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青,姚 娟,張桂枝
(1.河北省張家口市中醫(yī)院麻醉科,河北 張家口075000;2.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中醫(yī)院麻醉科,河北 張家口075100)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病程長,纏綿難愈?;颊叨嗖辉校园讕г龆?、下腹部墜脹性疼痛及腰骶部痛為主要癥狀。我們采用酮咯酸與中藥聯(lián)合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病例60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2011-01—2012-12月河北省張家口市中醫(yī)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齡27~56歲,平均32.3歲;病程8~48個月;已婚49例,未婚11例;參照 《婦產科學》第七版的診斷標準確診[1]。排除有消化性潰瘍、胃炎、NSAID 類耐受、腎功能不全 (肌酐>1.5)或者有出血傾向病史的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單純中藥治療)和觀察組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各30例,兩組病人病情、病程、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開始前半個月兩組病人常規(guī)停用其他藥物,對照組采用單純中藥治療,紅滕30g、黃柏30g、蒼術30g,水煎100mL,保留灌腸,每晚1次;觀察組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入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保留灌腸,每晚1次;21d為一療程,連用3個療程,治療結束后隨訪6個月,比較兩組病人的治療效果。
灌腸方法:一次性灌腸器插入直腸,深度15~20cm,藥液溫度40 ℃左右,先慢后快,保留30min以上;以病人無不適感為宜,臨睡前注入,保留至次晨療效更佳,每晚睡前用藥1次,給藥前排空二便,給藥后臥床休息30min,以利于藥物保留。經期,陰道出血時停用。
3個療程結束后判斷療效,痊愈:癥狀、體征及婦科檢查均恢復正常,隨訪半年內無復發(fā);好轉:癥狀消失或好轉,婦科檢查子宮和附件壓痛明顯減輕但仍有,隨訪半年內偶有復發(fā);無效:臨床癥狀、婦科局部檢查病變未改善。治愈和好轉為治療有效,總有效率= (痊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慢性盆腔炎由于長期炎癥刺激,造成周圍器官黏連,抗炎藥物不易起效,病情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屬中醫(yī)學 “帶下”、“經病疼痛”、“不孕癥”等病癥范疇,本病多為邪熱余毒殘留,與沖任之氣血相搏結,凝聚不去,日久難愈,耗傷氣血,虛實錯雜。臨床分為濕熱瘀結、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虛血瘀等病癥,本組病例以濕熱瘀結型多見,其主要病機是濕熱之余邪與氣血搏結于沖任胞宮,則少腹部疼痛,邪正交爭,病勢進退,則低熱起伏,經行、勞累耗傷氣血,正氣虛衰,則病勢加重,濕熱下注則帶下量多色黃[2];治法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為主。采用中西藥結合湯劑灌腸可使藥液直接通過直腸黏膜吸收,一方面經門靜脈入肝,再進入血液循環(huán)而產生藥效作用于全身,避免了中藥對胃腸的刺激,又減輕了肝臟的負擔;另一方面通過直腸黏膜吸收可以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結締組織的軟化,松解組織黏連,消除局部充血水腫;藥液溫度控制在38~41 ℃左右,相當于藥液局部熱敷,利于炎癥消退,達到清熱解毒祛濕、理氣止痛、活血化瘀消瘕之目的,使盆腔炎得以痊愈[3]。
本研究中,紅藤活血散結;黃柏清熱瀉火,退虛熱;蒼術祛風除濕;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解熱鎮(zhèn)痛和抗炎作用,抗炎作用較為突出,兼具鎮(zhèn)痛之效,尤其對炎癥性疼痛療效較好,聯(lián)合使用可更好的達到清熱利濕,化瘀止痛之效。采用酮咯酸與中藥聯(lián)合用于治療慢性盆腔炎具有標本兼治的特點,合用療效確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1]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49-250.
[2]張玉珍,主編.中醫(yī)婦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1:321.
[3]錢秀紅.中藥灌腸治療盆腔炎體會[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9,21(3):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