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榕江縣忠誠鎮(zhèn)讀者羅戰(zhàn)倉問:
春季咋防鯉魚豎鱗病
答:豎鱗病常見于鯉魚,每年春季發(fā)病較多。鯉魚豎鱗病的防治:加注新水,在發(fā)病初期注入新水,可使病情停止蔓延;大蒜浸洗,在100千克水中加入搗爛的大蒜0.5千克,給病魚浸洗數(shù)次;蘇打浸洗,春季放養(yǎng)前,用3%小蘇打溶液與2%食鹽水混合,藥浴魚種4~10分鐘;施中草藥,用中草藥苦參或艾蒿葉的浸出液,浸洗病魚20分鐘,每天1次,連續(xù)4—5次。
(聞 道)
浙江嘉善縣惠民鎮(zhèn)讀者胡耀月問:
怎樣用沼渣養(yǎng)蚯蚓
答:蚓床制作 蚯蚓的養(yǎng)殖方式很多,有室內、室外養(yǎng)殖,室內有坑養(yǎng)、盆養(yǎng)和箱養(yǎng);室外以坑養(yǎng)為主。根據(jù)農村現(xiàn)有條件,可采用室內地面養(yǎng)殖床和室外養(yǎng)殖床兩種方式。室內地面要求為水泥地面和堅實的泥土面,房間要求通風透氣,黑暗安靜;室外應選擇朝陽、地勢稍高的地方,床下泥土要拍緊壓實。
沼渣餌料的配制 將從沼氣池中撈出的沼渣瀝干、攤開,讓沼渣中的氨氣和沼氣逸出,然后將80%晾干的沼渣和20%的爛碎草、樹葉及有機生活垃圾等拌勻上床堆放,其厚度為20~25厘米,濕度65%。
蚓床管理 蚯蚓生活的適宜溫度是15℃~30℃,低于12℃就停止繁殖,超過35℃就有熱死的危險。因此,高溫季節(jié)應注意灑水降溫,冬季注意覆蓋,增溫保暖。在養(yǎng)殖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每月添料一次。要定期清理蚓糞并將蚯蚓分離出來,這是促進蚯蚓正常生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馬 青)
內蒙古敖漢旗四家子鎮(zhèn)讀者劉英問:
肉雞舍墊料都用啥
答:墊料品種的選擇取決于它來源的方便。最常用的有:稻殼、刨花、鋸末,甘蔗渣等。不要使用硬壓刨花,因易于碎裂成尖片,雞吞食后易引起嗉囊和肌胃被刺穿及雞體膿腫。不論選擇何種墊料,必須具有新鮮、干燥、無灰塵、無霉菌、吸水力強的特點。
(王西伯 崔玉龍)
遼寧凌海市新莊子鎮(zhèn)讀者魏彥武問:
干稻草怎樣喂鵝
答:稻草經曬干后粉碎,其主要養(yǎng)分含量為(各養(yǎng)分含量以干物質為基礎%):干物質(91.11)、粗蛋白(5.66)、粗纖維(34.62)、粗脂肪(2.02)、粗灰粉(13.5)、無氮浸出物(44.20)、鈣(0.70)、磷(0.26)。用稻草曬干后粉碎并用占日糧比例約20%配成鵝飼料喂合浦獅頭鵝,可取得平均日增重約50克左右的良好效果,比用常規(guī)日糧(配比為:玉米61.0%,豆粕14.5%,魚粉6.0%,菜粕5.0%,草粉4.2%,統(tǒng)糠5.0%再加上4~3%的礦物添加劑和食鹽)加入復合酶制劑飼喂合浦獅頭鵝的平均日增重還略高。
(盛 金)
河南省葉縣昆陽鎮(zhèn)讀者劉蒙恩問:
肉鴿常產軟蛋咋辦
答:有可能是肉鴿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在鴿體內參與骨骼、蛋殼的形成和鈣、磷代謝,促進鴿體內消化系統(tǒng)對鈣、磷的吸收,幼鴿和產蛋鴿易造成缺乏。缺乏時幼鴿生長發(fā)育不良,羽毛松散,喙、爪變軟、彎曲,胸部凹陷。腿部變形,母鴿則引起產軟殼蛋、薄殼蛋,蛋重減輕,產蛋率下降。魚肝油、日曬干草中富含維生素D,在飼喂時要注意補充,以防不足。
(周燕芬)
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zhèn)讀者洪學問:
豬總咳嗽是啥原因
答:引起咳嗽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性的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藍耳?。≒RRS)等,有細菌性的如支原體肺炎、傳染性胸膜肺炎等,有寄生蟲性的如肺絲蟲、蛔蟲等,還有物理化學環(huán)境因素等均可引起咳嗽。對待咳嗽正確的治療態(tài)度應該是,消除病因(抗菌、抗病毒、改善環(huán)境條件)、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時并進。單純止咳實不足取,無法做出準確判斷。建議上報當?shù)匦竽辆?,請專家到現(xiàn)場進行診斷。
(鄭偉生)
春天里的采訪
春節(jié)前,我無意中聽說江蘇句容農行支持的后白鎮(zhèn)一戶漁民即將開春打魚。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想:漁民養(yǎng)魚,成本怎樣,收成如何,對農村金融服務有什么意見等等,應該是社會各方面和各級金融部門關注的熱點。盡管年初手頭上工作非常多,但我想只有到現(xiàn)場實地了解,才會有所收獲。為了趕時間,那天早上6時不到,我就約了兩位記者朋友驅車趕赴目的地。
7時許,到達后白鎮(zhèn),但前往魚塘的路泥濘不堪,我們只好徒步奔向魚塘。此時我們這里正是最冷時節(jié),有零下7、8度,但當我們趕到魚塘時,幾個人頭上都已微微冒汗。到了作業(yè)現(xiàn)場,我們抓緊采訪后,又端著“長槍短炮”(相機)一輪“狂轟濫炸”??墒腔乜凑掌X得角度不對,側面拍不出效果,最佳的角度應該是漁民作業(yè)的正面,但跑到對岸發(fā)覺這個魚塘太大了,無法抓拍到細節(jié)。怎么辦呢?正好魚塘邊有條小船,于是我和另一個記者一起跳上小船,慢慢劃到作業(yè)現(xiàn)場,終于拍到了漁民作業(yè)的正面高清畫面。此時,我們才發(fā)覺,小船上原來還有不少積水,把我們的鞋子全浸濕了,衣服在打魚過程中淋濕了,手也在寒風中被吹凍僵了。
下午一回到單位,我們立即動手對圖片和文字進行了后期處理和編發(fā)。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工作得到了認同:這組題為“農行相助年年有魚”的圖片新聞很快在當?shù)亍舵?zhèn)江日報》、《京江晚報》上了頭版頭條,隨后人民網、中國光明網、江蘇網、《揚子晚報》、《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等媒體也均作了報道或轉載。這次采訪的成功,我想得益于“走轉改”的影響,思路正確、快速反應、不怕吃苦,才抓住了一個好新聞。
作者:農行江蘇鎮(zhèn)江分行李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