2∶3比例施用。

        1.3 試驗實施 10月26日小區(qū)劃定,基肥施用,單獨旋耕;10月28日機條播,小麥品種揚麥13,用種量10kg/667m2;次年1月10日追施臘肥,4月15日追施穗肥,5月25日收割。小區(qū)采用實收計產(chǎn),每小區(qū)單獨用尼龍網(wǎng)袋盛裝,晾曬至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lián)P盡雜質單獨稱重。

        受條件限制,籽粒、秸稈N、P、K含量、穗粒數(shù)、千粒重、麥秸/籽粒等測定僅對處理1、2、4、6、8進行取樣分析,形成空白區(qū)、NPK單元素缺素區(qū)、2水平完全施肥區(qū)之間的對比。取樣方法采用5點取樣法整株拔取在每個小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單粒麥粒形成的完全植株10株以上,網(wǎng)袋盛裝單獨晾曬,手工脫粒計數(shù)、稱重,實驗室N、P、K含量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除處理2產(chǎn)量較對照減產(chǎn)(5%差異不顯著)外,其余處理產(chǎn)量均明顯增產(chǎn),增產(chǎn)幅度在23.96%~40.15%。在當前的施肥水平下,處理6的肥料配比具有獲得較高田間產(chǎn)量能力,在3因素肥料試驗中,氮肥水平是決定產(chǎn)量高低的最重要因子,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下,合理配比磷鉀肥也能獲得一定幅度的增產(chǎn),甚至可以使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2 不同處理對每穗粒數(shù)、千粒重和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 (1)對每穗粒數(shù)的影響:由表3可知,僅處理1、2和處理6差異顯著,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只統(tǒng)計了平均穗粒數(shù),而未考慮整株小麥總粒數(shù)之間差異。(2)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由表3可知,處理1、2之間,處理4、6、8之間差異不明顯,說明氮肥增加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降低影響明顯,在一定氮肥水平下,小麥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無明顯差異,磷鉀肥對籽粒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影響不明顯。

        2.3 不同處理對植株相應養(yǎng)分含量變化的影響 籽粒全氮、麥秸全氮不同施氮水平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同一施氮水平處理間無差異;全磷處理間無差異。籽粒全鉀處理間無差異,麥秸全鉀處理間差異極顯著,但麥秸全鉀含量與施鉀量并不明顯相關,而與氮肥水平相關(表3)。

        2.4 不同處理對收益的影響 按小麥2.24元/kg、N 5.22元/kg、P2O5 7.5元/kg、K2O 6.0元/kg計算。處理6與對照相比增加收益和凈增收益均為最高,處理9次之,處理7增加收益列第3位(表1),因而,凈增收益位次可能受投入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動。

        2.5 肥料效應方程

        2.5.1 三元二次綜合效應方程

        Y=330.41+19.83N+4.19P+8.29K+1.06NP+0.423 465NK-1.27PK-0.93N2-0.54P2-0.58K2。R2=0.978 4,F(xiàn)=20.09大于F0.01=14.66,回歸關系極顯著,每667m2 N、P2O5、K2O的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0.95、10.17,0、0,18.08、12.09kg,對應的產(chǎn)量分別為500.06kg、496.45kg。

        2.5.2 一元二次單因素效應方程

        2.5.2.1 氮肥 Y=315.37+30.11N-1.02N2。R2=0.960 6,每667m2 N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4.77kg、14.56kg,對應產(chǎn)量分別為537.74kg、537.69kg。

        2.5.2.2 磷肥 Y=500.33+16.55P-1.75P2。R2=0.652 0,每667m2 P2O5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4.73kg、4.64kg,對應每667m2產(chǎn)量分別為539.45kg、539.44kg。

        2.5.2.3 鉀肥 Y=502.62+13.36K-1.08K2。R2=0.751 5,每667m2 K2O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6.16kg、5.99kg,對應每667m2產(chǎn)量分別為543.79kg、543.75kg。

        總體來說,在本試驗中三元二次方程雖將交互作用考慮其中,但擬合結果與實際產(chǎn)量差距較大,所推薦的施肥量與實際也存在較大偏移。一元二次單因素方程所擬合產(chǎn)量和實際產(chǎn)量相近,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是對三元二次方程的有效補充,但其不足之處是不能量化交互作用,方程所擬合結果相比實際產(chǎn)量偏低。與北方小麥產(chǎn)區(qū)相比,本地適期早播肥料充足地塊小麥穗粒數(shù)特別是主莖穗粒數(shù)基本在70粒以上,小麥成熟收獲期間風雨多,小麥倒伏風險大,在本試驗中雖有意降低氮肥2水平用量,推遲穗肥施用時間,但在準備收割前風雨造成氮肥2、3水平處理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倒伏。

        3 討論

        本試驗中處理6產(chǎn)量、效益均為最高,但小麥倒伏是制約通過增加氮肥用量提高產(chǎn)量的主要因素,因而在當前的田間管理中,如何做到適量增加播量,以提高有效穗數(shù),減少穗粒數(shù);及時合理化控,降低植株高度,增加莖稈機械強度;合理降低氮肥用量或改變氮肥施用時期,協(xié)調植株營養(yǎng)生殖生長,優(yōu)化穗粒數(shù)與千粒重等措施,有待通過進一步的田間試驗來驗證。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在銅陵縣灰沙潮土上,通過“3414”試驗,分析了本區(qū)域春小麥肥料效應,初步探討了N、P、K肥最佳施用量。結果表明,氮肥是春小麥產(chǎn)量增加和千粒重降低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氮磷鉀間交互作用也有一定影響。綜合考慮,每667m2小麥N、P、K肥最佳施用量分別為12kg、5kg、6kg。

        關鍵詞:小麥;“3414”試驗;肥料效應;銅陵縣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59-03

        銅陵縣沿江區(qū)域旱地原有種植模式主要為棉花、油菜輪作,隨著土地流轉及農業(yè)機械化的推進,農村土地規(guī)模經(jīng)營面積不斷擴大,傳統(tǒng)種植模式已發(fā)生改變,小麥已經(jīng)成為本地區(qū)播種面積最大的作物之一。在安徽省優(yōu)勢農產(chǎn)品區(qū)域布局規(guī)劃中,小麥生產(chǎn)一直集中在沿淮和淮北地區(qū),長江流域小麥生產(chǎn)缺少針對性專項試驗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銅陵縣沿江區(qū)域旱地春小麥生產(chǎn)的肥料效應。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銅陵縣胥壩鄉(xiāng),屬長江沖積物潮土類灰沙潮土亞類灰沙潮土土種,土壤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8.8g/kg、堿解氮73mg/kg、有效磷27mg/kg、速效鉀106mg/kg。在本試驗前已經(jīng)連續(xù)3a小麥-大豆輪作,上季作物為黃豆,品種為徐豆14,產(chǎn)量180kg/667m2。

        1.2 試驗設計 采用“3414”完全試驗方案,以氮、磷、鉀3因素為基礎,按0~3共計4個水平,每重復14個處理,共3次重復(各肥料水平編碼及用量見表1)。以經(jīng)驗基礎上推薦施肥量為2水平(折合每667m2施用

        N 12kg、P2O55 kg、K2O 8kg),隨機區(qū)組設計。每處理凈面積33m2,處理及重復之間間隔0.4m,處理與保護行間隔0.5m。供試肥料為尿素(安慶)含N46.3%、過磷酸鈣(銅陵)含P2O5 12%、氯化鉀(加拿大)含K2O 60%,其中磷鉀肥全部基施,氮肥按基肥∶臘肥∶穗肥5∶2∶3比例施用。

        1.3 試驗實施 10月26日小區(qū)劃定,基肥施用,單獨旋耕;10月28日機條播,小麥品種揚麥13,用種量10kg/667m2;次年1月10日追施臘肥,4月15日追施穗肥,5月25日收割。小區(qū)采用實收計產(chǎn),每小區(qū)單獨用尼龍網(wǎng)袋盛裝,晾曬至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lián)P盡雜質單獨稱重。

        受條件限制,籽粒、秸稈N、P、K含量、穗粒數(shù)、千粒重、麥秸/籽粒等測定僅對處理1、2、4、6、8進行取樣分析,形成空白區(qū)、NPK單元素缺素區(qū)、2水平完全施肥區(qū)之間的對比。取樣方法采用5點取樣法整株拔取在每個小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單粒麥粒形成的完全植株10株以上,網(wǎng)袋盛裝單獨晾曬,手工脫粒計數(shù)、稱重,實驗室N、P、K含量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除處理2產(chǎn)量較對照減產(chǎn)(5%差異不顯著)外,其余處理產(chǎn)量均明顯增產(chǎn),增產(chǎn)幅度在23.96%~40.15%。在當前的施肥水平下,處理6的肥料配比具有獲得較高田間產(chǎn)量能力,在3因素肥料試驗中,氮肥水平是決定產(chǎn)量高低的最重要因子,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下,合理配比磷鉀肥也能獲得一定幅度的增產(chǎn),甚至可以使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2 不同處理對每穗粒數(shù)、千粒重和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 (1)對每穗粒數(shù)的影響:由表3可知,僅處理1、2和處理6差異顯著,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只統(tǒng)計了平均穗粒數(shù),而未考慮整株小麥總粒數(shù)之間差異。(2)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的影響:由表3可知,處理1、2之間,處理4、6、8之間差異不明顯,說明氮肥增加對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降低影響明顯,在一定氮肥水平下,小麥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無明顯差異,磷鉀肥對籽粒千粒重、麥秸/籽粒質量比影響不明顯。

        2.3 不同處理對植株相應養(yǎng)分含量變化的影響 籽粒全氮、麥秸全氮不同施氮水平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同一施氮水平處理間無差異;全磷處理間無差異。籽粒全鉀處理間無差異,麥秸全鉀處理間差異極顯著,但麥秸全鉀含量與施鉀量并不明顯相關,而與氮肥水平相關(表3)。

        2.4 不同處理對收益的影響 按小麥2.24元/kg、N 5.22元/kg、P2O5 7.5元/kg、K2O 6.0元/kg計算。處理6與對照相比增加收益和凈增收益均為最高,處理9次之,處理7增加收益列第3位(表1),因而,凈增收益位次可能受投入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動。

        2.5 肥料效應方程

        2.5.1 三元二次綜合效應方程

        Y=330.41+19.83N+4.19P+8.29K+1.06NP+0.423 465NK-1.27PK-0.93N2-0.54P2-0.58K2。R2=0.978 4,F(xiàn)=20.09大于F0.01=14.66,回歸關系極顯著,每667m2 N、P2O5、K2O的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0.95、10.17,0、0,18.08、12.09kg,對應的產(chǎn)量分別為500.06kg、496.45kg。

        2.5.2 一元二次單因素效應方程

        2.5.2.1 氮肥 Y=315.37+30.11N-1.02N2。R2=0.960 6,每667m2 N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14.77kg、14.56kg,對應產(chǎn)量分別為537.74kg、537.69kg。

        2.5.2.2 磷肥 Y=500.33+16.55P-1.75P2。R2=0.652 0,每667m2 P2O5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4.73kg、4.64kg,對應每667m2產(chǎn)量分別為539.45kg、539.44kg。

        2.5.2.3 鉀肥 Y=502.62+13.36K-1.08K2。R2=0.751 5,每667m2 K2O最大、最佳用量分別為6.16kg、5.99kg,對應每667m2產(chǎn)量分別為543.79kg、543.75kg。

        總體來說,在本試驗中三元二次方程雖將交互作用考慮其中,但擬合結果與實際產(chǎn)量差距較大,所推薦的施肥量與實際也存在較大偏移。一元二次單因素方程所擬合產(chǎn)量和實際產(chǎn)量相近,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是對三元二次方程的有效補充,但其不足之處是不能量化交互作用,方程所擬合結果相比實際產(chǎn)量偏低。與北方小麥產(chǎn)區(qū)相比,本地適期早播肥料充足地塊小麥穗粒數(shù)特別是主莖穗粒數(shù)基本在70粒以上,小麥成熟收獲期間風雨多,小麥倒伏風險大,在本試驗中雖有意降低氮肥2水平用量,推遲穗肥施用時間,但在準備收割前風雨造成氮肥2、3水平處理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倒伏。

        3 討論

        本試驗中處理6產(chǎn)量、效益均為最高,但小麥倒伏是制約通過增加氮肥用量提高產(chǎn)量的主要因素,因而在當前的田間管理中,如何做到適量增加播量,以提高有效穗數(shù),減少穗粒數(shù);及時合理化控,降低植株高度,增加莖稈機械強度;合理降低氮肥用量或改變氮肥施用時期,協(xié)調植株營養(yǎng)生殖生長,優(yōu)化穗粒數(shù)與千粒重等措施,有待通過進一步的田間試驗來驗證。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歡
        麥秸氮肥籽粒
        籽粒莧的飼用價值和高產(chǎn)栽培技術
        籽粒莧的特性和種植技術
        氮肥供應充足 春耕生產(chǎn)有保障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紀念安徽小氮肥誕生六十周年
        抓住機遇 主動作為 努力推進我國氮肥市場穩(wěn)步前行
        玉米機械脫粒籽粒含水量與破碎率的相關研究
        踩麥秸
        麥秸垛里藏溫情
        幸福家庭(2018年3期)2018-01-27 03:52:08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場掠影
        麥秸
        小說月刊(2017年9期)2017-09-13 17:43:26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18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亚洲三区二区一区视频| 永久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下载| 国产午夜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女u久久精品视频| 婷婷开心五月亚洲综合|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最近在线更新8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 精品 综合 精品 自拍|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午夜不卡亚洲视频| 国产三级黄色片子看曰逼大片| 亚洲国产欲色有一二欲色|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 内射欧美老妇wbb|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日韩无码尤物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大片|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又硬又粗又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最新日本女优中文字幕视频| av手机在线观看不卡| 插插射啊爱视频日a级|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m| 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www| 欧美情侣性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 91九色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秘书边打电话边被躁bd视频|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站| 99re6久精品国产首页| 亚洲精品尤物av在线网站 |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 久久HEZYO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