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念群
法國人貌似沒心沒肺,但在自己的地頭上看自己人自黑法國和戴高樂,難免不爽。
“我的人生之所以被描繪為童話,是因為它確實是童話?!蹦{哥王妃格蕾絲·凱利一句蓋棺定論式的自我定論,被打在了電影《摩納哥王妃》的片頭,加上做舊的摩納哥海岸公路鏡像,讓多少人誤以為這就是那段止步于海岸懸崖的悲情童話,而故事的落幅卻一如光良嚎哭:“童話都是騙人的!”
如果壓根不知摩納哥和摩洛哥的區(qū)別,也沒有看過《鄉(xiāng)下姑娘》或者希區(qū)柯克的電影,而只是個妮可粉抑或奢侈品奴隸,那你有眼福了。《摩納哥王妃》畢竟是出自《玫瑰人生》的奧利維?!み_昂之手,唯美的長鏡頭讓地中海海岸風情和摩納哥王宮的奢華盡收眼底,處處滲透著騷包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可望不可即的貴介和優(yōu)雅,更重要的是,它還是天下民女千秋美夢的代言人:生在一個富商之家,頂著好萊塢巨星光環(huán),嫁一個白馬王子,過上童話生活。
90后的看官可能并不知曉,上世紀中期曾有過一位叫格蕾絲·凱利的好萊塢紅星,代表作包括經(jīng)典西部片《正午》,以及與希區(qū)柯克合作的《電話謀殺案》、《后窗》和《擒賊記》,1954年還憑借《鄉(xiāng)下姑娘》榮膺奧斯卡影后。而就在次年的戛納,她邂逅了她的摩納哥白馬王子雷尼爾三世,成為一代王妃(實為王后)。作為影星,她登上了奧斯卡的殿堂,作為王妃,她同樣對摩納哥影響深遠。如今的摩納哥,隨處可見以她命名的玫瑰園、臺階、街道等。要知道,摩納哥不過是個僅比梵蒂岡稍大的彈丸小國,與紐約中央公園大小相當。然而紅顏薄命,格蕾絲與戴安娜王妃一樣,皆殞命于意外的車禍,成為悲情童話的代表。
《摩納哥王妃》無意抒展王妃悲情的一生,僅只截取了她1962年的片段進行政治童話的提純。是年的摩納哥王宮,一面是希區(qū)柯克《艷賊》的劇本誘惑,一面是法國戴高樂高奏四面楚歌,美國大妞正努力適應王室生活,自由天性在保守貴族中難免突兀,亡國危機又殃及婚姻的池魚,讓美人好生捉急。在“艷賊”與王妃之間,她最終忍痛割愛,篤定地投入到王妃的政治角色中,最終化解摩納哥之危。
為何說影片對王妃進行了政治童話的提純?一來影片對王妃和白馬王子各自的情人部分完全剔除,仿佛那些艷麗的緋聞從未存在,二來影片以童話之名開場,其間除了基于政治的家庭沖突,并無浪漫或悲劇的愛情童話可言,而影片將法國與摩納哥的摩擦上升到法西斯式武力威懾高度,已然超出了歷史的范疇,只能說是個政治童話。
同樣是達昂作品,同樣是人物傳記筆觸,作為2007年柏林電影節(jié)開幕影片的《玫瑰人生》收獲的是榮譽和贊許,2014年戛納電影節(jié)開幕影片《摩納哥王妃》卻收獲了“最差開幕影片”的批評。法國人貌似沒心沒肺,但在自己的地頭上看自己人自黑法國和戴高樂,難免不爽,而影片無限放大美國大妞拯救摩納哥,歐洲人似乎也不太能認可。
面對歷史部分的質疑,達昂的解釋是:“這不是一部傳記片,而是一部關于電影和女演員的電影。”如若導演當真目的那么明確,那么至少可以把王妃和歌王弗蘭克·西納特拉的那段放進來,愛情故事里沒有了情人,那多無趣。導演對王妃太過護愛,過于提純,忽略了許多滋味和色彩。
把王妃的人生童話解讀成政治童話,想必不會是格蕾絲的本意,而相比愛情童話和人生童話,政治童話可不是那么好寫的。因為導演自身的矛盾和創(chuàng)作方向的迷失,妮可的表現(xiàn)也只能算是順利完成了劇本任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