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生
摘要:該文詳細介紹校園機房中二層交換機VLAN的劃分,通過架設Linux服務器做網關,配置NAT規(guī)則,讓多VLAN能同時訪問Internet,并以實例加以說明。給校園機房組網提供一個可行的、穩(wěn)定的組網方法。
關鍵詞: 校園網;Linux;VLAN;網關;NAT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04-0709-03
目前高職校園計算機實訓室越來越多,計算機數量也越來越多,劃分VLAN成為計算機實訓室局域網中抑制廣播風暴、增強安全性、提高網絡可管理性的首選方案。同時,現(xiàn)在機房一般都要求連接Internet,在此情況下,使用Linux雙網卡搭建NAT網關,實現(xiàn)多VLAN訪問Internet就是其中一個比較良好的方法。
1 某實訓樓機房網絡布局情況簡介
某一實訓樓有4個機房,各個機房屬于不同的VLAN,并各有一條主線連接到一臺劃分有VLAN的二層交換機(Cisco2960)上,網絡環(huán)境如圖1所示。
1)一個帶VLAN功能的二層交換機,用于實現(xiàn)VLAN劃分,并通過Linux網關實現(xiàn)VLAN內主機與外網的通信。
2)一個Linux系統(tǒng)(CentOS5)雙網卡主機做網關,其中eth0網卡連接學校中心網絡,并可以訪問互聯(lián)網,網卡eth1連接二層交換機的Trunk端口,實現(xiàn)路由轉發(fā)功能。
2 Cisco2960交換機上VLAN的配置
本例所用交換機為Cisco2960,劃分4個VLAN,將1號端口設置為trunk模式(中繼線路),將2—6號端口劃分到默認的VLAN 1,將7—12號端口劃分到VLAN12,將13—18號端口劃分到VLAN13,將19—24號端口劃分到VLAN14。VLAN的劃分采用一般的按端口劃分方法。
2.1交換機Cisco2960的配置:
3 Linux網關主機中雙網卡的設置
由環(huán)境可以得知,Linux系統(tǒng)主機主要是實現(xiàn)轉發(fā)功能,讓內網主機可以相互訪問并能成功的訪問外網。因此,首先介紹一下Linux系統(tǒng)主機的配置。Linux主機是可以通過eth1直接連接學校中心網絡上外網的。Eth1的IP地址、網關和DNS都是通過網絡服務中心自動獲取或者是手動分配的。此處Eth1 的IP配置為:192.168.1.1/24,eth0配置為:IP: 192.168.100.250/24、GW: 192.168.100.1、DNS:192.168.100.2。
3.1 確認Linux系統(tǒng)內核是否已經支持VLAN功能
一般來說RH9以后的Linux發(fā)行版本,諸如RHEL4、RHEL5、CentOS4、CentOS5都已經默認支持了VLAN的功能,本例系統(tǒng)使用CentOS5,已經默認支持VLAN功能。
3.2 物理網卡、虛擬VLAN網卡的關系
物理網卡:物理網卡這里指的是服務器上實際的網絡接口設備,本例Linux網關主機上安裝兩個網卡,在系統(tǒng)中看到的2個物理網卡分別對應是eth0和eth1。
虛擬VLAN網卡:虛擬VLAN網卡不是實際上的網絡接口設備,只是通過將物理網卡加入不同的VLAN而生成的VLAN虛擬網卡,并作為網絡接口在系統(tǒng)中出現(xiàn),但沒有自己的配置文件。如果將一個物理網卡添加到多個VLAN當中去的話,就會有多個VLAN虛擬網卡出現(xiàn),以eth0.1、eth1.2這種名字形式表示,它們的信息以及相關的VLAN信息都是保存在/proc/net/vlan/config這個臨時文件中的,沒有獨自的配置文件,重啟后會被自動刪除。
3.3 Linux網卡配置
由于在Linux上eth1要被設定為Trunk與Cisco交換機2960中繼連接,因此,網絡中有幾個VLAN的話,那么中繼網卡eth1上也必須要加入對應的VLAN才能支持到(默認的本征vlan 1不需要添加,屬于本征vlan 1的端口設置IP與該物理網卡網段一致,并將網關指向eth1即可)。
3.3.1 將eth1添加到VLAN 2中:
第一次添加VLAN虛擬網卡的時候就一定會出現(xiàn)上面的那句提示,原因是因為默認下/proc/net/vlan/config這個專門用來保存VLAN信息的文件是沒有的。由于第一次添加VLAN網卡,那么這個文件也會被自動建立起來。另外,在/proc/目錄下面的文件都是系統(tǒng)的臨時文件,所以在配置并測試VLAN成功后,需要將相關命令添加到rc.local這個啟動腳本當中去。
按同樣方式將eth1添加到VLAN 3、4中:
4 啟用轉發(fā)功能
以上配置完成后,VLAN內的主機還不可以互相訪問,,因為并未開啟Linux系統(tǒng)主機的轉發(fā)功能。執(zhí)行如下命令:
#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把ip_forward的值改為1,表示開啟了轉發(fā)功能,使用“service network restart”命令重新啟動網絡服務后,VLAN間的主機即可互相訪問了。
5 配置NAT規(guī)則
經過以上的配置后,VLAN間的主機可以相互訪問,但是內網主機還是無法訪問互聯(lián)網。因此需要把VLAN內的主機IP轉換成Linux系統(tǒng)主機可以上網的IP,本例只需將內網的IP轉換成Linux系統(tǒng)eth0接口的IP即可。配置的NAT為源NAT轉換: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92.168.0.0/24 -o eth0 -j MASQUERADE經過以上的配置之后,VLAN內所有主機就可以正常的訪問互聯(lián)網了。但是這些配置信息是寫到系統(tǒng)臨時文件的,系統(tǒng)重啟將會導致配置丟失,因此需要在啟動腳本/etc/rc.local中增加以下語句:
6 結束語
Linux是一個功能強大而且運行非常穩(wěn)定的免費操作系統(tǒng),本例根據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的實際情況,使用Linux做網關服務器實現(xiàn)多VLAN網絡的設計,使VLAN內主機可以順利高效訪問Internet,達到對計算機實訓室的有效管理,確保計算機實訓室多VLAN網絡的正常穩(wěn)定運行。
參考文獻:
[1] 郭雅.計算機網絡實驗指導書[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2.
[2] 唐燈平.利用Packet Tracer模擬組建大型單核網絡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186-198.
[3] 甘剛.網絡設備配置與管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4] 王達.Cisco交換機配置與管理完全手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
[5] 余柏山.Linux系統(tǒng)管理與網絡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