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節(jié)(財經作家)
微軟終止“明星產品”windows XP,是順應產業(yè)發(fā)展趨勢的必然。XP已經服務13年,在很多方面已經滿足不了用戶不斷更新的需求。而微軟十多年來推出了數代操作系統(tǒng),足以彌補XP系統(tǒng)的“短板”,可以更加全面地滿足用戶需要。
XP創(chuàng)造了操作系統(tǒng)的奇跡。因為從軟件生命周期的角度來講,一個系統(tǒng)的更新周期也就是5年,而XP13年的周期,既說明了這款系統(tǒng)的完美,也說明了微軟對此傾注了巨大的心血。但正是因為過于成功,一定程度上也掣肘了微軟進步的步伐,我們可以將此稱之為“明星產品悖論”:明星產品讓這些公司一躍成為行業(yè)的王者,這是所有公司都“心向往之”的事情;但同時正是因為“明星產品”,一定程度上也會帶來創(chuàng)新乏力的問題,居安思危壯士斷腕總是很難。
過去十多年,基于XP的巨大成功,微軟對新版操作系統(tǒng)的投入預算明顯不足。與此同時,XP越是受到歡迎,微軟開發(fā)的其他操作系統(tǒng)用戶就越少,嚴重阻礙了新操作系統(tǒng)的銷售,微軟的收益自然減少。
從這個層面來說,一個公司“明星產品”固然為公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聲譽,但也隨時可能遏制住公司的創(chuàng)新活力。
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期,微軟如日中天,成為創(chuàng)新的代名詞。但是,在過去十年,微軟顯然呈現“老態(tài)”,技術和產品的創(chuàng)新乏善可陳。不管是蘋果開啟的手機智能化時代,還是移動互聯(lián)網浪潮的此起彼伏,微軟似乎顯得些許不適。
以此觀之,微軟這么些年的“老態(tài)”畢現,從XP系統(tǒng)等“明星產品”的過于完美中,能夠窺見背后的邏輯。實際上,在新的經濟形勢和產業(yè)環(huán)境下,英特爾、諾基亞、摩托羅拉等老牌巨頭今日的尷尬地位也是對此最好的注解。
拿諾基亞來說,在蘋果尚未開發(fā)出智能手機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智能手機的前景,并且,彼時諾基亞在這方面的技術也相對領先。但是出于在手機市場的絕對壟斷地位,諾基亞的“明星機型”甚多,未能拋棄之前的按鍵鍵盤手機,錯失了自我革命的好時機。這使得從2008年起,因為遲遲未能在智能手機市場有所作為,諾基亞開始陷入困境,并最終落得個被收購的結局。目前,諾基亞不僅在高端市場上,與蘋果三星的競爭不在一個層級,而且還在低端市場遭遇亞洲廠商的阻擊,曾經的王者地位數年間就迅速隕落。
而回到中國當前,移動互聯(lián)網激戰(zhàn)正酣,騰訊也給“明星產品”的悖論提供了很好的注解。馬化騰曾表示,“沒微信,騰訊可能就面臨重大危機?!贝_實,QQ造就了騰訊的輝煌,但是如果不是因為騰訊內部自我革“手機QQ”的命,就不會有今天的微信,騰訊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也就很可能被剔除“BAT”行列。而實際上,目前騰訊被業(yè)界越來越多地認為率先拿到了移動互聯(lián)網的“船票”。
為微軟贏得極佳口碑的XP已經進入歷史,現在業(yè)界期待的是,面對著新的經濟和產業(yè)趨勢,微軟是否能夠自我革命、實現新生,而不是重蹈諾基亞、摩托羅拉、英特爾等老牌巨頭的覆轍。
在我看來,微軟的未來還是能夠樂觀以待的,Windows、Office 依然占領了電腦市場的主要地位,而且微軟已經意識到了自身的“老態(tài)”。當前,蘋果、 Google等大佬們正在交戰(zhàn),微軟最有機會和實力介入,并且攪起“一池春水”,開啟科技產業(yè)新格局。(支點雜志2014年6月刊)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