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潔
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句話表面上的意思是說,對于唐詩三百首,如果我們能背熟,即使自己不會寫詩,也可以隨口說出很多有名的美好的詩句來。而深入剖析,則是告訴我們朗讀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對文本有效的朗讀,不僅能進一步感知文本深意,還能在讀中獲得情感的熏陶,對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有著不言而喻的效果。
一、在文本疑惑處,引導學生品讀
《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里的“惑”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惑,而作為老師,第一任務(wù)就是為學生解除這些疑惑。因此,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怎樣讀,還要告訴學生所讀之意。學生只有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展開朗讀,才能真正讀出文本的韻味,獲得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案例】《微笑著承受一切》教學片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就要求學生展開對課文的深入朗讀,朗讀完畢后,教師提出問題:“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文中描寫了體操選手桑蘭堅韌不屈的好品格,同學們仔細找一下文中的哪些描寫體現(xiàn)了這一點呢?”在老師問題的指引下,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一遍一遍朗讀每個句子。有的學生認為:“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寫到桑蘭在得知自己的傷勢后,不僅沒有痛哭,反而向隊友詢問比賽情況,說明她很堅強?!边€有的學生認為:“這第四自然段中描寫了桑蘭用堅韌不拔的毅力忍住劇痛配合醫(yī)生治療?!币灿械膶W生認為:“最重要的是桑蘭最后站起來了,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她向世人說的那句‘我決不向傷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來正是最好的證明。”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他們在平凡的文字身后感受到文章及文章主人公的魅力是十分不易的。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朗讀循循善誘的指導,不僅讓學生讀出了文章的意境,更解除了學生對文章的疑惑,實現(xiàn)了有效的朗讀。從而讓閱讀課堂回歸本質(zhì),讓語文教學回歸本質(zhì)。
二、在文本精彩處,引導學生美讀
不管是短小的美文,還是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們都是有一個或多個很出彩的描寫的。對于這些出彩的描寫,教師不能一味地采用常規(guī)方式指導學生閱讀,而是應(yīng)該展開多樣化的朗讀方式來幫助學生讀出其中的情味。
【案例】《峨眉山月歌》教學片斷
在《峨眉山月歌》中,李白為讀者展示了一幅從峨眉山到三峽的千里蜀江行旅圖,詩中無過多的景物描寫,只有只言片語的抒情。然而正是這樣一種描寫手法,才體現(xiàn)出了作者內(nèi)心的真情。因此,在引導學生的朗讀中,教師是這樣來教學的:
圍繞“通過對本詩的詳細朗讀,你們可以從中獲得哪些線索呢?”這一問題,有的學生認為:“首先可以確定時間是在秋天?!币灿械膶W生認為:“作者正在乘船遠游,而且是夜行?!边€有的學生認為:“作者思念自己的老朋友?!?/p>
教師采用的是一種評讀的教學方式,即一邊點評一邊引導朗讀。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能對詩歌有更深入的理解,還能促發(fā)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更好的領(lǐng)悟詩歌所傳遞出的情味。從而讓學生在文本的精彩處獲得高效的朗讀體驗,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與交流。
三、在文本特別處,引導學生賞讀
所謂朗讀,并不是說只要讀出聲即可,而是要讀出文本的深意和韻味。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材文本的組成是多種多樣的,要將這多種多樣的文本均讀出深意和韻味,那就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文體和風格采用不同的朗讀技巧。學生只有在這樣“因材施讀”的朗讀中,才能真正讀出文本的意味。
【案例】《真情的回報》教學片斷
本文中有兩處比較特別的描寫,一處是“圣誕節(jié)前夕,正好是星期四……走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都沒有人開門。我急得快哭出來了”;另一處是:“‘這是給你的圣誕禮物,……‘你是我們遇到過的最好的送報人?!闭沁@兩處描寫引出了后來小主人公的心里話:“誠實的勞動,換來的是難忘的關(guān)懷與愛意?!痹诶首x的過程中,我問學生:“你們覺得這兩處描寫有什么特別之處嗎?”學生馬上踴躍地展開回答,有的說這兩處有對比性,有的說他們?yōu)楹笪淖隽虽亯|,還有的說……
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感悟,同時也對文本主旨“只有我們付出了真心、誠實的勞動,才能換來難忘的關(guān)懷與愛意。”有了更好的理解。
對于整個語文教學而言,朗讀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只有通過有效的朗讀,學生才能真正走進作者,走進文本。因此,教師要善于從朗讀的本質(zhì)出發(fā),在疑惑處、精彩處、特別處引導學生展開高效的朗讀,實現(xiàn)對學生文學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如東縣豐利鎮(zhèn)豐利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