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柴
強強對話的比賽往往很膠著,而膠著的比賽往往并不精彩??v觀本屆世界杯8場1/8決賽,傳統(tǒng)意義的強強對話、半斤八兩的比賽幾乎沒有??删褪沁@樣仍有5場被拖入加時賽,甚至兩場靠點球大戰(zhàn)定輸贏。這些比賽逼近膠著,也缺乏看頭,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與其說是實力相對較弱一方防守堅固,不如說強隊的矛不夠鋒利。矛不利,并非強隊缺少球星。內(nèi)馬爾小組賽打入4球,但120分鐘里卻攻不破智利球門;德國隊前場的無鋒攻擊群人人都是好手,90分鐘內(nèi)卻拿阿爾及利亞無可奈何;小組賽攻入10球的荷蘭隊更是在墨西哥人的“仙人掌陣”里迷失了80多分鐘才找到破門辦法。真正讓攻擊力下降的,還是這些來自不同俱樂部的前場球星,在國家隊的戰(zhàn)術(shù)組合不夠成熟,只能在下半場尾聲,或加時賽對方出現(xiàn)體能透支的情況下,依靠個人能力和靈光一現(xiàn)來解決問題。比如美國隊和比利時的比賽,擁有眾多青年才俊的“歐洲紅魔”在比賽中狂射38腳門,但如果真地看了比賽,很難說比利時前90分鐘內(nèi)的哪一次射門能讓人蹦起來,大呼配合精彩。反觀唯一打出順暢進攻的強隊哥倫比亞,場上球員好像一家人,彼此心領(lǐng)神會,配合非常默契。此外,也有人認為淘汰賽乏味,是功利主義足球泛濫所致,和“球門前擺大巴”戰(zhàn)術(shù)被實力相對較弱的球隊過度使用有關(guān)。這樣解釋看似有些道理,但細想起來卻也不全對,因為被淘汰的智利、阿爾及利亞、墨西哥等隊在比賽中都有進球,而像瑞士雖然沒有進球,但比賽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好機會卻不比贏球的阿根廷少。由此可見,單純依靠超級球星、缺乏組織的進攻才是強隊比賽場面乏味和攻擊力差的根本原因。接下來的1/4決賽將更多的是實力相近的強強對話,誰能把進攻問題解決好,誰就能走得更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