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霞
(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北京 100844)
杭長客運專線引人杭州樞紐施工過渡方案研究
汪 霞
(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北京 100844)
通過分析既有杭州樞紐現(xiàn)狀、存在問題,研究了杭州樞紐客運專線引入杭州樞紐客運系統(tǒng)總圖規(guī)劃。針對杭州樞紐滬杭、寧杭杭南客運專線開通工程現(xiàn)狀,結(jié)合樞紐總圖客運系統(tǒng)規(guī)劃、客運運輸徑路、客運站辦理作業(yè),研究了杭長客運專線引入杭州樞紐杭州南站3個施工過渡方案,推選方案滿足施工過渡期間樞紐客運通過能力,減少施工過渡次數(shù),保證各引入線路徑暢通和點線能力配套,為客運專線引入大型樞紐施工過渡提供借鑒。
客運專線;杭州鐵路樞紐;鐵路客站;施工過渡
杭州鐵路樞紐所在地杭州市為浙江省省會和長三角南翼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既有形成銜接滬杭、浙贛、杭雨、宣杭4條鐵路干線,錢塘江二橋三線過江通道,以客貨順列布置的樞紐格局。樞紐內(nèi)喬司和良山門為編組站,杭州、杭州東、杭州南為客運站。
樞紐北距上海186 km,南距鷹潭493 km,西距蕪湖177 km,東距寧波167 km,在路網(wǎng)上起著連接南北、承接東西的鐵路樞紐。根據(jù)我國鐵路網(wǎng)建設發(fā)展和樞紐總體規(guī)劃,杭州樞紐規(guī)劃為銜接滬杭線、浙贛線、宣杭線、蕭雨鐵路、滬杭客運專線、杭雨客運專線、杭長客運專線、寧杭鐵路、杭(州)黃(山)鐵路等9條干線的客貨并列式大型鐵路樞紐。
2.1 客運系統(tǒng)現(xiàn)狀
杭州鐵路樞紐現(xiàn)狀有杭州、杭州東為主要客運站,杭州南為輔助客運站。
杭州站有7條客車到發(fā)線、站臺4座,南端有望江門客機折返段及客車車輛段,南星橋客車整備所,該站辦理樞紐內(nèi)所有始發(fā)終到客車和長興方向―金華、寧波方向通過列車作業(yè)。杭州東站有7條客車到發(fā)線、站臺4座,該站辦理除長興方向外的所有通過客車作業(yè)。杭州南站有5條客車到發(fā)線、站臺3座,只辦理通過客車停靠作業(yè)。
2.2 既有過江通道分工及通過能力
杭州站作業(yè)的客車經(jīng)錢塘江鐵路大橋,杭州東站作業(yè)的客車經(jīng)錢塘江鐵路二橋。錢塘江鐵路大橋為單線橋,平行運行圖能力為102.8對;錢塘江鐵路二橋為雙線橋,平行運行圖能力為180對。
2.3 樞紐客運系統(tǒng)運營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新建滬杭、杭雨客運專線、寧杭城際以及杭長客運專線的建設,樞紐客運量必然大量增長,預測研究年度樞紐需要辦理客車2020年364對、2030年481對;過江通道總運量2020年客車235對、貨運量7 500萬t,2030年客車307對、貨運量9 437萬t。
樞紐現(xiàn)狀杭州、杭州東站各只有7條到發(fā)線,且杭州東站不具備辦理始發(fā)終到列車條件,機輛設施僅有望江門客機折返段和南星橋客車整備所,客運設施不能滿足設計年度客運專線列車和城際列車運營的需要;受既有兩橋三線過江通道能力限制,若杭州樞紐仍維持既有格局,點線能力不配套。
3.1 樞紐總體布置
杭州樞紐在研究年度內(nèi)將分別引入滬杭、寧杭、杭雨、杭長客運專線和杭黃鐵路,形成銜接5個方向的客運專線(上海、南京、寧波、長沙、黃山),三橋一隧8線越江客運通道(錢江二橋2線、錢江新橋4線、錢江鐵路隧道2線),以滬杭長客運專線、寧杭雨客運專線為2條客運主軸貫通,杭州東、杭州站為主要客運站、杭州南為輔助客運站的“兩主一輔”客運系統(tǒng)布局。見圖1。
圖1 杭州樞紐總圖規(guī)劃示意
3.2 過江通道運輸分工
既有錢江二橋雙線主要承擔樞紐過江貨車、上海方向―寧波、金華方向通過普速客車;新建錢江新橋4線分別為滬杭長客運專線雙線、寧杭雨客運專線雙線,分別承擔兩線過江客車;錢江隧道2線主要承擔杭州站發(fā)往寧波、金華方向普速列車以及部分客運專線始發(fā)終到列車。既有錢塘江一橋,在望江門隧道建成后,逐步減少承擔鐵路過江運輸。
3.3 客運站及配套設施
杭州東站:主要辦理所有過江客運專線客車的通過作業(yè),金華、宣城方向全部客運專線始發(fā)終到客車,上海、南京、寧波、黃山大部分方向客運專線始發(fā)終到客車,上海―寧波、金華方向普速客車的通過作業(yè)。車站按線路別引入橫列布置3個車場,自西向東分別為寧杭雨場、滬杭長場、普速場。
杭州站:主要辦理各方向普速客車始發(fā)終到作業(yè),宣城―寧波、金華方向普速客車通過作業(yè),各方向部分客運專線客車的始發(fā)終到作業(yè)。車站規(guī)模維持現(xiàn)狀。
杭州南站:主要辦理各方向客車通過作業(yè)。車站按線路別引入橫列布置3個車場,自西往東分別為普速場、杭雨場、杭長場。
機輛設備:新建良山門動車運用所。
杭長客專引入杭州樞紐接入杭州南站后,杭州南站需改擴建。
4.1 杭州南站改擴建工程概況
根據(jù)樞紐總圖布置和各線引入的設計方案,以錢塘江大橋6線過江通道為主軸線,自東向西依次按線路別布置滬杭長、寧杭雨客運專線和既有滬昆線。軸線北端杭州東站銜接滬杭客運專線、寧杭鐵路,南端杭州南站銜接杭雨、杭長客運專線和杭黃鐵路,既有滬昆鐵路貫通兩站,杭州南站是樞紐杭州東―錢塘江大橋―杭州南站主軸線南端各線銜接的主要節(jié)點。
杭州南站改擴建工程在維持既有滬昆車場的基礎上,結(jié)合錢塘江新建4線大橋和新建客運專線線路的引入,采用在既有車場東側(cè)新建2個客運專線車場的方案。車站布置按線路別自西向東依次設普速場5臺10線、杭雨場2臺6線、杭長場2臺5線,總規(guī)模按7臺21線。結(jié)合城市規(guī)劃,杭州南站為銜接高鐵、普客和城市地鐵、公共交通等的綜合交通樞紐,車站設東、西客運站房和高架候車室、地下交通換乘大廳等,新建站房規(guī)模5萬m2。城市地鐵5號、11號線引入車站設站,其中地鐵5號線按正線垂直穿越車站貫通,地鐵11號線和車站平行布置。
按照銜接各線引入和樞紐工程的建設安排,第一步先期建成滬杭、杭雨客運專線和寧杭鐵路以及樞紐內(nèi)杭州東站、錢江新橋4線等通車運營,杭州南站只新建杭雨客運專線場線路(不具備建高架站房和地下通道條件)辦理杭雨客運專線不??靠蛙嚨耐ㄟ^作業(yè);第二步考慮在先期工程建成通車運營的基礎上,再安排新建杭長客運專線引入杭州南站的滬杭長場和站房工程。因此,后期實施杭長客運專線引入杭州南站工程既要保證已建成客運專線列車運輸能力和運營安全,又要適應車站綜合交通樞紐新建高架候車室和地下?lián)Q乘空間分場、分步施工的要求,其施工過渡十分復雜。
4.2 施工過渡方案研究
新建杭長客運專線引入杭州南站改擴建在先期工程已實施的基礎上,主要是新建滬杭長場以及車站站房等工程,其施工組織主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要滿足滬杭客運專線、寧杭鐵路以及既有滬昆鐵路客貨列車經(jīng)杭州東―杭州南站在本站辦理通過作業(yè)需要;二是因站房修建高架候車室和地下空間,必須滿足分場轉(zhuǎn)線開挖施工的需要;三是兩期工程要統(tǒng)籌考慮,先期工程建設要為后期杭州南站擴建創(chuàng)造施工條件;四是要充分利用先期工程的線路等有關設施,盡量減少過渡工程和臨時工程,最大限度避免施工帶來的安全風險。
結(jié)合樞紐杭州引入線路方案和建設工程的實際情況,為保證杭州樞紐工程依序建成開通需要,對以下3個方案進行研究和比選。
方案I:杭州東站南端咽喉過渡方案。
第一步:杭州南站新建滬杭長場的線路、站房。先期工程寧杭、杭雨客運專線開通運營時,杭州東站各場已具備辦理客運條件,在杭州東站南部咽喉設置臨時渡線,滬杭正線通過渡線平面連接到杭雨正線上,上海、南京方向均經(jīng)杭州東站―杭雨客運專線―杭州南站杭雨場去往寧波。
第二步:杭州南站施工杭雨場、普速場的站房工程。杭州東站南部咽喉進行二次過渡,調(diào)整過渡道岔設置,將寧杭正線通過渡線平面連接到杭長正線上,上海、南京方向均經(jīng)杭州東站―杭長客運專線―杭州南站杭長場去往寧波。見圖2。
第三步:再拆除臨時道岔,回復到設計線位。
方案Ⅱ:利用杭州南站北端咽喉過渡。
第一步:杭州南站新建滬杭長場的線路、站房。杭州南站北部咽喉鋪設杭長正線接通杭雨場的過渡線路和道岔,上海、南京方向分別經(jīng)杭州東站―杭長、杭雨客運專線―杭州南站杭雨場去往寧波。
第二步:杭州南站施工杭雨場、普速場站房工程。對杭州南站北端咽喉進行二次過渡,調(diào)整鋪設寧杭客運專線連接杭長場過渡道岔和過渡線路,上海、南京方向均經(jīng)杭州東站―杭長客運專線―杭州南站杭長場去往寧波。見圖3。
圖2 杭州東站過渡改造平面示意
圖3 杭州南站過渡改造平面示意
第三步:拆除過渡道岔和過渡線路,回復到設計線位。
方案Ⅲ:杭州東站和杭州南站同時過渡。
第一步:先期工程杭州東站南咽喉設置寧杭正線引入杭長客運專線臨時渡線,在杭州南北端咽喉修建杭長客運專線引入杭雨場臨時線路。
第二步:杭州南站新建滬杭長場的線路、站房。啟用杭州南北端咽喉臨時線路過渡和杭州東站南咽喉臨時渡線,上海、南京方向分別經(jīng)杭州東站―杭長客運專線―杭州南站杭雨場去往寧波。見圖4。
第三步:杭州南站施工杭雨場、普速場站房工程。拆除杭州南北端咽喉臨時線路,按設計將杭長正線引入杭長場,上海、南京方向分別經(jīng)杭州東站―杭長客運專線―杭州南站杭長場去往寧波。
第四步:杭州東站拆除南部咽喉臨時渡線,回復到設計線位。
4.3 施工過渡方案比選與選擇(表1)
綜上所述,方案I客運專線運營時,在杭州東站咽喉多次施工,對客運專線影響較大,施工和運營存在安全風險,實施困難;方案Ⅱ?qū)嵤┕捕删€路時,需對金城路立交框架進行接長,對杭州南站咽喉北端實施兩次過渡,且過渡線路長,對越江通道影響較大,投資較高;方案Ⅲ具有易于實施,工程投資較省,對越江鐵路通道影響較小等優(yōu)勢,經(jīng)比選后,采用方案Ⅲ即杭州東站和杭州南站同時過渡方案。
圖4 杭州東站與杭州南站共同過渡方案
表1 3個施工過渡方案比選
根據(jù)杭州南站建設過渡方案研究結(jié)論,杭州南站建設過渡采用杭州東站和杭州南站同時過渡方案。結(jié)合既有線運輸、車站作業(yè)以及站房客運設施實施,在確保先期工程建成通車的前提下,杭長客運專線引入杭州南站改擴建分4步施工。
第一步:滬杭、杭雨過渡開通,施工杭長場站場、站房。
滬杭、寧杭客運專線利用杭州東站建設期間同步鋪設南部咽喉臨時渡線以及杭州南站臨時過渡線路,通過區(qū)間杭長客運專線接入杭州南站杭雨場正線通車過渡運行。同時施工杭州南站杭長場站場、站房以及杭長與杭雨客運專線間跨線車聯(lián)絡線。見圖5。
圖5 杭州南站施工過渡平面布置示意(第一步)
第二步:杭長場過渡開通,改擴建普速場。
杭長場建成,開通杭長場,拆除北端咽喉臨時過渡線路,杭長客專正線按設計貫通杭長場過渡開通。滬杭、杭雨客運專線利用杭州南站杭長場客運專線及聯(lián)絡線通車過渡運行。拆除既有西站房,新建西站房及普速場1、2、3、4道,見圖6。
第三步:浙贛正線利用普速場擴建工程過渡開通,施工普速場及杭雨場站房工程。拆除杭州南站西站房新建的過渡工程。
普速場新建線路工程建成,通過便線順接既有滬昆上下行正線,其他進路利用既有道岔接通。滬昆線利用1、2、3、4道辦理作業(yè),普速線轉(zhuǎn)場運行后,施工杭雨場、普速場跨線通道及站房工程,既有普速場保留6、7、8、9道運行。新建杭州南站西站房以及普速場1、2、3、4道范圍內(nèi)高架候車室、跨線通道工程;普速場新建線路工程建成。見圖7。
圖6 杭州南站施工過渡平面布置示意(第二步)
圖7 杭州南站施工過渡平面布置示意(第三步)
第四步:杭州南站按設計工程建成,開通普速正線。
杭雨場、普速場站房及地下通道工程完成,普速正線按設計建成。杭州南站站房全部建成,車站全部投入運營,恢復辦理客運作業(yè)。
通過分析既有杭州樞紐現(xiàn)狀、存在問題,研究了杭州樞紐客運專線引入杭州樞紐客運系統(tǒng)總圖規(guī)劃。結(jié)合樞紐總圖客運系統(tǒng)規(guī)劃、客運運輸徑路、客運站辦理作業(yè),研究了杭長客運專線引入杭州樞紐3個施工過渡方案,推選杭州南站和杭州東站同時過渡方案,既保證了建成客運專線列車在樞紐內(nèi)的運輸能力和運營安全,又適應車站分場、分步施工的要求,同時減少施工過渡次數(shù),保證各引入線路暢通和點線能力配套,為客運專線引入大型樞紐施工過渡提供了借鑒。
[1] 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鐵路工程設計技術(shù)手冊站場及樞紐[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GB50091―2006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100020―2009高速鐵路設計規(guī)范(試行)[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
[4]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路大型臨時工程過渡工程設計暫行規(guī)定[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5]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建設[2009]226鐵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組織[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
[6]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GB50090―2006鐵路線路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7] 陳應先.鐵路樞紐總圖規(guī)劃有關問題的探討[J].鐵道標準設計2006(S1):24-29.
[8] 崔永明.鐵路新線引入樞紐有關問題的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 2011(5):5-7.
Study on Construction Transition Plan for Hangzhou-Changsha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Entering Hangzhou Railway Terminal
WANG Xia
(Project Administration Center,China Railway Corporation,Beijing 100844,China)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Hangzhou railway terminal,this study researched the general planning for the Hangzhou-Changsha passenger railway line entering the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of the Hangzhou railway terminal.Focusing on the project status of the Hu-Hang,Ning-Hang,Hang-Yong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s in the Hangzhou railway terminal,combining with the general planning in terms of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system,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path,passenger station operation in the terminal,this study researched three construction transition plans for Hangzhou-Changsha passenger railway line entering the Hangzhou railway terminal.As a result,the recommended plan can meet the passenger transport capacity requirement of the terminal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transition,can reduce construction transition times,and can ensure that the paths of all incoming lines are unblocked and the production capacities of all the process are well matched with each other.This study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on transition when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entering a big railway terminal.
passenger dedicatedline;Hangzhourailwayterminal;railwaypassengerstation;construction transition
U238;U291
A
10.13238/j.issn.1004-2954.2014.07.006
1004-2954(2014)07-0024-06
2014-03-20
汪 霞(1964―),女,高級工程師,1986年畢業(yè)于長沙鐵道學院鐵道運輸專業(yè),工學學士,E-mail:1483175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