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
甲:我國成年公民都有一種證件,你知道是什么證件嗎?
乙:證件?我明白了,是身份證,大人都有的。
甲:可是,還有一些證件,我們小朋友也有。
乙:我知道,是學生證。
甲:不對,幼兒園的小朋友就沒有。
乙:那就是兒童證。
甲:有這種證嗎?我說的這個證呀,男女老少,無論誰都有,就在人身體上,是與生俱來的,而且還不止一種。你知道是什么嗎?
乙:是人臉嗎?我聽說世界上沒有哪兩個人長相是一模一樣的,連雙胞胎也是如此。
甲:有點道理,但不是它。好了,我舉個實例吧,也許你就明白了。警察在偵查案件時,總會把嫌犯用過的杯子呀,煙蒂呀,什么的,拿回去檢驗,你知道他們要查驗什么嗎?
乙:噢,我知道了,是指紋。我聽說我國在戰(zhàn)國時期,就開始利用犯罪現(xiàn)場遺留下來的罪犯指紋進行破案了。
甲:這是2500多年前的事了,現(xiàn)在人是怎么知道的?
乙:是這樣的,1975年,湖北省孝感市云夢縣城關鎮(zhèn)睡虎地,出土了一批戰(zhàn)國時秦國的竹簡,詳細而生動地記錄了一起罪犯挖洞進入一戶人家里進行盜竊的犯罪案件。犯罪現(xiàn)場和地洞的洞壁上,都留下了罪犯的手、膝等處的痕跡,官府就根據(jù)這個破了案。
甲:對。19世紀,人類學家高爾頓研究證明,全世界不會找到一對特征完全相同的指紋。用指紋來鑒定人的“身份”十分可靠,所以,人們稱指紋是人體上的“身份證”。
乙:假如這個人沒有手呢?我說的是假如。
甲:那他總有眼睛吧?就查他的眼紋,其可靠性可與指紋相媲美。
乙:眼紋?是眼皮和眼睛兩側的皺紋嗎?
甲:你外行了吧?是指人眼內(nèi)視網(wǎng)膜的網(wǎng)紋,每個人的視網(wǎng)膜結構都存在差異。
乙:可視網(wǎng)膜在眼睛里面,怎么查,總不見先把眼珠取下來,查驗好了再裝上去吧?
甲:看來平時不學習,就什么都不懂。告訴你吧,專家們通過電子照相機來取得人的眼紋,以此來鑒定人的身份。
乙:要是這人是瞎子呢?
甲:那就查聲紋。人的聲音經(jīng)過聲響分光攝聲儀可轉換成聲紋,每個人的聲紋都不同,而且一輩子基本保持不變。
乙:他是啞巴,什么聲音都發(fā)不出來。(對觀眾)看他怎么說。
甲:還可以查腦紋。
乙:腦紋?是你杜撰的吧?
甲:我哪有杜撰的本事呀!科學家說,人腦和樹木一樣也有“年輪”,這種“年輪”就是人的腦紋。人的腦紋可以利用聲波測得,顯示在熒光屏上。通過腦紋,可以準確測出人的真實年齡。
乙:科學家真是不簡單,為了鑒定人的身份,竟會想出哪么多的鬼點子。
甲:不是“鬼點子”,而是“人點子”。而且這樣“點子”還在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來。比如說吧,日本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人的唇紋各不相同,目前專家正在繼續(xù)對唇紋進行研究,爭取早一點應用到人的身份鑒定上。
乙:好了,就到這兒吧,不然,過一會兒又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什么紋呢!
甲:我倒希望這種發(fā)現(xiàn)越多越好,說明科學在進步。
乙:那我們明天再接著說吧!
甲:明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