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采用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編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對大連海洋大學2010-2012級新生進行調查,探討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變化趨勢,并分析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結果證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現(xiàn)逐年下降趨勢,高校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升學生心理素質。
關鍵詞:大學新生;心理健康;變化趨勢;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9-0163-02
引言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領域。許多學者也對一所或多所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研究。但通過文獻我們發(fā)現(xiàn),將近幾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進行比較的研究較少,大多研究沒有揭示出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趨勢,因此本研究對遼寧某高校的2010-2012屆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結果進行研究,探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發(fā)展趨勢,為教育者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提供參考。
另外,目前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多采用SCL-90量表,熊燕等人的研究顯示,《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更適用于新生心理普查,而SCL-90更適用于心理咨詢診斷輔助工具[1]。因此采用CCSMHS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研究更合適,也便于教育工作者對高校大學生心理狀況的整體狀況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研究方法
(一)被試
在2011—2013年分別抽取遼寧某高校2010—2012屆新生,以班為單位在自愿的原則下施測。本研究采用統(tǒng)一書面指導語,由心理學專業(yè)教師擔任主試,集體施測,當場收回,共計7 546份。受試學生的人口學特征見表1。
(二)研究材料
采用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編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2],該量表包含了12個維度,采用5級評分,對每個題目描述的癥狀,按出現(xiàn)的頻率進行選擇,1=沒有,2=偶爾,3=有時,4=經常,5=總是,分數(shù)越高說明癥狀越明顯。
(三)數(shù)據的分析處理
研究人員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編號,并對空白卷、填寫不全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進行剔除,使用spssforwindows17.0進行數(shù)據的管理和統(tǒng)計分析。
二、結果
(一)2010-2012屆大學新生心理健康量表評分比較
2010-2012屆大學新生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12個維度上的標準分數(shù)均具有顯著差異,見表2。經過Scheffe事后比較發(fā)現(xiàn):2010-2012屆大學新生在12個維度上的得分均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其中2010屆的大學新生在12個維度上的得分顯著低于2012屆,2011屆新生的得分除了自卑、性心理障礙和精神病傾向3個維度,其余9個維度均表現(xiàn)出顯著低于2012屆。2010屆與2011屆大學新生在12個維度上的得分均沒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人口學特征大學新生心理健康量表評分比較
2010屆男生的抑郁分數(shù)顯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沖動分數(shù)顯著高于男生;2011屆男生的自卑、強迫分數(shù)顯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沖動分數(shù)顯著高于男生;2012屆男生的抑郁、自卑分數(shù)顯著高于女生,女生的軀體化、社交退縮和精神病傾向分數(shù)顯著高于男生(見表3)。
研究顯示,2010屆理工類學生的抑郁、自卑分數(shù)顯著高于文史類學生,文史類學生的沖動分數(shù)顯著高于理工類學生;2011屆理工類學生的焦慮、自卑、社交退縮、性心理障礙、強迫分數(shù)顯著高于文史類學生;2012屆文史類學生的沖動分數(shù)顯著高于理工類學生。
三、討論
(一)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變化
本研究結果表明,2010-2012屆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分數(shù)呈逐年升高趨勢,這個結果與熊燕、方鴻志等人的研究結果類似。2012屆新生在量表的12個維度上的得分都顯著高于2010屆,這需要學校對2012屆學生格外地關注。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而大學生的壓力承受和應對能力相對較差所造成的。大學新生都有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可能導致學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現(xiàn)實中的大學與他們心目中的大學不統(tǒng)一,由此產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模式與自己以往的生活環(huán)境不適應,產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調;另外,新生作為大學中普通的一員,尤其是在名牌大學,與其以前在中學里作為佼佼者的感覺大不一樣,這也是導致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大學生對新環(huán)境不適應,如得不到及時調整,便會產生失落、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二)不同人口學特征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從心理健康狀況的性別差異來看,男生的心理狀況相對女生來說較差,主要表現(xiàn)在抑郁、自卑的分數(shù)較高,而從3屆學生來看,女生的沖動分數(shù)相比男生較高。這可能是由于該高校為農科院校,一些學生對于農科專業(yè)存著偏見,特別是男生認為學習農科專業(yè)沒有其他專業(yè)好,因此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楊憲華的研究也證實,學校因素是影響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4]。女生沖動分數(shù)較高有可能是因為女生思考問題以感性為主,處理問題容易情緒化,因此面對問題時容易表現(xiàn)出不理智的情況。2012屆的研究結果顯示女生的軀體化分數(shù)顯著高于男生,這可能由于女生相對男生運動較少,且由于容易沖動,會造成心理問題軀體化。
(三)教育啟示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現(xiàn)逐年下降趨勢,這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入學年份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同時,高校應該具體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學生具體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來開展教育活動。
參考文獻
[1]熊燕,彭萍,彭瑜.CCSMHS和SCL-90在大學新生中的應用比較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5):579-581.
[2]國家教育部編制.《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量表手冊[Z].2005(6):29-43.
[3]方鴻志、,李紅霞,范會勇.渤海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10(1):144-145.
[4]楊憲華.學校因素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志,2010,18(3):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