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六盤水市師范學院藝術系 553001)
工筆花鳥,是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形式,也是高校美術學專業(yè)必修的科目之一。筆者從事工筆花鳥畫教學十余載,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對教學中容易被忽視的幾個問題提出自己的幾點淺顯的看法。
工筆花鳥畫賦予了自然物象不同的人文內涵和精神關照,所以教師不能單純教授繪畫技法,更應該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傾注在作品中的精神內涵和文化情懷。審美感知要先于技法的掌握,但我們很多的教學實踐中卻過多的強調了技法的重要性,忽視了中國畫的內在文化精神、美學思想,導致在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就是作品技法表現很嫻熟,但畫面缺少了對中國畫意境、品格、人文素養(yǎng)的理解,藝術創(chuàng)作淪為徒有其表的“技術活”,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引導學生多欣賞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多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要仔細體味凝結在作品中的精神和情懷,然后才是筆墨、技法等構成因素,使學生從內心里欣賞、熱愛這門藝術,只有內心由衷的熱愛和尊敬才能轉化為學習的持久動力和毅力,從而使中國畫贏得更多的受眾,得以不斷傳承和發(fā)展。
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以筆法工整細膩為藝術特色,故要筆筆精致入微的刻畫,然而在我們的教學中對作品微小細節(jié)處理的功力不夠。在臨摹習作時我們往往強調學生的設色步驟,色彩的相似度,在創(chuàng)作時強調選材、構圖、立意,色彩搭配,染色步驟,卻忽視了一些微小細節(jié)刻畫的重要性。比如點花蕊,寥寥數筆,點好了,就是妙筆生花,點不好,就成了敗作之筆。但在教學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在普遍的技法掌握上沒什么問題,但到細微刻畫就問題百出了。究其原因就是老師沒過分強調引起了學生的忽視和不以為然,認為簡單幾筆不重要。雖然局部細節(jié)要服從于大關系,但對工筆花鳥來說卻要筆筆入微的刻畫。古語有言“泰山不拒息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工筆花鳥的學習也是如此。所以在教授技法的時候要強調細節(jié)的的重要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局部的細節(jié)臨摹和刻畫,把細節(jié)放大解讀,讓學生充分體味工筆花鳥畫的精絕、微妙之美。
以自然為師是人類學習的智慧,大自然蘊含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無限可能。但部分學生認為寫生就是寫實,就是照搬自然物象,從不發(fā)揮人的主體能動性,參與到寫生創(chuàng)作中來,結果就創(chuàng)作不出好的藝術作品來。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寫生是師造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皡⑻斓刂焙汀吧酱ㄅc予神遇而跡化”這兩句話就概括出了“自我”主體意識在藝術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只有人的主體意識的參與,才能創(chuàng)作出師法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藝術作品。切忌浮光掠影地畫一些表面現象?,F在教學實踐中寫生課太少,學生寫生的機會太少,特別是現代網絡資源發(fā)達,想要什么資料就有什么資料,學生就更體會不到寫生的重要性和意義了。教學實踐過程中應多讓學生走出課堂從自然中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通過觀察、體驗尋找自然萬物與人類精神的契合點,只有在生活中發(fā)現和捕捉到的感受和情緒才能觸發(fā)創(chuàng)作的欲望,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
根據教學計劃進行到一個階段,做一次作業(yè)的集中講評和總結,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教師可根據學生作業(yè)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評,也可以讓學生互相點評作業(yè)中的問題,這樣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就會很深刻。要多跟學生進行課下、課間交流,課上交流也要,但課下教師能聽到學生更真實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隨時改進和調整教學方法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何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下讓學生喜歡和熱愛并最終掌握這種傳統(tǒng)藝術形式,是一個復雜、深重的課題,在社會和時代的影響下,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本身也發(fā)生了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教學方法和思路也要進行調整和改善以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怡宗.中國畫[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李白玲.中國畫教程-花鳥畫分冊[J].長沙:湖南美術出版,2005.
[3]宗白華.美學散步[M].北京:北京世紀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