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檸
“最痛苦的時候并不是看到在棺材里的媽媽的那一刻,而是在沒有媽媽的房間里,看到那套針織衫和裙子的瞬間?!奔景虐拍仍谒囊徊慷唐≌f里這樣描述女兒面對母親死亡時的感受。那是一種睹物思人的痛,是除非你能讓與母親有關的所有事物都消失才能遺忘的痛。而你與母親的聯(lián)系是永遠切不斷的,你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這種痛,你必須一生攜帶,不離不棄。
《孤獨的夢中人》與吉本芭芭娜寫的是相似的痛,卻又不盡相同。主人公馬西莫在一個9歲的清晨失去了媽媽。與其說他不知道媽媽去哪兒了,倒不如說他不愿意面對在人生路上遺失了媽媽的真相。9歲的孩子,特別愛說謊的年紀。從此,他開始了說謊之旅,旅程綿延一生。從童年到青年,再到壯年,由單身到成家,再到離異,他一直害怕愛,想象愛,等愛。
為了不再害怕痛苦,千百萬人每天都在嘗試著,要么忙于禱告和各種善舉,要么在毒品和極端經歷中麻醉自我。但是正如榮格所說,痛苦的記憶不能消除,可以消除的是與記憶聯(lián)系在一起的痛苦。
“不被某個人愛是一種巨大的痛苦,但這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不再被愛,就像一塊難吃的糖,被人嘗過了,又吐掉了。正是害怕被人拋棄,才阻礙我們自我拋棄。在短暫的愛的單行線里,我們所愛的人卻不再愛我們,這便奪走了我們自以為曾經給予過我們的東西?!边@是小說開篇的一段話,作者誠實的內心獨白,完全凝結成他對愛的恐懼。
小男孩失去愛之后,身邊的成年人走馬燈似的轉換。鄰居、神甫、干媽、奶奶、姥姥,還有保姆……他感覺那么多人都是在可憐他,沒人真正在給予愛。心中的冷與外界的熱,簡直就是一場冰與火的對決,他學會了將自己包裹在一副鎧甲里,用內心的小世界抵抗著外界的大世界,孤獨與夢是這部小說的主題詞。
直到有一天,一張報紙泄露了媽媽去世的真相,他的世界轟然倒塌,他終于知道:留下的人總是比離去的人更有愛,勇敢地面對生活要勝于做一個逃兵。或許,人的一生一直在與自己作戰(zhàn),像驕傲的堂·吉訶德,去努力打敗住在心里的那個逃兵。原來,我們一直在假裝勇敢!
第一次讀馬西莫·格拉梅利尼的作品,我便被小說的結構和語言迷住了。他從事新聞行業(yè),是電視臺的脫口秀主持人,此書一經上市便狂銷一百萬冊,成為當年名副其實的暢銷書。如果說書中的小馬西莫心里住著一個魔鬼貝爾菲戈爾,那么作者馬西莫心里就住著一個哲學家。我感嘆于他是如何把思想凝煉成撬動人心的語言,仿佛每句話都是一個支點。
他說:上帝是人類的一個發(fā)明,死亡是一切的終結;他說:每個男孩心里都住著一個逃兵,他所知道的最安全的逃離方法是迷戀那些并不合適的人;他說:我不知道,在愛情里,是不是逃跑的人贏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失戀的人卻停留在原地。在他的文字里,你找不到痛苦與憂傷的字樣,完全是用強大打扮自己,可每讀一段句子,你都想落淚。仿佛親眼看見了那個由于年幼時失去母親,內心掙扎著,讓絕望貫穿整個人生的男人。
我覺得這是一本無法用“勵志”或者“正能量”來形容的小說,它用主人公成長經歷真切地為你解讀了人生。就像電影《時空夢旅人》的結尾所說:于是我知道,我就是最幸運的人。我們生命的每一天,都在時間中旅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我們所能珍惜這段美妙的旅程。
心碎也好,幸福也罷,但愿我們別再害怕失去。此生,做一個勇敢的逃兵!
《孤獨的夢中人》,馬西莫·格拉梅利尼著,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4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