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手機時代”:
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婦叫呂桂花
2003年,劉震云出版小說《手機》。第一部分講述了三十年前的“慢生活”:
主人公嚴守一的表哥在礦上挖煤,好長時間沒回家。他帶著表嫂到鎮(zhèn)上打電話,電話通了,接電話的老頭說:你什么事?嚴守一說,我叫嚴守一,小名叫白石頭,我嫂子叫呂桂花,我嫂子問一問礦上挖煤的表哥牛三斤還回來不回來?老頭說:這事還用打電話?然后,就把電話掛了。
整個礦上就一部電話,全部通過廣播喇叭播出去。老頭打開廣播喇叭說: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婦叫呂桂花,呂桂花問一問最近你還回來嗎?當時傍晚天上下著雪,好多工人剛從礦井下鉆出來,聽到這個聲音全都笑了。廣播聲音在山里不斷的往復,后來就成了大家傳唱的歌曲。
隨后,故事跳到了現(xiàn)在,小時候的白石頭成了著名的主持人嚴守一,他的節(jié)目以說真話見長,但他的生活中卻四處埋遍了謊言。這些謊言和一個現(xiàn)代化的手機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手機就變成了手雷:上班時把手機忘在了家里,妻子于文娟發(fā)現(xiàn)了他與一個神秘女子的曖昧關系,因此離了婚;戲劇學院的老師沈雪是嚴守一的新女友,經過一段快樂時光后,沈雪通過手機震鈴方式的變化,發(fā)覺他有私情,最終選擇了離開嚴守一;慌亂的嚴守一為躲避問題而關機,結果卻沒有及時收到奶奶去世的消息,生活面臨崩潰邊緣……
“手機是為了給大家說話帶來方便,但是慢慢地卻發(fā)現(xiàn)手機本身似乎就有生命,它好像在控制著每一個人,控制著大家說話的時間,控制著話語量,甚至控制著話語里面所包含的成分?!眲⒄鹪迫绱私忉寗?chuàng)作初衷。
沈從文們的“家書抵萬金”: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我真像從前等你的回信,不得回信時生氣。我想打東西,罵粗話,讓冷氣吹凍自己全身?!边@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爛漫而細膩表達的情話一封封用手撰寫工整的寄了出去,因路途耽擱杳然無音。盡管,張兆和曾把沈從文排到追求者中的“癩蛤蟆十三”,但所有沈從文的書信她都整理收藏。
木心在《從前慢》里這么表述“慢生活”下的情感: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玉秀:你好!娘的身子骨也很壯實吧?”這是上世紀80年代火遍全中國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環(huán)》中梁三喜寫給妻子的信。烽火連天的時代、物質貧瘠的時代,感人的家書、情書維系著幾代人的婚姻愛情。老山前線同鮮血炮火一起飄飛的書箋為戰(zhàn)爭平添一抹浪漫色彩。
從卓文君的“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钡疥惢屎笄Ы鹳I來相如賦——無論癡情、絕情、熱情、怨情、閨情,幾千年來的愛恨情仇無不在一紙一箋里脈脈留存。甚至為了更好的書寫情書,唐代女詩人薛濤設計出桃花色的浣花箋紙,好題詞詠意。交通不便則成為所有有情人最大的苦惱,烽火連天的戰(zhàn)亂時代,鴻雁傳書成為最大的奢侈,杜甫寫下“家書抵萬金”的感嘆,徐志摩常常為陸小曼不夠及時的回信“肝腸寸寸的斷了”。
“速食生活”與我們時代的交際窘境
一部電影《社交網絡》講述的便是“終極悶騷失戀青年”facebook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利用網絡獲取愛情的故事。手機短信、相親網站、社交軟件成為我們結識異性的重要途徑。2012年8月,據世紀佳緣網站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網站注冊會員累計達到6800多萬人,近幾年來每年都呈近1000萬人次的遞增,中國此類大型網絡相親不下十個。
交際便利、信息途徑多元。我們用鍵盤敲打,用拇指傳情,一句愛恨輕柔的只需要一秒鐘。熟悉網友的愛好習慣、卻不記得人家名字;談情說愛到指天誓地,卻不知道對方的面容。這種看似更大的人際圈卻形成了人和人之間交流的壁壘:躲在網絡背后的愛情、友情,讓我們過上一種有隱私的生活,欲望造成了這種愛情隔斷,便利削減了愛情的成本。
我們開始懷念“愛情天梯”上的執(zhí)著,癡迷于沈從文情書里的情意綿綿——然而,改變的從來不是愛情,而是這個世界,和在這個世界里動搖的人性半徑。生產方式、生產資料的變化從來改變著制度、文明,愛情在此之中難免被裹挾。愛情從不會因為表達形式的改變而貶值,貶值的是我們的情感在這樣豐富的生活資源里的分配比例。