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常春
尋樂書巖, 在四川蒼溪城西十六公里東青鎮(zhèn)東興村境內(nèi)半山腰,舊稱賈家洞,這是一座有二百馀年的『清代書法展廳』︱︱︱?qū)窌鴰r。據(jù)文獻(xiàn)記載,此洞是清嘉慶五年為避兵亂, 由鄉(xiāng)人寇繼順等鳩工依山鑿石室兩間。道光年間,蒼溪地方儒士賈儒珍又新鑿石室五間,與原石室連接相通,面積擴(kuò)至幾千平方米。完工后,賈即在洞內(nèi)興辦義學(xué),聘縣內(nèi)外名儒考訂、刊刻、翻印古籍。學(xué)堂加『出版社』,吸引了不少文人學(xué)士往觀不絕。賈氏十分好客,邀請名人善書者留佳作,請樊玉麟鐫字于室壁。 據(jù)統(tǒng)計,百六十多平方米石壁上,鐫刻著楷、行、隸、篆各體石刻書法作品百五十馀幅。 字大者七十厘米見方,小者宛如核桃,書者包括郭尚先、許槃、龔有輝等晚清廿多位著名書法家。書法風(fēng)格紛呈,大多數(shù)又施以顏色,可謂色彩鮮亮,琳瑯滿目。 其中有三十多副對聯(lián)。
書巖外,七米多高的巨大石墻,上刻:
金鏡石潭供眺望;
花朝月夕任盤桓。
順石墻前移,即是書巖入口門,額上刻『天然樂趣』,刻李樹棠書題對聯(lián):
讀圣賢書,行仁義事;
盡人物性,立天地心。
進(jìn)入此門,便是書巖入石室之門,門額上刻『尋樂書巖』,仍刻李樹棠書題對聯(lián):
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
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書巖上下共三層, 在進(jìn)入第二層的轉(zhuǎn)角壁上刻李嘉秀書題對聯(lián):
茗熟香凝,無非書味;
風(fēng)清月皎,總助人思。
第二層入口,仍刻李樹棠對聯(lián):
下學(xué)人事,上達(dá)天理;
進(jìn)將有為,退必自修。
尋樂書巖的第二、三層是主體,這里是石雕和繪畫、雕刻文字集中處。從第一層洞窟梯步右側(cè)石壁穿過一條暗道, 便直接進(jìn)入第三層石窟。 因賈家洞在原古廟回龍庵之下,故名回岸洞,此處名為『回岸洞天』。尋樂書巖的第一、二、三層石窟鑿于靠巖體外側(cè),利于開窗,除第一層有入室之門不需開窗外,第二、三層均開有窗子,故窟內(nèi)明亮通透。在『回岸洞天』左右,刻李嘉秀書寫的一副聯(lián):魚躍鳶飛,隨在皆道;川渟山峙,觸處悟玄。『洞天清?!蛔笥铱涕佒性S槃一聯(lián):忽聞犬吠雞鳴,恍似云中世界;不受名韁利鎖,居然地上神仙。
還有曾任四川郭尚先書題的二副對聯(lián):
獲從豐歲偏耕石;
窮到奇時不賣書。
語識寒山綠;
詩同太白清。
『回岸洞天』右側(cè)一門通向略低的第二層石室,這里主要有石雕和繪畫,內(nèi)有雕像孔子、文昌帝、關(guān)圣大帝、八仙、觀音、藥王、財神等,以及浮雕五處、壁畫九幅,均十分逼真。 入門反面和對窗左右兩方刻洞主人賈儒珍兩副對聯(lián):樂道安貧,義理無窮,惟聽天命;名場利藪,得失有數(shù),作如浮云。心地?zé)o風(fēng)波,動靜皆成妙諦;性天有化育,中和時見光輝。八仙雕像壁亦刻賈儒珍對聯(lián):放懷海闊天空,日往月來,八洞神仙邀
月飲;適意方壺圓嶠,風(fēng)清云淡,三山妙景賞
云煙。傍刻林春元的對聯(lián):論古不求秦以下;游心只在竹之間。楊行端書題對聯(lián):修德始知天爵貴;藏書時共古人居。龔有輝書題對聯(lián):到此詩情應(yīng)更遠(yuǎn);坐來心跡喜雙清。洞天一品元章石;明月三人太白詩。李嘉秀書題對聯(lián):山勢清高,卓立天表;云痕回亙,秀越人寰。李徽典書題對聯(lián):一簾花雨詩中畫;半榻茶煙醉后禪。李西來書題對聯(lián):
不求富貴利達(dá);
只愛山水煙霞。
楊行端書題對聯(lián):
清論無窮如鋸雪;
小詩有味似連珠。
中含太古不盡意;
得讀人間未見書。
孔子雕像刻對聯(lián):
足以繼天立極;
宜乎與國咸休。
文昌帝雕像刻對聯(lián):
個里只憑德行;
暗中自有權(quán)衡。
養(yǎng)身莫若寡欲;
讀書先自虛心。
關(guān)帝雕像刻對聯(lián):
剛者德全一己;
浩然氣塞兩間。
土地雕像刻對聯(lián):
有閑且勤爾業(yè);
無事莫入公衙。
綠畝青疇牛目濕;
黃埃赤日馬蹄輕。
財神雕像刻李庭宋書題對聯(lián):
不求常意足;
能省即心清。
此處李徽典書題對聯(lián):
為有虛懷托短詠;
每因知足得長生。
藥王雕像刻對聯(lián):
履金章萬魔不犯;
防玉闕五蘊(yùn)皆空。
那遒勁有力的書風(fēng),豐富深刻的內(nèi)涵,長久地震撼著我們,的確不愧『清代書法展廳』的贊譽(yù),石窟中雕刻保留這么多對聯(lián),在全國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