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琴芬
(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浙江杭州310027)
“直線電機理論與應(yīng)用”課程是我院的一門專業(yè)選修課,教學課時數(shù)為32學時,定位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教授直線電機的入門知識,面向本科四年級及碩博生。本課程不同于“電機學”,更重視直線電機的設(shè)計分析及實用技術(shù),永磁直線電機的繞組連接是其中的一個教學內(nèi)容[1]。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兼顧不同層次選課學生的需求,本課程在繞組連接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采用了EXCEL快速計算線圈的電動勢相位角,方便地確定繞組連接方式,既適用于直線式永磁電機,也適用于旋轉(zhuǎn)式永磁電機。
課堂上實時計算,突出方法的關(guān)鍵之處,這一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使學生有效掌握端部非重疊集中繞組永磁電機的繞組連接方式。
永磁直線電機具有高推力密度、高效、高速、高加速度與高精度的特點,是直線電機領(lǐng)域最近來的研究熱點,廣泛應(yīng)用于高速數(shù)控機床、半導體加工、無繩電梯以及高速物流輸送線中[2-3]。
在結(jié)構(gòu)上,永磁直線電機包括電樞與磁極兩部分,電樞槽數(shù)與磁極極數(shù)可相差1或2,稱為每極分數(shù)槽結(jié)構(gòu),從而構(gòu)成不同的槽極配合,如6/4,6/5,6/7,6/8,12/10,12/11,12/13,12/14 等。由于永磁直線電機不受到偏心力的影響,極數(shù)可采用奇數(shù),其槽極配合比旋轉(zhuǎn)式結(jié)構(gòu)要豐富。電樞常采用端部非重疊的集中繞組,每槽可采用1個線圈(稱為半齒繞組),也可采用2個線圈(稱為全齒繞組)。
永磁直線電機采用不同槽數(shù)/極數(shù)配合、不同繞組方式時,其繞組分相與連接方式各不相同,通常采用電動勢星形圖來確定[4]。電動勢星形圖通常畫出每個線圈的電動勢向量,再根據(jù)電動勢最大的原則確定每相的線圈與連接方式。圖1分別顯示了6槽/5極與6槽/7極全齒繞組的電動勢星形圖與繞組分相圖。6個線圈機械位置相同,但極數(shù)分別為5和7,因此電動勢的相位角不相同,導致兩種情況下線圈不相同,主要是相序不相同。在6槽/5極中B相為線圈4與線圈3反向連接,而6槽/7極中B相為線圈5與線圈6反向連接。
圖1 電動勢的星形圖
作圖法直觀,但不方便在課堂上快速顯示,在電樞槽數(shù)多時耗時較長,顯示不清晰。因此本文提出一種基于EXCEL的快速計算方法。
電動勢星形圖的關(guān)鍵在于獲得每個線圈電動勢的相位角,逐個計算非常繁瑣,利用EXCEL則可以實現(xiàn)快速計算,從而方便地確定繞組連接,具體方法如下:
(1)以左邊的第一個線圈作為1號線圈,角度為零度,依次計算每個線圈位置的機械角度,即360/線圈數(shù)*(線圈序號-1);
(2)計算每個線圈正向連接時的電動勢相位角度,即機械角度乘以極對數(shù);
(3)計算每個線圈正向連接時電動勢在星形圖中的位置角,即相位角度/360的余數(shù);
(4)計算每個線圈反向連接時電動勢在星形圖中的位置角,即(正向連接時的位置角+180)/360的余數(shù);
(5)按線圈正向連接時電動勢在星形圖中的位置角從小到大進行排序;
(6)按電動勢最大的原則,以1號線圈為起點,確定每相的線圈及線圈的連接方向,完成繞組分相。
基于以上方法,我們以9槽/8極全齒繞組為例,在課堂上進行演示。該電機極對數(shù)是4,共有9個線圈,每相有3個線圈,按以上方法可計算得到9個線圈的機械角度和電動勢相位角,再計算出線圈正向連接與反向連接時在星形圖中的位置角,如表1所示。
表1 9槽/8極電機線圈電動勢角度計算值
按線圈正向連接時電動勢在星形圖中的位置角從小到大排列,即從0到360度排列,就可以方便地實現(xiàn)如下的繞組分相。
(1)以線圈1為起點,順時針方向
表2顯示了繞組分相圖。
表2 9槽/8極順時針方向分相圖
顯然,順時針方向是位置角度從大向小選。跟線圈1電動勢相位角相接近的正向的線圈3與反向的線圈2,其作為A相;與線圈1相差120度的是線圈4,與之相位角相接近的分別為反向的線圈5與正向的線圈6,其作為B相;與線圈1相差240度是線圈7,與之相位角相接近的分別為反向的線圈8與正向的線圈9。
(2)以線圈1為起點,逆時針方向
表3顯示了繞組分相圖,顯然逆時針方向是位置角度從小往大選。跟線圈1電動勢相位角相接近是反向的線圈9與正向的線圈8,其作為A相;與線圈1相差120度的是線圈4,與之相位角相接近的分別為反向的線圈3與正向的線圈2,其作為B相;與線圈1相差240度是線圈7,與之相位角相接近的分別為反向的線圈6與正向的線圈5。
表3 9槽/8極逆時針方向分相圖
(3)以線圈1為中心
表4顯示了繞組分相圖。電動勢相位角與線圈1左右相鄰的分別是反向的線圈2與線圈9,其作為A相;與線圈1相差120度的是線圈4,與線圈4左右相鄰的分別是反向的線圈3與線圈5,其作為B相;與線圈1相差240度是線圈7,與之左右相鄰的是反向的線圈6與線圈8。
表4 9槽/8極以線圈1為中心的分相圖
該方法也同樣適用于永磁電機的旋轉(zhuǎn)式結(jié)構(gòu)。計算時,以垂直方向的上端線圈為1號線圈,按逆時針方向給線圈依次編號,按上節(jié)的繞組快速分相方法就可以完成繞組分相。顯然,對相同的槽數(shù)/極數(shù)配合與繞組方式,旋轉(zhuǎn)式結(jié)構(gòu)與直線式結(jié)構(gòu)的分相結(jié)果是完全相同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直線式結(jié)構(gòu)鐵芯是開斷的,盡管在這三種連接方式下,相電動勢大小相同,但第一種連接方式繞組分布對稱性最好,從左到右依次為A、B、C三相,而后二種方式A相繞組都需要分布在鐵芯的兩端,因此第一種方式較實用。對旋轉(zhuǎn)式結(jié)構(gòu)來說,鐵芯是連接的,三種方式下繞組對稱性都相同,因此都適用。
通過以上基于Excel表格的計算方法,9槽/8極半齒繞組也非常容易實現(xiàn)繞組分相并確定繞組的連接方式。該方法比作圖法方便,速度快,學生也容易掌握,尤其是在線圈數(shù)多的情況下,更能體現(xiàn)該方法的優(yōu)勢。
本文提出了一種繞組分相的快速計算方法,適用于端部非重疊集中繞組的永磁電機,已應(yīng)用于永磁直線電機繞組的課堂教學。該方法基于EXCEL軟件,快速計算出每個線圈的機械角度、正向連接與反向連接的電動勢相位角,并按其在星形圖中的位置角進行排序,實現(xiàn)快速分相并確定連接方式。實踐表明,該方法不僅利于學生掌握,有效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nèi)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wù)的目的。
[1]盧琴芬.“直線電機理論與應(yīng)用”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南京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3(5):67-69
[2]葉云岳.直線電機原理與應(yīng)用[M].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3
[3]葉云岳.直線電機在現(xiàn)代機床業(yè)中的應(yīng)用與發(fā)展.上海:電機技術(shù),2010(3):1-5
[4]秦嶺等.直流電機電樞繞組教學方法淺議.南京: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4):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