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萍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發(fā)生情況分析
廖秀萍
目的 對我門診近幾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ADR/ADE)的發(fā)生情況進行分析,為今后的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可靠的依據(jù)。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門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212例,并展開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212例報告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齡為35天~88歲,不同年齡組發(fā)生率存在差異(P<0.05);給藥途徑中靜脈給藥占比最高;212例報告中聯(lián)合用藥占 57.08%;藥品種類以抗感染類居首位;不良反應/事件主要累及患者的皮膚及附件等。結論藥品不良反應/事件會對臨床用藥合理性產生影響,應對其引起重視。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合理用藥
臨床上藥品不良反應是指正常用法與用量的前提下,合格藥品出現(xiàn)了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1]。藥品在具有治病效果的同時也會致病,由于人們對藥品的兩面性沒有足夠的認識,從而導致臨床用藥不合理現(xiàn)象的發(fā)生,增加了藥品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健康與醫(yī)療質量的重視,使藥品不良反應/事件(ADR/ADE)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2]。本次研究出于對我門診近幾年 ADR/ADE的發(fā)生情況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統(tǒng)計的212例不良反應報告展開了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門診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212例,其中男124例(58.49%),女88例(41.51%),年齡為35天~88歲,患者資料齊全,包括年齡、性別、引發(fā)ADR/ADE的藥品種類、給藥途徑、聯(lián)合用藥情況、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等。
1.2 方法將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針對年齡、性別、引發(fā) ADR/ADE的藥品種類、給藥途徑、聯(lián)合用藥情況、不良反應累及系統(tǒng)與器官、患者臨床表現(xiàn)等展開統(tǒng)計分析。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的評價標準對因果關系進行評價[3]。
1.3 數(shù)據(jù)處理研究中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患者年齡等計量資料的對比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采取 χ2檢驗,在 P<0.05時為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比較將患者按照年齡差異分為≤10歲組、11~20歲組、21~30歲組、31~40歲組、41~50歲組、51~60歲組以及>60歲組,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組患者所占比例存在明顯差異(P<0.05),以≤10歲組所占比例最高,見表1。
2.2 引發(fā)ADR/ADE的藥品種類調查結果顯示,本組212例報告中,涉及的藥品種類共8類104種,其中以抗感染類占比最高,共 159例(75.00%),51種(49.04%),高于其他種類(P<0.05);其次為中藥制劑,共17例(8.02%),27種(25.96%);排在第三位的是消化系統(tǒng)類,共 8例(3.77%),6種(5.8%)。其余報告涉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類、循環(huán)系統(tǒng)類、解熱鎮(zhèn)痛類、呼吸系統(tǒng)類以及生物制劑類等,見表2。
表1 212例ADR/ADE報告患者性別、年齡分布情況統(tǒng)計[n(%)]
表2 引發(fā)ADR/ADE的藥品種類分布情況統(tǒng)計(n,%)
2.3 抗感染類藥物種類與代表藥品本組159例應用抗感染類藥物者涉及藥品種類包括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大環(huán)內酯類、林可霉素類、硝基咪唑類等,其中以青霉素類所占比例最高,代表藥品以哌拉西林為主,見表3。
表3 抗感染類藥物種類與代表藥品(n,%)
2.4 給藥途徑本組212例報告中,靜脈給藥者161例(75.94%),較其他給藥途徑高(P<0.05),口服給藥者43例(20.28%),肌內注射給藥8例(3.77%)。
2.5 聯(lián)合用藥本組 212例報告中,聯(lián)合用藥者121例(57.08%),單獨用藥者91例(42.92%),前者高于后者(P<0.05)。
2.6 累及器官與表現(xiàn)本組ADR/ADE累及皮膚及附件者 138例(65.09%),患者表現(xiàn)以皮膚瘙癢、蕁麻疹、丘疹、紅腫為主;累及消化系統(tǒng)者 38例(17.92%),表現(xiàn)主要為厭食、惡心、嘔吐、上腹脹痛等;累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者 15例(7.08%),患者表現(xiàn)以胸悶、心悸、血壓升高為主;累及神經系統(tǒng)者11例(5.19%),表現(xiàn)主要為頭暈、頭痛等;造成全身性損害者6例(2.83%),患者出現(xiàn)發(fā)冷、寒戰(zhàn)、發(fā)熱、潮紅等表現(xiàn);用藥部位受損者4例(1.89%),患者表現(xiàn)以用藥部位疼痛、燒灼感等。
由以上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門診ADR/ADE中,年齡≤10歲組所占比例最高。由此可知,兒童用藥安全性為門診所面臨的一個重點,在今后的藥品管理工作中應加強兒童用藥的合理性,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4]。在212例不良反應報告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較女性高,可見ADR/ADE的發(fā)生受患者性別的影響,值得關注。由表2可以看出,抗感染類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最多,涉及藥品種數(shù)51種,較其他種類藥物所占比例高。在抗感染類藥物中,青霉素類藥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頭孢菌素類,涉及藥物多為臨床常用藥物,因此抗感染藥物的合理應用為導致ADR/ADE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素,特別是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藥物的應用[5-6],抗感染藥物的合理應用依舊為門診用藥管理的重點內容。通過給藥途徑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靜脈輸液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口服給藥和肌內注射給藥。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注射給藥為引起藥品不良反應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在今后的臨床用藥過程中在非必要情況下可盡量選擇口服給藥或肌內注射,從而達到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效果。聯(lián)合用藥同樣為誘發(fā)ADR/ADE的危險因素,聯(lián)合用藥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配伍不當?shù)戎T多問題,增加了ADR/ADE的發(fā)生危險,臨床應給予關注,盡量避免聯(lián)合用藥,以減少配伍不當引起不良反應[7-8]。本組212例ADR/ADE患者不良反應主要累及系統(tǒng)為皮膚及附件,患者多表現(xiàn)出皮膚瘙癢、蕁麻疹、丘疹、紅腫等癥狀,其次為消化系統(tǒng)損害。除以上損害外,ADR/ADE可損害患者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甚至是全身性損害,臨床應引起重視,在患者用藥過程中對其病情與臨床表現(xiàn)進行密切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并處理,從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可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9-10]。
綜上所述,ADR/ADE的發(fā)生會受到藥物自身特性、患者體質、年齡、給藥途徑等諸多因素影響,因此在臨床用藥治療中應對不同人群的特點進行考慮,合理選擇治療藥物,從而在保證臨床療效的基礎上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改善用藥合理性,提高用藥安全。
[1] 靜蕓蕓,孟慶義,趙云.105例靜脈滴注致新的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病例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0,7(4):240-242.
[2] 張劉慧.我院老年病區(qū)靜脈輸液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藥業(yè), 2010,19(5):42-43.
[3] 陳德梅,陳珮瑤,莊旭心,等.汕頭市4512例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1,13(3):332-334.
[4] 謝奕如,蔡德,林燕,等.194例復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1,23(4):892-894.
[5] 金偉華,王曉蕙,陳華,等.357例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1,14(2):1092-1093.
[6] 王怡鑫.我院437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0,15(7):422-424.
[7] 吳婷婷,田碩,左艷敏,等.我院107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藥學實踐雜志,2011,15(5):192-194.
[8] 龍麗萍,周于祿,陽國平.309例老年人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09,14(1):2182-2183.
[9] 瞿美霞,徐金中.抗腫瘤藥物的不良反應分析與防治[J].醫(yī)藥導報,2010,11(3):1092-1094.
[10] 周新,袁麗萍,劉瑞凝.624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回顧性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9,11(6):344-346.
Adverse Drug Reaction / Event Analysis
Liao Xiuping
Ob jectiveTo analyz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 (ADR/ADE)in our clinec in recent years,and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in the future.MethodsFrom 2010 January to 2013 December I outpatient adverse drug reaction / incident report was 212 cases,and did retrospective analysis.Resu ltsOf the 212 cases, male was more than female,aged 35 days to 88 years old,the incidence rate of different age group differences(P<0.05); intravenous drug adm inistration ways in the highest proportion; combined treatment 212 cases accounted for 57.08%;the types of drugs in anti infective ranks first; not good reaction/incident involving the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patients.Conc lusion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 for clinical reasonable use impact,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Rational drug use
R95
A
1673-5846(2014)05-0024-03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門診部,湖北武漢 430079
廖秀萍(1972-),主管藥師,專業(yè)方向:藥事管理、臨床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