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文翠 王牧民 羅曉勇
作者單位:471009 洛陽 鄭州大學洛陽市中心醫(yī)院放療科
臨床經(jīng)驗
伊立替康和紫杉醇分別聯(lián)合順鉑二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觀察
鞠文翠 王牧民 羅曉勇
作者單位:471009 洛陽 鄭州大學洛陽市中心醫(yī)院放療科
目的 探討伊立替康和紫杉醇分別聯(lián)合順鉑二線治療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經(jīng)臨床病理診斷為SCLC患者72例,均為經(jīng)一線EP方案化療后腫瘤進展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6例,分別給予伊立替康聯(lián)合順鉑二線治療(IP組)與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二線治療(TP組),比較兩組治療的療效和毒副反應。結(jié)果 IP組和TP組近期有效率分別為52.8%(19/36)和44.4%(16/36),疾病控制率分別為86.1%(31/36)和80.6%(29/36),分別比較兩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IP組和TP組1年、2年生存率分別為36.1%、27.8%和27.8%、0;中位生存期分別為10個月、9個月(P均>0.05);兩組毒副反應的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jié)論伊立替康和紫杉醇分別聯(lián)合順鉑二線治療SCLC的療效相當,兩組毒副反應的發(fā)生率近似。
肺腫瘤;伊立替康;紫杉醇;小細胞肺癌;聯(lián)合化療
肺癌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占肺癌總數(shù)的15%~20%,與非小細胞肺癌相比,SCLC的生物學行為更差,其具有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進展快、易轉(zhuǎn)移和預后差等特點,大多數(shù)患者治療后1~2年內(nèi)出現(xiàn)復發(fā)或轉(zhuǎn)移。到目前為止,SCLC復發(fā)、轉(zhuǎn)移的二線化療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尚有限,靶向治療在SCLC治療中的作用并沒有得到最后證實,所以尋求有效的SCLC治療復發(fā)后的方案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回顧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經(jīng)臨床病理診斷為SCLC患者72例,均為經(jīng)一線EP方案化療失敗或者治療后復發(fā)、轉(zhuǎn)移的SCLC者,隨機分為IP組與TP組,對比分析兩組治療的療效及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經(jīng)病理確診為SCLC的患者72例。入組標準:①經(jīng)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的SCLC患者;②曾用過EP一線化療失敗或停藥后復發(fā)的難治性病例;③每例均有可測量的病灶,腦轉(zhuǎn)移已行全腦放療;④預計生存期大于3個月。⑤ECOG評分為0~2分。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基本正常;⑦無主要器官受損。其中男性患者46例(IP組24例,TP組22例),女性患者26例(IP組12例,TP組14例);年齡為43~70歲,平均年齡(65.8±6.6)歲。將入組患者72例隨機分為IP組與TP組各3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IP組:采用伊立替康(CPT-11)65 mg/m2,靜滴,d1,d8,d15;順鉑(DDP)25 mg/m2,靜滴,d1~d3;28 d為一個周期。TP組:紫杉醇(PTX)175 mg/m2,靜滴,d1;順鉑25 mg/m2,靜滴,d1~d3;21 d為一個周期。每個周期治療前后均行心電圖、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腫瘤累及部位的CT等檢查,以利評估療效。治療期間常規(guī)予以水化利尿;紫杉醇用藥時,給予心電監(jiān)護,常規(guī)用藥預防過敏,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呼吸、心率及心電圖改變,確保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能及時對癥處理;伊立替康用藥組,應備藥物咯哌丁胺,以防治此藥劑量限制性毒性所致的遲發(fā)性腹瀉。
1.3 療效判定
治療結(jié)束一個月行腫瘤累及部位的B超、CT、MRI或X線胸片等檢查。根據(jù)RECIST 1.0實體瘤客觀療效評價標準對近期療效進行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以及進展(PD),以CR+PR計算有效率(RR),以CR+PR+SD計算疾病控制率(DCR);遠期療效計算中位生存時間和1年、2年生存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評估。兩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毒副反應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
72例均完成3~6個周期化療,平均完成4.7個周期。IP組共完成161個周期化療,有效率為52.8%(19/36),疾病控制率為86.1%(31/36)。TP組共完成177個周期化療,有效率為44.4%(16/36),疾病控制率為80.6%(29/36)。IP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稍高于TP組,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79,P=0.52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近期療效比較[n(%)]
2.2 遠期療效
隨訪至2013年1月,隨訪率100%。1年、2年生存率IP組患者分別為36.1%(13/36)、2.7%(1/36);TP組分別為27.8%(10/36)、0(0/36);兩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別為10個月和9個月,IP組患者比TP組患者有延長生存期的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343)。見圖1。
2.3 毒副反應
兩組患者的毒副反應以胃腸道反應(納差、惡心、嘔吐)、腹瀉和骨髓抑制為主,多為Ⅰ~Ⅱ級,部分患者出現(xiàn)Ⅲ~Ⅳ級毒副反應,經(jīng)積極對癥支持治療及適當休息后均能恢復正常,并能完成3~6個周期化療。IP組與TP組患者的骨髓抑制和胃腸道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IP組患者腹瀉的發(fā)生率遠高于TP組(P=0.040)。見表2。
圖1 兩組患者生存曲線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主要毒副反應的比較(n)
基于SCLC獨特的生物學特性,使其對化療藥物比較敏感,20世紀90年代后使用SCLC的標準一線化療方案(鉑類聯(lián)合依托泊苷)治療局限期患者的有效率為80%~95%,完全緩解率為50%~60%,中位生存期為12~20個月,2年無病生存率為15%~40%[1];對廣泛期患者的總有效率為60%~80%,完全緩解率為15%~20%,中位生存期為7~11個月。目前對SCLC的二線治療,更多傾向于按治療后疾病進展的時間,將其分為敏感耐藥、繼發(fā)耐藥和原發(fā)耐藥3種類型。敏感耐藥指的是一線化療有效,病情進展發(fā)生在化療結(jié)束后3個月以上,此時主張采用原來的一線方案繼續(xù)治療,有效率為25%~40%。繼發(fā)耐藥指的是一線化療有效,但病情進展在化療結(jié)束后3個月內(nèi),此時可考慮二線單藥拓撲替康或氨柔比星,有效率為10%左右。原發(fā)耐藥指的是一線治療無效,除了拓撲替康或氨柔比星外,尚可考慮紫杉類藥物、拓撲異構(gòu)酶抑制劑和吉西他濱等[2]。
伊立替康應用于SCLC治療的臨床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但直到2002年日本報道JCOG9511的臨床研究結(jié)果后才開始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該研究發(fā)現(xiàn)IP方案一線治療廣泛期SCLS比標準的EP方案,明顯提高疾病緩解率,延長腫瘤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3],基于該研究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luò)(NCCN)臨床治療指南將IP添加為廣泛期SCLC的標準一線治療方案。但隨后的SWOGSO124研究[4]和Zatloukal等[5]的報道顯示,IP方案與EP方案相比一線治療廣泛期SCLC并無生存優(yōu)勢,故目前IP方案普遍用于SCLC的二線治療。伊立替康聯(lián)合鉑類具有協(xié)同作用,抗腫瘤活性增強。本試驗采用每周給藥化療的方法,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同時降低了化療的毒副反應,無化療相關(guān)死亡事件。
體外實驗顯示p53突變與紫杉醇療效存在一定的相關(guān)性[6],例如乳腺癌中p53缺失多提示紫杉醇治療有效。SCLC中有75%~90%的患者存在p53突變。近幾年來國內(nèi)外已有多項以紫杉醇為主的方案治療復發(fā)性SCLC的研究報道,總有效率為30%~70%。一項Ⅱ期臨床試驗對經(jīng)環(huán)磷酰胺、多柔比星和依托泊苷方案治療后3個月內(nèi)復發(fā)(即耐藥型)的SCLC給予紫杉醇聯(lián)合卡鉑化療,反應率為73.5%,生存率為9.0%,毒副反應均能耐受[7]。2010年3月,Ramalingam等[8]發(fā)表了關(guān)于SCLC復發(fā)或耐藥治療的研究,使用紫杉醇75 mg/m2及伊立替康50 mg/m2,第1天、第8天,每3周重復,直至毒性無法耐受或疾病進展。結(jié)果17例患者發(fā)生3級以上毒副反應(8例為粒細胞減少,5例為疲倦),總緩解率為21%,中位生存期為25.4周,1年生存率為22%。
本研究回顧性觀察了CPT-11+DDP與PTX+DDP二線治療SCLC的近期療效、遠期療效及毒副反應。結(jié)果顯示,IP組與TP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分別為52.8%與44.4%,疾病控制率分別為86.1%與80.6%,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10個月和9個月,1年生存率分別為36.1%和27.8%,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療效相似。兩組患者的毒副反應IP組腹瀉的發(fā)生率遠高于TP組,但多為Ⅰ~Ⅱ級,部分患者出現(xiàn)Ⅲ~Ⅳ級毒副反應,經(jīng)積極對癥支持治療及適當休息后均能恢復正常,而骨髓抑制和胃腸道反應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綜上所述,伊立替康和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二線治療SCLC的療效近似,毒副反應的發(fā)生率也相當,作為EP方案治療失敗或治療后復發(fā)、轉(zhuǎn)移的二線治療方案值得推廣應用。
[1] 王肇炎.化療在肺癌綜合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腫瘤,2001,10(2):90-92.
[2] Kim YH,Mishima M.Second-line chemotherapy for 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J].Cancer Treat Rev,2011,37(2):143-150.
[3] Noda K,Nishiwaki Y,Kawahara M,et al.Irinotecan plus cisplatin compared with etoposide plus cisplatin for extensive small-cell lung cancer[J].N Engl J Med,2002,346(2):85-91.
[4] Lara PN Jr,Natale R,Crowley J,et al.PhaseⅢ trial of irinotecan/ cisplatin compared with etoposide/cisplatin in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clinical and pharmacogenomic results from SWOG S0124[J].J Clin Oncol,2009,27(15):2530-2535.
[5] Zatloukal P,Cardenal F,Szczesna A,et al.A multicenter international randomized phaseⅢ study comparing Cisplatin in combination with Irinotecan or Etoposide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disease[J].Ann Oncol,2010,12(9):1810-1816.
[6] 芮 萌,劉長庭,段蘊鈾,等.紫杉醇對p53突變型肺癌細胞株H322的生長抑制作用[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8,16(6):900-903.
[7] Groen HJ,F(xiàn)okkema E,Biesma B,et al.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resistant to 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and etoposide:a non-cross-resistant schedule[J].J Clin Oncol,1999,17(3):927-932.
[8] Ramalingam SS,F(xiàn)oster J,Gooding W,et al.Phase 2 study of irinotecan and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refractory small cell lung cancer[J].Cancer,2010,116(5):1344-1349.
[2014-02-05收稿][2014-05-08修回][編輯 阮萃才]
R734.2
A
1674-5671(2014)02-03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