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之
(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外三科,安徽 蚌埠233004)
乳腺癌在臨床確診時,許多患者已存在有微小的轉移病灶,術中的擠壓也容易造成腫瘤細胞的擴散,所以純手術治療已無法完全達到根治乳腺癌的目的,化療是乳腺癌術后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化學藥物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其對正常的機體組織也有損傷,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即化療不良反應。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給予其優(yōu)質(zhì)護理,既能減少化療不良反應、保證治療效果,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隨機選擇128例2010-06—2011-06月在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或根治術術后化療的患者,隨機均分為實驗組64例和對照組64例,實驗組進行全程護理干預,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兩組患者均配偶健在,無抑郁、焦慮等精神病史。兩組患者間年齡、文化程度、疾病種類及治療方式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判定方法 采用 “中國癌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 (QOL)問卷調(diào)查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孫燕教授1990年編制),涉及軀體機能、心理活動和社會活動3個方面共12項指標。每個指標配有5個分值,所有 “1”分表示患者功能及狀態(tài)最差,所有的 “5”分表示患者功能及狀態(tài)最好,告知患者選擇對應的最合適的答案,各項指標得分之和為QOL總分[1]。
1.2.2 生活質(zhì)量分級標準 QOL滿分為60分,分為5個等級:總分<20分為極差;總分21~30分為較差;總分31~40分為一般;總分41~50分為較好;總分≥51分為良好。
1.3.1 化療前護理干預 評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況,詳細了解每例患者的病史、生活習慣,采取積極的個體化護理。在患者初次化療前,與其進行談心式的交流,在交流中讓其對乳腺癌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颊哒J識到術后配合化療非常有必要后,再重點告知化療中常見的不良反應及化療中的注意事項,減少病人因心理上的負面暗示造成的不良應激,介紹同病種化療反應輕臨床療效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務必做好心理疏導,以提高治療信心,減輕患者對化療的緊張和恐懼,從而讓其樂意接受并主動配合化療[2]。1.3.2 化療中的護理干預 ①靜脈給藥的護理干預:乳腺癌術后患者患側上肢由于腋窩淋巴結清掃導致患側上肢的淋巴水腫,靜脈回流較慢,故患側禁止靜脈穿刺化療,又因靜脈竇多、血流速度較慢而下肢靜脈血管一般不作為靜脈化療穿刺點的首選,故乳腺癌術后首選對側上肢靜脈血管作為化療穿刺點首選部位。保證靜脈通路套管針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固定方法合理妥當,避免因化療藥物外滲損傷穿刺點附近的軟組織,造成組織壞死、疼痛、感染等并發(fā)癥。強調(diào)對對側上肢靜脈血管的保護,必要時可以放置PICC,減輕靜脈血管的損傷。②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干預:化療藥物滴注時須多巡視,安排藥物使用的先后順序,及時調(diào)整輸液速度,密切觀察患者的化療不良反應,及時給予相關護理干預,如惡心、嘔吐是常見的化療不良反應,可鼓勵患者少食多餐,進食易消化、清淡、熱量高、高纖維素飲食,鼓勵患者盡可能多喝水,以促進化療藥物的代謝,減輕其毒副作用,對化療中胃腸道反應較重的患者可在化療前給予肌注胃復安10mg,以減輕其胃腸道反應。③藥物外滲及靜脈炎的護理干預:若發(fā)現(xiàn)有化療藥物外滲,及時停止輸液,注射部位周圍打封閉,既可以減輕化療藥物對局部組織、神經(jīng)的破壞所致的疼痛,又可以防止由于血管痙攣或者破壞所致防局部組織壞死等,若出現(xiàn)靜脈炎,立即停藥,局部熱敷、硫酸鎂濕敷或理療,指導患者化療后輕輕按摩穿刺點側上肢血管,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及改善血管彈性。④骨髓抑制的護理干預:化療藥物或多或少都可抑制骨髓造血,尤以白細胞減少最常見,聯(lián)合用藥在增加療效時,對骨髓造血的抑制大多也更加明顯,骨髓抑制導致白細胞的大量減少使患者易并發(fā)嚴重的感染。密切觀察骨髓抑制征象,化療前要查血常規(guī)、化療中每周查血象2~3次。白細胞低于3.0×109/L時應停止化療,給予升白細胞藥物及增加營養(yǎng)的攝入,做好消毒隔離,嚴格無菌操作,避免外界的感染,監(jiān)測體溫變化。白細胞低于2.0×109/L,需要直接轉入無菌重癥血液病房隔離監(jiān)護治療。日常巡視時注意患者有無因血小板減少導致的瘀點瘀斑、牙齦出血及鼻衄等凝血功能異?,F(xiàn)象。保持室內(nèi)的濕度與溫度,一方面給患者以舒適的環(huán)境,使其有個好的心情。一方面使患者鼻黏膜、口腔保持濕潤,減少因干燥導致的出血、黏膜破壞、感染等。⑤脫發(fā)的護理干預:化療藥物對毛囊有損傷,化療開始前告知患者和家屬,化療期間可以削發(fā)配以假發(fā),等到化療結束后頭發(fā)可重新恢復正常,消除其不必要的擔憂[3-4]。
1.3.3 化療后的護理干預 ①生活健康教育: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項,清淡飲食,忌辛辣、油膩、濃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用軟毛牙刷刷牙,避免牙齦黏膜損傷出血,盡量避免患側上肢提重物,加強患側上肢適度的功能鍛煉?;熀蟀朐聝?nèi)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到公共場所活動,降低感染的機率。②心理健康教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教授義乳佩戴方法,減少其因乳房缺失導致的心理負擔。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患者感受親人照顧并從中獲得強大的精神支持,讓其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兩組病例術后化療期間,按照上述方法和原則,密切觀察,精心護理和及時處理,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QOL影響比較見表1。
表1 護理干預對化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QOL評分影響 (±s)
表1 護理干預對化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QOL評分影響 (±s)
n 化療前 化療中 化療后1周64 52.34±3.24 51.36±6.22 53.14±4.74對照組 64 43.38±4.11 39.35±7.71 40.11±5.11 t值 13.70 9.70 14.96 P 值 <0.05 <0.05 <0.05干預組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腫瘤,隨著健康體檢的普及,大部分乳腺腫瘤發(fā)現(xiàn)較早,由于腫瘤綜合治療觀念的落實,其總愈后較理想,5年存活率較高。乳腺癌的綜合治療中手術排在第一位,術后的化療越來越得到重視。但化療過程較長,化療中有許多不良反應,有的不良反應可能最終會造成病人無法繼續(xù)治療,給患者造成了情緒低落,其本身也可對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抑制作用,影響著患者的總愈后。對患者加強基礎護理,做好心理護理特別重要。本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計劃、有目的的化療前后不同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有著較為顯著的影響,體現(xiàn)了干預性護理的價值[5-6]。化療前護理干預能夠減輕患者對化療的恐懼和心理壓力,增強其治療信心,從而較好地配合醫(yī)生制訂的化療方案;化療中的護理干預,不僅減少了化療給病人造成的身體不適和影響,同時對病人的心理安慰,心理支持也非常有效的使患者能夠較好地配合醫(yī)生完成既定的化療方案,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化療效果[7];化療后的護理干預主要是生活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生活信心,較好調(diào)整了患者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為患者接受新一輪的化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羅健,孫燕,周生余.中國癌癥患者化學生物治療生活質(zhì)量量表的編制[J].中華腫瘤雜志,199719(6):437-440.
[2]駱玉喬,李征蓮,汪春燕.乳腺癌患者術后心理問題的調(diào)查及護理[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9,7(1):61-62.
[3]鄭學青,鄭冬梅.長春瑞濱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護理[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4):648-649.
[4]鄭潔蕓.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5):19.
[5]劉莉.整體護理在乳腺癌術后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09,7(5):53-54.
[6]繆格敏.護理干預對乳腺癌化療病人癌因性疲乏與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3(9):661-662.
[7]許小青,李連君.認知行為干預對乳腺癌手術病人負性自我概念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3):69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