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被人尊為“造字圣人”,在民間傳說的記載中流傳著關于倉頡造字的許多版本。一說倉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對流傳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亦有說倉頡“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創(chuàng)造出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名叫“字”?!墩f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爪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gòu)造書契”。不論這些記載和傳說是否完全屬實,但倉頡造字說的影響之大確是毋庸置疑的。關于倉頡造字的傳說、遺跡遍布黃河中下游許多地方。比如今白水縣城西北35華里史官村有倉頡墓、倉頡廟;今洛南縣陽虛山上留有倉頡所造28個字的石刻;臨汾的堯廟鎮(zhèn)西趙村有倉頡圣祠,這些地方每逢春天的谷雨前后都會舉辦盛大的祭祀典禮。在此以“洛南谷雨公祭倉頡典禮”為例,讓讀者感受這一盛況。
祭祀倉頡在洛南的歷史脈絡
洛南縣位于秦嶺東段南麓的腹地之中,形同一只展翅欲飛的鴿子,西接華縣、藍田,南通商州、丹鳳,北臨華陰、潼關,東連河南省的靈寶、盧氏,是河南入陜的東南門戶。這里山川相間,土質(zhì)肥沃,氣候溫和,物產(chǎn)豐富,素有商洛山中“小關中”之美稱,是商洛市唯一的黃河流域縣份。洛南縣地處秦楚“關中文化”與“河洛文化”的交叉地帶,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據(jù)考證,早在50萬年前,就有先民們在這里繁衍生息。全國聞名的花石浪、河口等遺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都帶有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顯著特征。在洛南境內(nèi),既有地勢較為平坦、交通較為便利、人口稠密的城關、永豐、古城、景村等地,為當?shù)匚幕陌l(fā)展繁榮提供了較為有利的物質(zhì)條件;又有山高溝深、交通較為閉塞的保安、巡檢、靈口、三要等鄉(xiāng)鎮(zhèn),使傳統(tǒng)民間文化較少受到外界的干擾和沖擊,得以保存和延續(xù)。從而形成了洛南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較為豐富、且較為完整的原生態(tài)韻味,其中也包括關于倉頡的文化元素。
相傳五千多年前,軒轅黃帝帶著他的史官倉頡南巡到過洛南。據(jù)《策?!ち鶗份d:“倉頡登陽虛之山,臨于元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倉頡受之,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跡、山川、指掌而創(chuàng)文字。”《雍勝略》記:“倉頡,造書于此?!焙髞?,統(tǒng)一中國的秦始皇,帶著霸業(yè)成就的豪氣,曾攜丞相李斯,來到陽虛山下,拜謁倉頡造字之地,這些現(xiàn)已成為洛南人祭祀倉頡的歷史依據(jù)。
洛南祭祀倉頡歷史悠久,大約起始于春秋時期,祭祀初為民祭,地點在倉頡造字處保安鎮(zhèn)許廟村,由本地鄉(xiāng)民以戶為單位輪流坐莊經(jīng)管祭典事宜。據(jù)《洛南縣志》記載:“清道光元年(1821年),洛南知縣王森文從許廟(倉頡造字處)民間征得此二十八字摩記勒石立在倉頡造字處(石碑現(xiàn)存洛南縣博物館)。同治十一年(1872)、光緒四年(1878)和光緒五年(1879),洛南知縣伊允楨、諾敏在縣城東街燕子潭邊修建了倉圣祠(祠堂至今尚在),每年谷雨為祭祀日,由當?shù)乇<纵喠髯f負責祭祀事宜,祭祀儀式相當隆重,此活動一直延續(xù)到解放前。”文革時期,倉頡造字遺址多處被毀,祭典活動一度中斷。文革結(jié)束后至1998年前,保安鎮(zhèn)群眾自籌資金在許廟村焦溝口修建了倉圣廟進行祭拜。1998年至今,由保安鎮(zhèn)政府主持許廟村村民祭拜;每年農(nóng)歷2月15日,藍田、渭南、華陰、河南及洛南當?shù)厝罕娨布娂娗皝頍慵腊?,?guī)模相當宏大。2008年起,洛南縣政府在縣城南坡倉頡園內(nèi)的倉圣祠舉辦盛大祭祀典禮,從此形成民祭(地點保安許廟村)、官祭(縣城倉圣祠)并行的格局。
倉頡與谷雨節(jié)的關系
關于倉頡與谷雨節(jié),民間流傳著一段凄美的神話故事。相傳,倉頡在陽虛上留下二十八個字之后的一個晚上,玉帝發(fā)現(xiàn)從人間射出了二十八道金光,于是派二郎神領天兵到人間查看。二郎神到了洛河上空,發(fā)現(xiàn)這金光是陽虛山上的二十八個字發(fā)出的,在金光籠罩下,是楊二郎的哥哥大郎和五仙女。原來,楊二郎的母親生了兩個兒子,大郎生下來是四只眼,自小喜歡讀書識字,二郎生來三只眼,喜歡舞槍弄棒。他們兄弟長大后,二郎戰(zhàn)功赫赫,成為玉帝跟前的紅人,大郎做了王母的童兒。后來,二郎喜歡上玉帝的第五個女兒五仙女,而五仙女卻愛上了大郎。于是二郎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大郎的壞話,致使大郎被貶到凡間,做了皇帝軒轅氏的左史官,賜名倉頡;五仙女也偷偷下凡,被當?shù)匕傩兆鸱Q為“五姑”。倉頡在五姑的幫助下造好了二十八個字,結(jié)束了人類結(jié)繩記事的歷史。于是二郎以此為由,告大郎泄露天機,五仙女私自下凡和凡夫俗子私定終身。玉皇和王母聽后非常生氣,想出一計,玉帝派使者問倉頡,你為人間造字立下大功,要什么獎賞呢?倉頡說,我只要一樣獎賞,請將五姑賞賜給我。使者說:“你大聲說,讓天下人都聽見,玉帝、天庭也能聽見?!庇谑莻}頡拼盡全力,仰頭大喊:“我要五姑!”使者大笑道:“這可是你親口說出的——你要五谷?”倉頡使勁兒的點點頭,只見天上沙沙地降起瑞雨,瑞雨過后,遍地都是綠油油的五谷,而他心愛的五姑卻黯然升天去了。倉頡這才明白,玉帝跟他耍了個花招,給了他五谷,卻把他心愛的五姑召回了天庭。
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倉頡和五姑,就把遍地的莊稼稱為五谷、普降潤雨這天定為谷雨節(jié)。
谷雨祭祀的儀式
洛南祭祀倉頡歷來有一整套隆重的祭祀儀式。據(jù)了解,清光緒年間祭祀時,由當?shù)乇<纵喠髯f管理祭祀事宜。出于對倉頡的恭敬,祠內(nèi)只設牌位,不塑神像,所有祭典物品必須三天前備齊。祭典開始時,用八抬大轎抬倉頡牌位繞城游行,牌位要以專門制作的旗、鑼、傘、扇護威,以嗩吶伴奏,曲牌有《迎客曲》《雁落沙灘》《百鳥朝鳳》等。要求游行隊伍衣冠肅整,緩步前行。游行結(jié)束后,于倉圣祠內(nèi)貢獻祭品,縣長作主祭人并致祭詞,隨后是群眾祭拜、獻禮等。全程舉辦三天慶賀活動,演出戲劇、社火等。
現(xiàn)在的祭祀儀式在繼承了傳統(tǒng)祭祀活動精神的同時,又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元素和意義。公祭典禮由儀仗游行、祭祀大典和慶典演出三部分組成:首先,由總指揮、儀仗隊、樂器隊、護靈隊、祭品隊、社火隊、秧歌隊、主祭、陪祭、參祭的所有人員組成游行隊伍。在總指揮的指揮下,儀仗隊手持五彩旗、三角旗、刀子旗、綹子旗作為現(xiàn)行引導,后跟祭樂演奏隊伍,以鑼鼓、嗩吶為主的樂器隊沿用傳統(tǒng)《迎客曲》《雁落沙灘》《百鳥朝鳳》等曲牌。再后面緊跟著的即為護靈隊,隊伍身著禮服,由八人抬著倉頡的牌位,前后又有八人護靈。之后是祭品隊,抬著彰顯洛南特色的馓子、馃子、麻糖、獻祭面花、水果點心、全豬、全羊等。再后是社火隊,扮演洛神、靈龜、鳥獸等,手持二十八個字。最后為身著盛裝、佩戴胸花標識的主祭、參祭、陪祭隊伍。上午九點開始,從縣城中心廣場出發(fā),先東后西再折向南,經(jīng)倉頡大道至倉頡大殿前的倉頡廣場,途中鞭炮齊鳴、鼓樂喧天、龍獅騰舞、嗩吶悠揚,氣氛莊重熱烈。
游行隊伍到達倉頡大殿后,則進入祭祀環(huán)節(jié)。首先邀請主祭、陪祭人員就位,由兩名護靈人員抬著倉頡靈位至主殿,請主祭人安放靈位至塑像前,然后擊鼓九通,鳴金九響,在放炮和奏樂聲中敬獻供品、花籃;之后,由主祭人帶頭依次上香、祭拜,再由主祭人誦讀祭文,誦讀完畢之后恭焚祭文紙帛;最后由其他參拜者自行祭拜,整個祭祀典禮才算結(jié)束。自祭祀典禮之日起三日之內(nèi),大殿外都會有社火、舞龍、舞獅、秧歌、靜板書表演,晚上還會有戲劇表演,通常演出劇目有《滿床笏》《忠保國》《狀元門》《福壽圖》《百鳥朝鳳》等,內(nèi)容豐富多彩。
千百年來,洛南人始終以各種活動紀念著倉頡這位偉大的文字始祖。這些活動匯集了洛南地區(qū)各種民間民俗文化,承載著當?shù)卦S多厚重的歷史記憶和精神內(nèi)涵;同時,這些祭祀活動也為各民族提供了一個聯(lián)絡情感、交流思想、凝聚人心的平臺??季總}頡事跡,弘揚倉頡精神,彰顯倉頡文明,已成為洛南地區(qū)的獨特文化現(xiàn)象。倉頡是洛南文化寶庫的重要資源,讓我們共同來珍惜這一資源,令它在實現(xiàn)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新時期不斷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